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XUE YU MING JIANG , DUI YIN FAN JI ZHAN DE QIAN XIAN ZONG ZHI HUI , TA DE GUO ZAO QU SHI LING ZHONG YANG CUO SHOU BU JI 雪域名将,对印反击战的前 线总指挥,他的过早去世令 中央措手不及

-

开国中将张国华来自井­冈山,因此被毛泽东亲切地称­呼为“井冈山”。他历任红1军团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4旅兼湖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邯郸、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战斗,率部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著名的雪域名将。他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在西藏工作了整整17­年,为解放、建设和保卫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井冈山走来的“井冈山”

张国华原名张富桂,1914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区北乡官山当边村。

1927年10月,随着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到­来,永新县霎时间燃起了革­命的火焰。幼年的张国华因父亲参­加了红军而遭到地主的­扣押、折磨。但他并未畏惧退缩,而是紧跟父亲脚步,于1929年3月参加­了中共永新县西北特委­游击队,后编入红4军第32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张国华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先后担任团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连长、教导团政委、军团巡视团主任等职。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光荣地被中革军委授予­红星奖章。

长征到达陕北后,张国华先后参加东征、地下工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正赶上毛泽东讲授唯物­论、辩证法。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的哲学思­考和总结,无论对于中国革命还是­张国华来说,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通过学习,张国华认清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路线的­危害,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这次学习为张国华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1937年8月,张国华以八路军第11­5师宣传队队长和战士­剧社社长的身份,率部向山西挺进,深入抗日战争前线。部队先是在山西山区发­展抗日武装,后于1938年12月­向山东平原地区发展。张国华历任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鲁西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西抗日工作团主任、独立旅第2团政委兼运­西军分区政委,做了大量团结进步力量、打击顽固分子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1940年3月21日,第115师决定组建第­343旅黄河支队,南下微山湖以西地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任命张国华为支队政治­委员、彭雄为支队长。6月,张、彭率队抵达湖西金乡县,开始领导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

当时的湖西地区,斗争形势极为严峻。日伪军、国民党顽军、土匪、反动会道门等各色反动­势力,遍及各地,残害百姓。而且,该区刚刚发生过一起重­大冤假错案,一批党政军干部被错捕、错杀,工作基础被严重削弱。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张国华从实际出发,一手抓军事,一手抓政治,很快打开了局面。

黄河支队初到湖西,国民党顽军就集结了2.5万余人,气势汹汹地东西对进,企图消灭黄河支队。张国华等人判断,顽军虽然人多势众、倾巢出动,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后方必然空虚。张国华、彭雄指挥黄河支队以主­力牵制正面,以两股精锐力量分别袭­击沛县顽军后方、单县顽军老巢,同时,命令地方抗日武装摧毁­国民党顽固派地方政权。经过层次分明、连续不断的打击,国民党各路顽军前顾后­盼、疲于应付,最终全线溃退。

在政治工作上,张国华尤其重视群众纪­律。他反复教育官兵,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群众一草一木,宁可露宿村头,也绝不允许惊扰百姓。遇有部队干部工作态度­不好时,张国华必然命令其赔礼­道歉,加强团结。经过不懈努力,黄河支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短短半年,就由1000余人发展­到了5000余人。

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不仅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击毙日军指挥官山崎三­郎,击退国民党顽军第七路­军朱世勤部的进攻,而且和湖西地方实力派­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使湖西地区局面日益稳­定。1941年2月,湖西军分区成立,张国华任政委兼中共湖­西区委书记。9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成立湖西军政委员会,以张国华、邓克明和潘复生等人组­成,统一领导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

对于这段经历,张国华总结道:“环境的复杂性,斗争的艰巨性,斗争形式的多样性,对自己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从实际出发执行上­级指示和方针政策,尤其是独当一面地在一­个地区做全面领导工作­的锻炼都是很大的。”从井冈山一路走来,张国华具备了开辟新区、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1950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张国华时,对这位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干部十分赏识,从此便以“井冈山”代称张国华。

刘伯承赞他“会捉战机,会打游击”

1942年8月,组织批准张国华去延安­学习。难得的机会令张国华十­分高兴,他交代完工作后即启程­前往延安。当他经过太行抗日根据­地时,却突然接到八路军总部­的电报,要他立即返回到冀鲁豫­根据地工作,担任第4军分区政委。

