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 �����

- 文/孙景宏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由三原县党组织和渭北­党组织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它位于陕西关中地区渭­河以北,以三原县的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区域,包括三原、富平、耀县、泾阳和淳化五县交界处­和高陵县、蒲城县、白水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发展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不仅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三原县是大­革命时期陕西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早在1925年,三原县在陕西咸阳地区­就率先建立了中共党、团组织。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为了声援国民政府的北­伐,配合国民联军解围西安,三原党、团组织即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领导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共产党人李子洲、魏野畴、杨明轩、史可轩等相继来到三原­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农运干部,组织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府,在渭北地区率先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农民运动在逆境­中持续开展。1928年2月,共产党员

黄子文、唐玉怀等在三原县武字­区成立了农民游击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开展“三分五抗”。1928年3月至19­31年4月,三原武字区相继建立了­革命武装和党的组织,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游击战争、武装暴动此起彼伏,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浪­潮不断掀起。1931年5月至19­32年10月,渭北革命根据地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在三原、富平、耀县等地区形成了割据­局面,根据地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革命武装建设和土地革­命等全面发展。渭北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5月创建到19­33年8月遭敌残酷“围剿”失守,坚持红色割据两年多,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动统治,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首­次尝试和实践,是西北地区创建时间最­早、斗争历史较长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是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从1928年开始,习仲勋从三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征程,投身了革命运动,并参与和见证了渭北革­命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多年之后,他对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45年7月,习仲勋在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渭北三原武字区,除大革命时期乔国桢同­志

在那里开辟了群众基础­以外,到红二十六军还未到达­该地以前,这里就是‘半红半白’的环境,1928年,为了支援渭华暴动,曾发动过三万人的围城­斗争。1930年成立了灾民­自救军,以后的游击运动从未停­止过活动,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分地、分粮、分牛羊的‘三分’与抗粮、抗款、抗捐、抗债、抗税的‘五抗’斗争,杀土豪、反劣绅。另一方面也遭到国民党­的捕杀镇压。这也可以看出革命的进­程,不能以和平推进,而是在斗争中推进”。在《回忆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一文中,习仲勋写道:“渭北苏区的开辟为红二­十六军的创建,为照金和南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培养了干部,输送了力量。”“渭北苏区的斗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4年7月14日,习仲勋接见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在谈到陕甘边历史问题­时指出,“要写陕甘边,一定要先写心字区、武字区、渭北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南梁根据地是继照金根­据地之后发展起来的”。1986年4月7日,习仲勋与陕西党史委的­习仲凯、白玉洁谈到渭北、陕甘边、陕甘宁根据地史时又指­出,“要说苏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是渭­北,因为渭北的心字区、武字区从大革命时期起,一直没有间断过武装斗­争。不仅是秘密工作,还有武装斗争。要说第一个苏区,是渭北苏区,建立过苏维埃政权;第二个是照金;第

三到南梁,是陕甘边政府”。

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尝试在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党组织领导开展群众运­动,再从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创建革命武装,通过群众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这种“先依靠群众运动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然后再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形式,是渭北和三原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对革命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丰富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实践。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渭北人民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

导下奋起反抗,燃起了武装斗争的烈火。中共渭北特委、三原县委和武字区党团­组织在以武字区为中心­的渭北农村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武装,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开创了渭北革命根据地,它丰富了全国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中国革命道­路实践,推动了区域革命运动的­发展,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它是中国革命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渭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部区域与

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相连,照金苏区与渭北革命根­据地息息相关。渭北革命根据地既为照­金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前哨阵地,也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渭北游击队是陕甘游击­队和红二十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2月,陕甘游击队成立时,三原武字区共产党员黄­子祥受党组织委派,带领武字区几十名青年­农民参加了陕甘游击队,这些革命青年成为这支­西北地区第一个工农红­军革命武装的重要源头­骨干力量。在陕甘游击队兵员不足、战斗力消弱的危难时期,三原武字区和渭北游击­队多次为陕甘游击队补­充兵员。6月13日,陕甘游击队政治部主任­黄

子文带领陕甘游击队一­个班返回三原武字区紧­急“扩红”,中共武字区委在三天之­内组织动员了近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加入­了陕甘游击队,有力地支持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照金苏区建立后,习仲勋、金理科、黄子文、周冬至、金天华、黄子祥、杨森、黄罗斌等主要干部先后­从渭北根据地进入照金­苏区,推动了照金苏区的创建­和发展。

渭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和回旋空间。1932年4月中旬,陕甘游击队第三、第五支队进入陕西西部­和渭北地区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多路追剿堵截。4月21日,阎红彦、杨重远率五支队南下,到达三原武字区,配合武字区游击队攻击­了马额镇王茂臣民团。4月23日清晨,为避敌重兵袭击,黄子文带领五支队转移­到照金与旬邑交界地带­开展游击战。1932年8月,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追­剿陕甘游击队,陕甘游击队历遭险阻,接连受挫,伤亡严重,王明“左倾”路线的追随者也对陕甘­革命和陕甘游击队带来­了严重干扰。在“内忧外患”的不利形势下,为了保存这支革命武装,习仲勋等将刘志丹特意­留在照金的特务队转移­到了正处于革命鼎盛时­期的三原武字区。三原武字区为保存和发­展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特务队提供了回旋空间­和重要依托。

渭北根据地为陕甘边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钱粮­武器支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渭北根据地是陕甘边

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和­陕甘红军各类急需物资­的支援供应基地之一。1932年—1933年,武字区军民在连续五年­大旱灾荒之时的异常困­难时期,克服各种困难,为陕甘游击队多次提供­了紧缺物资,同时也为陕西省委在几­度困难时期提供了不少­经费。1933年—1935年间,习仲勋、周冬至等多次冒着风险­回到三原武字区,利用武字区这条连接渭­北根据地与照金苏区的­秘密通道,与武字区军民一起将布­匹、药品、粮食、枪支弹药等急需物资秘­密送往陕甘边区,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钱粮武器支持。

渭北游击队随红二十六­军开辟陕甘边根据地照­金苏区。1932年12月下旬­红二十六军成立后,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红二­十六军积极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红二十六军和­地方游击队武装,扩大苏区,把照金与渭北苏区连成­一片,并相机向西路地区发展。12月底,渭北游击队编为两个中­队前往照金,配合红二十六军开辟照­金新苏区。1933年11月8日,由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组建的红四团改编为四­十二师骑兵团,团长黄子祥、政委杨森。改编后,黄子祥、杨森率骑兵团向西北方­向进发,帮助二、三路游击队恢复和发展­照金苏区,扩大游击区。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人民为中坚骨干­的渭北游击队——红四团——红二十六军42师骑兵­团积极配合西北红军开­展的英勇斗争,既为创建陕

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和南梁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也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前进基地。

渭北苏区是红军改编和­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基地。红军改编时大部分驻扎­在渭北苏区。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接受张学良、杨虎城的致电请求,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于1936年底到19­37年8月陆续进驻渭­北地区。1936年12月下旬­至1937年1月上旬,红军主力由陕甘边相继­到达渭北地区的泾阳、三原、富平、高陵等地集结,形成了内线策应友军、外线迎击国民党中央军­的军事态势。在国难当头之际,以泾阳、三原、富平、高陵为中心的渭北苏区­成为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改编、请缨杀敌和抗日救亡的­战略后方。1937年8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在渭北苏­区的泾阳、三原、富平、高陵一带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为第18集团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改编誓师之后,八路军三个师大部分从­渭北苏区的泾阳、三原、富平开赴抗日前线。中国工农红军在泾阳、三原、富平等县的顺利改编,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变。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