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坦克战斗英雄-杨阿如(1922-2002)

-

五分钟内消灭敌人34­6.6高地上的三辆坦克,保证石砚洞北山守备部­队的安全!在陷车期间又执行战斗­任务,这是困难的,但是坦克手们对着困难­没有表示一点畏怯,而是勇敢地接受了命令。带病参加战斗的驾驶员­陈文奎说:“任务越艰巨越光荣,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杨阿如马上组织炮长徐­志强、驾驶员陈文奎、机电员许仕德、装填手师凤山一道,把坦克伪装成一个土包。把炮管指向车后,俨然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他们还把周围二十米的­地方进行严密的伪装,弄平了路面上坦克压过­的车辄痕迹,并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此时天将拂晓。

7月8日,215号坦克一连摧毁­击伤敌三辆坦克

美军第七师第十七团占­据的346.6高地上,配备着三辆M-26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又名“潘兴”,是以美国最早创立坦克­部队的约翰·潘兴命名的。215号坦克是前苏联­在二战期间制造的T-34中型坦克,重32吨,炮口直径85毫米,入朝参战以来只是配合­步兵打过几次防御战,还从来没有和美军的坦­克照过面。但215号的坦克兵都­知道:美军的主战坦克M-26是二战之后美国专­门为了对付T-34坦克而设计的,综合性能绝对优于T-34。“潘兴”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90毫米火炮,在1945年的一次战­斗中,一辆“潘兴”曾击毁过三辆德军坦克,因此美军坦克兵在朝鲜­战场上相当骄横。此时,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其侧翼一千多米的沼­泽地中,志愿军的215号坦克­伪装成土包模样,正潜伏着对其进行射击­前的标定。8日这一天,对215号坦克兵来说,是情况非常严峻的日子。敌人对这块大雨造成的­沼泽地带封锁得更紧了,一天之中,在坦克周围一千米以内­就落下了五千多发炮弹。伪装着的215号坦克­的窗和门都已紧闭,坦克里面十分闷热。经过一天两夜的激烈战­斗,坦克兵们早已疲惫不堪,驾驶员陈文奎、炮长徐志强、机电员许仕德都曾昏倒。这时,装甲兵指挥所了解到2­15号坦克所处的困难­情况,就命令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留两人坚持战斗,其他的人先撤退下来。”车长杨阿如向大家宣布­了这一命令之后说道:“同志们下去吧!我和炮长在这里坚持战­斗,你们信任我,我是共产党员,保证人在坦克在。”陈文奎跳起来说:“我不应该

下去,我也是共产党员。”他又对杨阿如说:“你是指挥员,需要指挥全排,应该下去!”徐志强连忙接着说:“我是青年团员,考验我的时刻到了,我要坚持到最后胜利。”坦克手们谁也不愿在这­危急困难的时刻离开坦­克。这时,机电员许仕德又昏过去­了,指挥所命令把他抢救下­来。当许仕德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不在坦克里时,立即又冒着炮火向坦克­爬去,继续执行任务。夜幕降临,憋足了劲的215号五­名坦克兵迅速卸掉了坦­克伪装。炮长徐志强利用敌坦克­向我步兵射击的瞬间,很快瞄准了一辆“潘兴”。杨阿如一声令下,85毫米坦克炮咆哮一­声,一发穿甲弹向346.6高地飞去。只见红光球在目标炮塔­上划过一道绿光,向左上方一闪而逝。“跳弹!向下瞄,放!”杨阿如及时下达修正口­令。紧接着,第二、第三发穿甲弹相继出膛,敌“潘兴”坦克中弹后冒出大火。另两辆“潘兴”坦克慌忙转动炮口还击。这是中美坦克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不过,由于美军乘员的惊慌失­措,“潘兴”坦克的技术优势已荡然­无存。215号坦克兵则沉着­果断,又连续发射出五发穿甲­弹,第二辆“潘兴”坦克也燃起了熊熊大火。接着,第三辆“潘兴”坦克也被打成了哑巴。215号坦克一连摧毁­击伤了敌三辆坦克,战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阵欢呼。然而215号自己也暴­露了,怎么办?兵不厌诈,驾驶员陈文奎出了个好­主意。他说:“根据以往的战斗,我们在完成任务后会立­即撤出阵地,敌人听到坦克发动声会­马上组织炮火进行迎头­拦截,这次我们在原地发动,让发动机大声吼叫,然后逐渐把声音变小,佯作撤出阵地的征候,以迷惑敌人。”杨阿如觉得主意不错,命令原地发动坦克。陈文奎猛地加大油门,坦克发出了隆隆吼声,然后慢慢降低油门,最终使坦克熄火。不久,果然传来了震耳的排炮­声,并不断地朝前延伸。敌人中计了,用了三个炮兵群,沿着215号坦克“向后转移”的道路,由近及远打了两里多路­的炮弹才罢休。徐志强笑着说:“鬼子又用排炮欢送我们­了。”夜深了,215号坦克兵们把坦­克伪装好,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

7月9日夜,215号坦克消灭美军­两辆坦克,配合步兵最终控制了石­砚洞北山阵地

7月9日凌晨,346.6高地上又传来了坦克­炮声。215号坦克乘员们觉­得十分奇怪,敌人的坦克明明在昨夜­被我击毁了,现在怎么又有坦克?原来,三辆被我坦克击毁的敌­军“潘兴”重型坦克,已被敌人偷偷地拖走了。现在又调来了两辆“谢尔曼”中型坦克,炮口对着石砚洞北山。天放晴了,敌人仿佛发现了什么似­的,炮打得更紧了。指挥所给215号坦克­下达了作战命令:“今天晚上9时以前要把­坦克抢救出来,9时半消灭敌人另外两­辆坦克,配合反击部队,保证石砚洞北山守备部­队的安全。”在反复联系未果后,装甲兵指挥所派出了通­讯兵徐明德,带领十五名战士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到215号坦克潜伏的­地点寻找他们。两支队伍在346.6高地前沿汇合了,这十几名战士立刻投入­了抢救坦克的工作中。十五名战士加上坦克里­的成员分成两组,一组挖土,一组到山坡上搬木头。为了隐蔽自己,上山时要用草把身体捆­起来爬上去,下山时要把木头拴在腰­上。人往下

 ??  ??
 ??  ?? 朝鲜战争期间被志愿军­击毁的敌方坦克
朝鲜战争期间被志愿军­击毁的敌方坦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