第4军分区的形势与当­年的湖西地区类似,正陷在极端的困难之中,日伪军疯狂“扫荡”并占领了大部分地区,当地正在遭受着百年

不遇的旱灾,抗日军民斗争、生活都十分艰难。

张国华到任后,凭着丰富的经验多方寻­求突破。一边执行“开展

小部队活动,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用一年时间打破了敌人­封锁;一边率领军民开荒种地、熬制食盐,帮群众度过了灾荒,根据地逐步进

入恢复、再发展阶段。1943年之后,张国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稳定和发展内外关系­上,一方面扎实开展整风运­动,促进党政军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冀鲁豫军区第二办­事处,强化对伪军孙良诚等部­的争取瓦解工作,建立起重要的秘密联络­网和交通线。

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和冀南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改为第9军­分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时的军分区已具备了­较强的作战能力。10月,张国华率领军民粉碎万­余日伪军大“扫荡”,将孙良诚部赶出了根据­地。1945年的反攻作战­中,张国华率军同兄弟部队­一起连续攻克南乐、大名、东平、延津、封丘、阳武等县城,取得了军分区建设和抗­日斗争的累累硕果。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把枪­口指向中国共产党,挑起内战,抢夺胜利果实。战争初期,抢夺重要的战略区至为­关键。中共中央把目光瞄向了­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豫皖苏地区。此地被陇海路、津浦路、平汉路以及淮河所包围,是中原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就十分重视该地区,指挥新四军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军反复争夺,著名将领彭雪枫曾长期­奋斗并牺牲于此。

全面内战爆发后,豫皖苏地区孤悬敌后,遭到国民党军疯狂进攻。12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任命张国华为司令员,吴芝圃为政委。

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间,张国华感到担子很重。他经常紧锁双眉、全神贯注阅读中央电报,彻夜不眠研究对策措施。妻子樊近真多次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一句话:“共产党员嘛,我要对党负责。”

张国华思路清晰,在军区成立大会上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团结一致,联系群众;二是严格纪律;三是力争打几个漂亮仗。他率军区实行“猛烈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方针,采取“敌进

我进”“敌不进我也进”“内线坚 “你的独立旅是这个!”持、外线进攻”等一系列作战指导 到1948年春,豫皖苏军区已发原则,沿着“依托一分区、收复三 展到1个独立旅、8个军分区,总兵

力由1.4万余人发展到4.9万余人,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重要­的前进基地。

战略进攻愈演愈烈,张国华率豫皖苏军区部­队先后参加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出色

完成了艰巨的阻击任务。淮海战役 ‘地主’!”中,驰援黄百韬兵团的黄维­兵团被 第18军经过74次战­斗,出色地豫皖苏军区部队­阻击,举步维艰, 完成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黄百韬兵团被围歼时,黄维兵团仍 宝战役、成都战役的战斗任务,歼在100余公里之外。黄维后来叹道: 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进驻川南。

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鲁西南战 “东进行动受到解放军的­拦截和追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蹑,所遭困难实非臆想所及。”序幕。为配合刘邓大军,张国华率 另外,在淮海大决战中,中原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进 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的后勤保攻,转移国民党军视线。豫皖苏军 障任务由豫皖苏军区承­担,光每

区力克亳县、鹿邑、太和、扶沟、睢县、柘城、太康、淮扬等地,歼灭国民党军9000­余人,时而断路、时而佯攻,大大迷惑、迟滞了国民党军行动,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刘伯承对豫皖苏军区发

挥的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并称赞张国华“会捉战机,会打游击”。

9月26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西线兵­团向豫皖苏边区挺进。张国华率军区部队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行动,大规模破击平汉、陇海铁路,攻击国民党军补给基地,迫使其频频回援,有效策应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作战。在这个过程中,陈毅对豫皖苏军区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对着张国华竖起­了大拇指,说道:

工作、善于培养人才的张国华­担任解放西藏的艰巨历­史任务。刘、邓首长的原则是,先定下“地主”张国华,部队随便挑。张国华思索了一会儿,坚定地回复:“我还是想带18军担负­进藏任务。”

率军进藏,远比想象中困难。首先一点,就是部队的思想工作怎­么做?得知进藏消息后,18军许多官兵难以接­受,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能够安定下来­成家立业,下进藏的决心实属不易。一些人选择不辞而别,当逃兵。有的班甚至一天之内只­剩下了班长、副班

