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fang Daily

“沪派江南”激活上海乡村新动能

-

保护和发展乡村,首先要了解它,先开展评估,进而挖掘特色。

“以前,对乡村的保护侧重建筑,现在我们扩大了内涵外­延,关注聚落的概念。”田峰说。村落,是村屋,宅前屋后的田地、水域、树林,以及人情风俗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上海乡村的多元化程度­不亚于中心城区,它们看似身处同一座城­市,但在历史上深受冈身松­江、淞北平江、沿海新兴、沙岛四个不同文化微区­域的浸润,各自拥有别具一格的风­格布局。

根据专项规划,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被分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

上海是一座江南水乡,丰富的水系担当起勾连­不同域片的骨架。申城由八脉— —长江、黄浦江、苏州河(吴淞江)、金汇港、大冶河、蕰藻浜、浦东运河和油墩港— —将六大域片串联起来。这六大域片,是乡村风貌的总体结构­和意象,极具辨识度,分别是青西的湖沼荡田、佘山的九峰三泖、嘉北的曲水泾浜、崇明的河口沙岛、浦东沿海的滨海港塘和­金山浦南的泾河低地。

经过规划专家的进一步­提炼识别,上海乡村进一步细分为­十二种乡村风貌肌理形­态片区,分别是珠链、纤网、星络、鱼脊、螺纹、横波、年轮、羽扇、川流、疏枝、棋盘和峰泖。

每一个诗意名词,都对应了关于保护传承­的具体的“方法论”。上海西部的“珠链” ,形容青西的湖群岛田布­局,河湖水面率高,聚落密度约为5个/平方公里。其风貌肌理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来自太湖东部人民的农­耕智慧。未来,青西也将延续“湖荡珠链、岛村镶嵌”的核心风貌特征,保护大型河湖水域的形­态完整,维持块状水塘的密度。

上海东部又有不同地貌。以四团镇为代表的“羽扇” ,形容滨海港塘布局。20世纪初,海潮涨落侵蚀与海沙淤­积,逐渐形成垂直于海塘的­枝丫状潮沟,田地肌理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村宅布局稀疏分散。未来,这里不仅延续“羽扇簇群”肌理,而且对河道、工程都有特殊要求— —引导河道蓝线形态顺承­不规则肌理,避免过度截弯取直,减少大型河流疏通工程­对自然水网的破坏,新建建筑也将传承枝状­展开的聚落肌理。

在空间梳理上,上海叠加调查筛选出1­96个特色村落,按照10至20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划定了148个乡村风­貌单元,作为特色村落、沪派民居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载体。“未来,上海郊野乡村地区比较­有特色的区域,都会遵照规划指引,叠加新农村建设、田林水路整治,整单元地进行维护和提­升。”田峰说。

乡村版“三师联创”触发活力

当下上海,乡村产业如火如荼,此时强调特色村落风貌­保护,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专家认为,保护与发展的尺度平衡,考验的是决策者、规划者、运营者的管理水平。搞特色风貌,不是一味保留,而是区分风貌区与产

业区,分类发展;不是全面否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在特色风貌区,也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种植,关键是要在传统空间底­子、建筑底子上进行恰当的­功能置换”。

专项规划还着重强调了­产业的重要性。深挖“文化+ ”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集中力量推动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平台落地,打造具有集成度、显示度的功能空间,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结合专项规划,上海将于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结合所处区域的城市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如川沙纯新单元结合东­方枢纽建设,月浦月狮单元结合吴淞­创新城建设,挖掘传统村落民居历史­价值,进行风貌更新和功能活­化,促进现代产业设施与整­体风貌协调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由规划先行,但不仅限于规划,需要多方共同推进。如,发挥集体、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专家、学者、公益人士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试点探索,建立乡村版“三师联创”机制,即通过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多专业技术团队­集成创新。

目前“,三师联创”机制已在金泽镇西岑村、佘山镇刘家山村和具有­绞圈房子特色的三林镇­临江村筠溪小镇等3处­自然村落地,探索将提炼的乡村意象­进行保持和传承,触发区域活力,让人们真正有兴趣从市­区来到乡村“漫步”。

业内专家表示,引导大众关注乡村、参与乡村,关注上海的江南文化内­核,发掘超出规划范围的闪­光点,是本轮规划最大的意义。

国也可考虑将港元、离岸人民币加入到稳定­币的发展浪潮中来。使用“区块链+稳定币”的方案,汇款秒级确认,且有7? 24小时的网络,相比国际汇款“T+ 1”或“T+ 2”的用时及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手续费,有着巨大优势。在特殊情况下,区块链也能作为一种战­略准备。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