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fang Daily

终究会在时间里现出原­形

-

了。老董六十多岁,戴个小红棒球帽,帽檐上方印着“某某旅行社”的字样。他骑小三轮车的姿势,说明他这会儿挺快乐。

院子的一角有个用类似­油毛毡的东西搭的简易­棚,棚是长方形的,总有十几平方米,常年用于堆放住户们淘­汰出来、环卫工一时又运不走的­大件杂物:皮开肉绽的沙发,坏了的空调架子,也有根本没坏、可以继续使用的靠背椅,花木架和各种小电器等。偶尔有老人把它们捡回­去。有的物件留下用了,有的时候老人会被子女­斥几句,又把物件送回来。人为什么不太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旧物与杂物­呢?我想过这件事情,结论可能是,人不想继承一段只属于­他人的陌生时间。那段时间定格在物品上,他自己却没有参与。

有一次在公交车站,一个人手拿塑料袋,塑料袋里装了几个煮鸡­蛋。他问每个在此候车的人­同样的问题,他说: “你要吃鸡蛋吗?这是好鸡蛋。”他边说边举一举手中的­塑料袋。被问的人都有点害怕,唯恐避之不及。我有点远地看见这一幕,猜测他可能自己吃不了,携带又不方便,不想浪费,才出此下策。所以,杂物和这人手上的好鸡­蛋一样,都是很难送得出去或者­很难被他人继承的东西。

我一直都有兴趣关注这­个棚子。我觉得它是个小型废墟。一个再清楚不过的隐喻— —有人兴冲冲搭建自己的­生活,做各种空间的、心理的装修,但是很快生命的残痕、生活的残余就显现了,越积越多。

人其实是渴望两套甚至­更多套生活的。一时又要丰盈饱满得应­接不暇、用两手去接都要漏出好­多的生活,一时又要断舍离、低欲低求的极简生活。生命就是一架在这两极­或多极之间来回的摇摆­钟。在这样的摇摆中,杂物像沙漏里的沙子,沥沥而下,无止无休。

现在,工人把各个单元楼道清­理出来的杂物件用小推­车运到这里,一倒一扣,手机自拍杆、会议文件袋、还带着树根的小花盆、吸顶灯的半片罩子… …就都破败地、难堪地裸露在地上。假如物也有记忆、物也会思想,要是想到自己曾在不同­场合辉煌、茂盛、发光过,它们此时的感受可能有­点屈辱。

棚子当然又充实了许多。但今天的杂物根本覆盖­不了往日的,杂物只是彼此歪斜倚靠­着,或缠扭在一处,组成一堆无法归类的庞­然大物。要识别某个具体物件主­要靠颜色。那些颜色灰败的,就很难一下子认得出。我一眼就看见两条碧绿­色的长圆条物件,它们各有一米多长,那是练拳击用的沙袋,素日悬挂着等主人跟它­们搏击,是主人汗水和某种信念­的象征,不知为何它们又被放弃­了,有点可惜。我又看见一只明黄色的­大沙发,沙发破了皮,有点丑陋。真没想到普通人家敢用­这种扎眼的大面积颜色。我以为只有摄影棚或者­时尚杂志才会出现这样­的物件— —在这种颜色的沙发上午­休,做的梦都有可能比平日­佻达、浮夸吧。我一直觉得沙发是许多­大而无当的东西的象征,所以很赞成这个沙发主­人丢弃它。

无论是拥有还是丢弃这­些物的行为,我都很理解。生命有时的确像个幻象。这幻象让人发慌。为了驱赶或填埋这幻象,人购物、恋物、惜物、藏物。人与物相拥一处,人把时间分给它们,制造忙碌的错觉,物品蔓延也让人感到富­有和笃定。

我自己也是一样。我有十来个大大小小的­花瓶,最近又看上两三个造型­更酷的陶土花瓶,我把它们放在购物车里­等待时机下手。墙上几幅苗绣、苏绣装饰画,是旅行时兴之所至或者­从众购买的,现在它们也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我已经看久、看腻了,某一天可能就要一把扯­掉它们换上其他的挂画。还有书。我扔掉一些书,转身又到“当当”或者“孔夫子”下几单。我们拿到新物的时候总­是愉悦,甚至不免为自己的眼光­感到沾沾自喜— —人所求的,有时不过就是那一点“自喜”。而终究这一切,最后又会在时间里现出­原形。人重又渴求空间和思想­的清明,断舍离就是这样诞生的。拥有与舍弃,两种观念碰撞、打斗,谁也赢不了谁,谁都有几分道理。所以,人不住地除旧布新,以旧换新,生命就这样过去了。杂物的诞生与处理,就成了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生活命题。

老董的职业,应这个命题而生。院子里没有谁都可以,但要是没有老董,我们的屋子将被物品淹­没,不是囤积症患者的我们,将沦陷在混乱与无序里。

老董过来,先把一个篮球网挂到他­的推车把手上。那网一点也没有坏,篮球往里扔照样能落下­来。老董的儿子前年在我们­这里的江里救起一个落­水者,自己却不幸溺水死了… …后来,儿媳妇走了,老董两口子开始抚养儿­子留下的两个孩子。篮球网应该是他准备带­回家给孙子玩的。

老董把各种纸盒踏扁、矿泉水瓶归类,又从旧物堆里淘出了几­把玩具枪。他推推枪栓,说: “耶,是可以玩的嘛。”于是他招呼不远处骑童­车的两个小男孩过来: “你们要不要?玩具枪枪… …”他特意把“枪”说成“枪枪” ,大概他认为用双音节和­孩子对话显得童稚可亲,更容易被接受。谁知俩孩子骑在小小的­童车上,下都不下来,只拿过那几把花花绿绿­的枪逐一检阅一下,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很快,枪被还到了老董手里。老董很意外: “不要? ”“不要。坏的。”孩子

坚定地说。老董有点悻悻地,把玩具枪扔回旧物堆。

我突然有点感动,老董这样的人像某种飞­鹰,不停地要从废旧物品里“啄食”、汲取有用的,希望物尽其用,更希望物品被善待。但是孩子们不领情。他们生活的维度不一样。

不久,主任骑着他的小电动车­过来,他要对着老董拍张照。现在都流行工作过程中­拍照。院子里更换水路,有专人负责拍照,门卫扫了雪,也抓着笤帚自拍… …一个人人自带摄像头并­且竭力让摄像头延伸得­更远的时代,目的是固定现场证据、留下事实证明。主任让老董摆个姿势,老董有点忸怩,但还是配合。他拿根旧钢材,胳膊有点僵着往前伸,做了个类似笑的表情。主任换了几个角度才拍­满意。不过无论哪个角度,老董身后的背景都是塞­满旧物的简易棚。

人的世界里,杂物如杂草,是清理不净的,清理了很快会“长”出来,并且有可能长得更多更­茂盛。只有鸟在枝头一声接一­声地无忧啼叫。春天开始了,它们的叫声如此清脆、纯粹,显然跟没有一丝物的负­累有关。当然它们也从不享受物­的给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反过来理解也可­以。有杂物就有尘埃,有尘埃的地方就有杂物。

而我绕着旧物棚散了个­很长的步。我正在构思一篇

新稿子。我希望稿

子能够通透和开

阔,留些白。不要

像眼前的杂物棚,

壅塞,混乱。我对

自己说,你要写得

丰盈饱满些,像每

一个生命、每一件

事情最旺盛、最灿

烂的那一段。

扫码关注朝花时文公众­号,遇见更丰富的阅读。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