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李先念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LI XIAN NIAN ZAI SHENG MING ZUI HOU DE RI ZI LI

- 文/张肇俊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从1989年开始,李先念的健康状况就大­不如前,心脏与肺部的病痛一直­折磨着他。到了1992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66年的李先念,就像一支烛火,快要燃烧到了尽头。这年2月,他一病不起,住进了北京医院。虽然其人生之旅进入了­倒计时,但在最后这段日子里,李先念关心的仍然是国­家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在1989年6月产­生的,经受了严峻的历史考验。维护这个领导集体,对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全­党的团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年1月16日,李先念将《关于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工作的报告》批转江泽民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语中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李鹏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这个大好局面确实来之­不易。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都应该十分珍惜这个局­面。谁在这个问题上不清醒,谁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全党利益的关键所­在,也正是邓小平、陈云等老一代的心愿。”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李先念一生以极大的精­力推进中国统一大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2月2日,他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以全国政协主席身份发­表春节祝词,向台湾同胞拜年。他在祝词中说:“在喜迎佳节之际,我们更加思念生活在海­峡彼岸的两千万同胞。今天,我高兴地通过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向同胞们拜年,祝大家春节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峡两岸同胞的往来,经济、贸易、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有­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情。华东地区遭遇水灾之后,台湾同胞踊跃捐赠的情­景,更显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些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两岸统一是必然的趋势,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十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把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公之于世。不久,邓小平同志又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现在两岸关系有了较大­变化,正朝着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澳门在本世纪内将回归­祖国。我们相信,台湾问题也将按照这一­方针和平解决,实现祖国的完全

统一。”“历史昭告人们,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矛盾错综复杂。中华民族欲振兴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团结起来,实现统一,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当前,祖国大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海峡两岸一旦携起手来,中国定会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到长征、西征,再到鄂豫皖湘赣抗战和­中原突围、重返大别山。22年的革命生涯,让李先念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尽快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是他的最大心愿。2月25日,李先念因肺炎住进北京­医院。在住院期间,他对前来看望的国务 院扶贫领导小组负责人­说:“我们不把老区建设好,就对不起老区人民。”“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心­思的话,那就是老区的建设怎样­加快。这些年来,我想了两件事:一是在陕北建设一个大­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陕北的煤和石­油,带动整个大西北的经济­腾飞;二是在四川建设一个大­的冶金基地,用贵州的煤,冶炼攀枝花的矿石,综合开发,推进整个大西南经济的­发展。” 5月27日,他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干部交流工作­座谈会发去贺信,贺信中说:“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贫困地区,通过干部交流,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扶贫工作的一项创举。希望你们协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做好。并望开好这次交流干部­工作的 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以便逐步推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贫困地区人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标准低,不稳定,困难多,一遇自然灾害,仍有复贫的可能,绝不可能掉以轻心。扶贫济困,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当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下,通过先富帮后富,发达帮贫困地区,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协作,尽快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搞上去。扶贫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扶贫工作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努力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请你们代表我向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们问好!谢谢同志们!谢谢所有关心扶贫工作­的人们!”

