Jiefang Daily

为老龄化社会健康模式­求解

市 年医学中心创新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建设可操作可推广平台

-

《夜光杯》启动美文征集

本报讯 (记读者可登录新民网者 施晨露)为助http:// www. xinmin. cn或新力打造文化自­信民客户端,在指定专区投自强的上­海样本,稿;也可以

Word文档格建设习­近平文化式发至邮箱:

ygb@ xmwb.思想最佳实践地, com. cn,邮件标题请注明由中共­上海市委“《夜光杯》美文征集 作

+

宣传部指导,新民品题目

+作者姓名” ,并晚报社、中共虹口在稿件末尾注­明作者简区委宣传部、阅文介、通联地址、电话等联集团联合主办­的系方式。截稿时间为

7月“《夜光杯》美文征31日

集活动”昨天在左

联会址纪念馆启动,邀约大家一起写美文。

新民晚报创办于 1929年,今年正值创刊95周年。新民晚报是中国大陆至­今连续出版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夜光杯》是中国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自1946年5月1日­创办以来大家云集、长盛不衰,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美誉。

征文活动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旨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征文主题为“新时代,新旋律” ,在时代变迁中感悟变与­不变,思考机遇与可能;关于自己,关于身边人,关于社会。凡未在纸媒和网络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除了诗歌、小说之外,其他体裁的1500字­以内文章皆可参与。10月中旬将举办“《夜光杯》之夜”美文征集揭晓活动,公布美文名单。所有评选出来的作品将­在《夜光杯》纸媒或网络版发表、给予奖励并入选作品集。

浓墨渲染世间情意,笔触点亮万家灯火。在“《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启动后,精彩活动将贯穿全年: 4月举办“《夜光杯》市民读书会” ; 5月至8月举办“《夜光杯》进校园”系列活动; 9月举办“《夜光杯》读者周”活动; 10月举办“《夜光杯》之夜”暨“《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揭晓仪式; 12月举办“《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入选作品新书发布及研­讨会。

“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在活动现场同期启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上海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市作协华语文学网、《上海文学》杂志、《萌芽》杂志、上海市写作学会、虹口区作家协会等参与­单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这项面向广大青年的“写作计划”。

据悉,今年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4周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成立90周年。虹口区昨天启动“左联月”活动。活动将立足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左联、感受左联精神的平台。本报记者 顾泳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医学与健康成为关­注焦点。在上海,老年医学科研临床有一­块专门的“试验田”。位于闵行区梅陇镇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于2­023年5月试运行,10月正式运行,时至今日已小半年。

作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质化管理运营­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有­哪些不一样的科室布局­与流程设置?针对老年医学学科发展, “试验田”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创新一组全新诊疗模式

中心从“出生”就被赋予不一样使命:这是一家市政府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建设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中心设置床位1000­张。“试验田”从一开始就在学科设置、服务流程上摸索。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党­委书记阎作勤教授介绍:学科设置倾向性地重点­开展老龄化人群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重点配置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科室的人员。

传统科室布局在这里也­被打破。门诊区域布局打破传统­内科、外科、专科检查分离的布局模­式,以脏器功能疾病来区分,在物理空间上就实现了­一站式诊疗。如此,既方便医护联

合查房、提升临床效率,更能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流程便捷,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据统计,中心已逐步开放至34­个科室,来自中山医院的近 90位知名专家出诊专­家门诊。截至目前,中心门诊量已超过20­万人次, 10月以来日均门诊量­已达 1654人次,单日门诊量峰值超过2­238人次。

探索一套科学康复模式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的­六号楼是康复医学楼,这幢楼将成为探索可操­作、可推广康复模式的平台。“老龄化社会需要治疗,还需要康复” ,中心党委副书记楼文晖­告诉记者, “许多人误以为康复就是­针灸、推拿或骨关节康复,事实上,各科临床医疗与康复对­接结合,可以拓展更多外延。”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未来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该怎样联动?记者了解到,中心也将以此为切入点,有的放矢探索创新。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智失能,需要康复治疗,包括肿瘤相关康复、中风相关康复、心脏支架术后康复等专­业康复,亟待尽早形成规范模式,推广到社区乃至下沉到­居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日前已与闵行区卫­生健康委签约,下一步将携手闵行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联动可穿戴设备的­物联网,摸索出完善的康复计划­与方案,结合前沿康复科学,最终形成一套符合上海­的社区康复模式,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承担一方科研教学重任

目前,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二­期规划已跃然纸上:未来中心除了逐步有序­开放病床、提供标准诊疗服务外,还将建设科研楼、图书馆、样本库等,承担上海乃至长三角老­年医学科研教学的重任。

临床科研课题设置上,中心针对老龄特定人群­将建设老年代谢研究所、老年肿瘤研究所、老年骨关节研究所、老年心血管研究所。

“目前我们的研究仍是经­验式积累,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例如大家都知道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的很多,但相关研究很少;此外,针对相对薄弱的老年心­理健康,也将结合疾病种类进行­深入研究。”常务副院长孙湛说。

教学领域,未来中心定位于上海乃­至长三角老年医学教育­核心基地,将为老年人照护培训一­支具备医学知识、具有医患沟通能力的专­业照护师队伍。这支队伍将承担机构、社区养老照护功能,更将成为“种子照护师” ,为这一新兴行业建立标­准。

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院­长樊嘉院士表示,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将­以其独特的学科定位和­区位优势,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老龄人群综合康复等方­面不断探索进取,作为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老龄化社会。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