长,急得干部晚上轮流守门,不敢睡觉。

张国华气得虎眼圆瞪:“去,把他们都给我抓回来!”兵抓了回来,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张国华转念一想,进藏是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不能让这些人败坏18­军的名声。他规定,凡是逃兵一律不准进藏,就地转退地方。规定一出,立

场。大会上,张国华的动员掷地有声:“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人民,不准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寸土地,保护和建设祖国边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决­策。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交­给18军完成,是毛主席、党中央和刘、邓、贺首长对18军的最大­信任,也是全体干部战士的光­荣”,

即收到了奇效。决心书、血书纷纷 “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英帝寄来,要求进藏。 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长期以来3月4日至7­日,第18军召开进 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也藏誓­师大会。张国华把自己心爱的 在积极插手。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女­儿、不满3岁的难难也带到­了会 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

道理越讲越透,台下渐渐骚动起来,刹那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场一片欢腾。人们被动员起来了。原第52 师师长吴忠后来回忆: “张军长的讲话有的放矢,讲到大家的心坎上,会上大家情绪活跃,会下感到顺气,一些人原来紧绷着的脸­舒展了。”亲临会场的邓小平还高­兴地为18军题词:接受与完成党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思想准备只是第一步,繁重的准备工作接踵而­来。西藏地区情况极为复杂、极为特殊,藏区政教合一、排斥汉人,高原高寒、地形陌生,经济落后、物产贫瘠……一支新的大军入驻,面临的问题数不胜数。

筹备物资、学藏语、研究政策,张国华忙得几乎没有一­丝闲暇,就连女儿难难生病住院­也一次没去看过。有一天,张国华正在开会,警卫员慌慌张张找来,说难难

情况不好,叫他快去。

张国华一下子火了:“三万多人要进藏,百事都要有个谱,在这动辄千军万马之际,我这个军长能离开吗?”警卫员噘着嘴返回了医­院。晚上,张国华来到医院,人们却都在躲他。他来到难难的病床前,霎时惊呆了!可爱的女儿已经手脚冰­凉,永远闭上了眼睛。张国华强忍悲痛,付出了进藏的第一个牺­牲,继续埋头繁重的进藏准­备之中。

18军于3月29日开­始分批进藏,打土匪、修公路、筹备物资、做群

众工作,历尽艰险。遇到粮荒时, 一件大事,这是一个胜利。”

25日,毛泽东签发《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政委率军从昌都­出发,克服严寒、缺氧、冰雪,沿着世界屋脊跋涉进行­艰苦的“第二次长征”,翻越12座大雪山,横渡数十条江河,穿过森林、沼泽,于10月26日抵达拉­萨,完成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历史性任­务。西藏终于得到解放。

张国华等人在西藏上层­人士中做了大量工作,促成西藏格鲁派两大分­支的和解,4月12日,达赖喇嘛与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进行了历史性­会见,大大促进了藏族内部团­结。解放军官兵也按照张国­华要求,尽一切可能为藏族群众­解忧帮困,被赞为“新汉人”“菩萨兵”。

为解决吃饭问题,张国华按照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向部队发出“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口号。他和谭冠三亲自带领部­队到乱石滩上安营扎寨,开荒生产,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收获粮食20多万斤。消息传开,藏胞们都以为解放军“有神保佑”。到1954 年,驻藏解放军官兵仅在拉­萨西郊就开荒6万余亩,产粮170万斤,土豆76万斤,蔬菜1200 万斤。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西藏始末记》形容西藏:“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难万状,不可名态”。藏区运输基本上靠骡马、牦牛,从康定、西宁到拉萨,一般要走三四个月以上。要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必须修通公路。早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张国华就在四川成立了­第18军后方司令部,负责康藏公路建设。张国华把修路当作一项“重要的首要问题”对待。他不停地下达硬指标:“力争1952年底康藏­公路通车昌都”,由昌都向西和由拉萨向­东同时对进展开,加快筑路速度,保证在1954年底前­竣工。官兵们叫响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凭

着双手、简单工具和满腔热情,打通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拉萨河等10多条大河,历时4年,终于在1954年11­月,修通了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雪域高原有了现代公路­交通,极大缩短了与祖国内地­的距离。

1955年5月,西藏军区升格为大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谭冠三任政治委员。9月,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正当一切按部就班运行­之时,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宣布“同中央决裂”,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并于20日凌晨包围了­西藏军区大院。此时,张国华正在北京医治心­脏病,他密切关注着形势,于15日赶赴武汉听取­毛泽东的指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西藏军区发起反击,至23日平息了拉萨地­区的武装叛乱。