李先念生于湖北,长于湖北,曾长期战斗、工作在湖北,荆楚大地是他永远的眷­恋。4月5日,在北京出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湖北代表漆林到医院­看望李先念,并汇报了省计委和三峡­工程湖北省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迎接三峡上马、服务三峡建设的有关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李先念一向关心三峡工­程,听后甚为高兴。他说: “三峡工程是毛主席的遗­愿,我做梦都想建三峡,三峡也是全国人民盼望­的大工程,早日兴建三峡,以了却我们的心愿。”他还请漆林带个口信告­诉湖北省领导:“三峡在湖北,湖北要出大力,做大贡献。在征地、移民、支持工程建设上,顾大局、讲风格,不要向中央提难题,能在省里解决的,就不要推给中央。”“一定要把长江三峡‘这 篇文章’做好。湖北省要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建设这一机遇,把三峡工程的配套工作­做好,搞好服务,振兴湖北经济。”4月15日,他致信时任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房维中,信中说:“听说京九铁路的设计方­案中,在湖北段有一条自干线­到武汉的联络线,据说这条联络线有3个­方案,其中有一个出麻城经红­安到武汉的方案。我认为从发展老区经济、繁荣大别山区的长远观­点看,这个方案较好。请你们在进一步论证中­给予考虑。”5月20日,李森茂复信李先念,简要汇报武汉联络线的­有关情况。信中说:“关于京九铁路和从这条­干线至武汉的联络线的­走向,沿线人民都很关心。目前,北京-衡水-商丘-阜阳,九江-向塘-吉安等段的具体走向和­经由已 定,其余各段只定了大致走­向。到武汉的联络线,设计部门曾做过3个方­案:一为麻城经黄陂至滠口­案,此方案经过红安县境;二为旧街经黄陂至滠口­方案;三为旧街经阳逻电厂专­用线的香炉山至滠口方­案。经比较,第一方案虽近期投资略­大,但营运距离短。正如您信中指出的,从发展老区经济,繁荣大别山区的长远观­点看,这个方案较好。1991年我部编制京­九铁路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时,按第一方案上报。1992年3月国务院­批复时也予以明确。”李先念是一个有大情大­爱的人。在病中,他多次深切怀念早已过­世的母亲和众多英勇牺­牲的战友。他一生最为愧疚的是见­母亲最后一面时的情景。那是在1932年秋,当时,红四方面军为打破国

民党第四次“围剿”,从红安七里坪转战到河­南、皖西,最后又转回红安。他的母亲经多方打听知­道儿子已回红安后,竟冒着战火来到阵地,看望日思夜想的儿子。正在指挥战斗的李先念­当时发了大脾气,说:“我这里正打仗,你怎么来了,子弹打着你怎么办?”后来几乎是将母亲赶了­回去。母亲深情地望着满面焦­急、清瘦疲惫的儿子,拉着他的衣襟,叮嘱了几句,只得含泪离去。后来在行军途中,李先念感觉口袋里叮当­作响,才发现母亲悄悄放进了­两块银元。这两块银 元凝聚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思念、关爱和期望。谁知此去征程万里,这次见面竟是李先念与­母亲的永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母亲的形象依然那样清­晰和亲切,弥留之际的李先念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说:我是80多岁的老人想­老娘!我想念妈妈,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病重期间,他还经常和身边的医护­人员谈起已经牺牲的战­友,如孙玉清、陈海松、熊厚发……每次都十分激动,甚至热泪涟涟。他说:他们都是我党的好党员,人民 的好儿子。可是他们有的战死在前­沿阵地,有的被敌人抓去砍了头,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这­一天,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非常怀念他们…… 6月11日,自感时日不长的李先念­对夫人林佳楣说:“将来我的后事要节俭,一切按照中央规定办。我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那里是我成千上万的战­友流血牺牲的地方,我舍不得牺牲了的战友,我想和他们在一起。” 1992年6月21日­22时36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7月2日,李先念的骨灰在夫人林­佳楣及亲属的护送下,到达甘肃省。飞机从甘肃省张掖市机­场起飞,驶向祁连山深处,在飞越梨园口、石窝、康隆寺上空时,林佳楣和子女们将李先­念的部分骨灰和鲜花一­起撒向这片红军西路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4日,在大巴山上空,亲人又将李先念的骨灰­撒在巴中、通江、南江、黄猫垭等一带。5日,李先念的骨灰在亲属的­护送下到达湖北省。下午,在4名持枪礼兵的护卫­下,由林佳楣率家人缓步将­李先念剩余骨灰送上专­机。当专机进入大别山上空­后,林佳楣和家人轻轻地把­李先念的骨灰分别撒向­苍茫的大别山红安、大悟、麻城等地,实现了他魂归故里的遗­愿。

 ??  ?? 李先念
李先念
 ??  ?? 李先念主席在办公室
李先念主席在办公室
 ??  ?? 李先念
李先念
 ??  ??
 ??  ?? 李先念
李先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