26日,张国华返回拉萨,开始统一领导全区工作。他主持召开会议,深入研究了党中央、毛泽东“一边平叛,一边改革”“关门平叛”等系列指示,制定了“平息一地,巩固一地,再转一地”的平叛原则。张国华尤其重视政治争­取,专门明确了“不杀、不关、不判、不斗”的“四不”政策。清晰的平叛步骤和强大­的政策支撑,使得平叛工作进展顺利。平叛部队先后取得山南、纳木湖、麦地卡等平叛的胜利,捣毁了叛匪老巢。在被

歼灭的叛乱分子中,靠政治争取缴械投降的­占大多数。

因不少寺庙与叛乱分子­存有瓜葛,一些正在气头的指战员­主张采取措施。但张国华明确表示:“不能。划叛乱寺庙要有确凿的、足够的证据。”有了这些军事、政治基础,西藏全区平叛工作得以­更为顺利进行,至1962年3月,平叛斗争胜利结束。与此同时,张国华领导并大力推进­了西藏的民主改革,他深入到广大农奴之中­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上层爱国人士­意见,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策。改革大

刀阔斧展开,以人民群众当家的区、乡政权纷纷建立。几千年来,西藏农奴、奴隶终于有了自由、权利,有了自己的土地、牲畜,真正实现了翻身解放。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内政外交形势复杂,面临着多方面挑战。恰在此时,印度步帝国主义后尘,于1959年8月开始­入侵、蚕食我国西藏地区。

1962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中印边界问题。会上,毛泽东指出:“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

了。”

他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我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同­志!”张国华充满自信:“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19日,张国华率领前进指挥所­进至麻玛地区,统一指挥克节朗地区作­战。第一仗怎么打?指挥所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保险起见,吃掉印军一个营;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吃掉印军一个旅。张国华考虑再三,决定要吃就吃它一个旅!吃一个营,不痛不痒,没意思。

方案报到北京,有人觉得张国华是在冒­险。但毛泽东果断支持: “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20日,张国华一声令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响。解放军官兵勇猛地向印­军第7旅发起攻击,

短短3天,就歼敌近2000人,收复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的中国领土。

很快,中央军委一份饱含赞赏­的嘉奖令发到西藏边防:“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捷报频传,党中央、中央军委极为高兴。”

之后,张国华指挥部队通过大­纵深战役迂回,向侵入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瓦弄等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战至11月底,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解放军歼灭印军700­0余人,俘其王牌旅长达维尔、准将旅长辛格。

1963年2月,张国华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专题汇报了反击作战情­况。当张国华汇报全体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奋勇作战之时,毛泽东十分高

兴,说“我赞成这个口号”,并感慨道:“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西藏地区终于迎来了和­平。张国华也拖着病体投身­建设改革任务之中,他先后担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兼西­藏军区司令员;1969年,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8月,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长期在高原环境和高强­度压力下工作,张国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1972年2月20日,在主持一次会议时,张国华突然倒在了会场,当天夜里猝然离世。他的去世,令中央领导措手不及。周恩来总理亲自到首都­机场迎接将军骨灰,伤心地说:“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不久,毛泽东罕见地拒绝了四­川会议代表见面的要求,黯然地说:“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  ?? 进军西藏巴塘藏族民众­欢迎南路先遣部队
进军西藏巴塘藏族民众­欢迎南路先遣部队
 ??  ?? 翻越泥巴山——18军向太昭进军18­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
翻越泥巴山——18军向太昭进军18­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
 ??  ?? 张国华率领的第18军­胜利到达拉萨。图为部队进入拉萨时的­情形。
张国华率领的第18军­胜利到达拉萨。图为部队进入拉萨时的­情形。
 ??  ?? 1959年的张国华
1959年的张国华
 ??  ?? 1947年9月,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左一)到独立旅检查工作,与该旅部分干部合影。1950年2月,张国华在52师排以上­干部会上作进军西藏动­员报告。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字。右起: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
1947年9月,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左一)到独立旅检查工作,与该旅部分干部合影。1950年2月,张国华在52师排以上­干部会上作进军西藏动­员报告。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字。右起: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
 ??  ?? 张国华
张国华
 ??  ??
 ??  ?? 西藏军区成立阅兵式
西藏军区成立阅兵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