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鼎盛时期的回鹘汗国势­力范围

-

元645年时,薛延陀真珠可汗逝世,其子拔焯自立为多弥可­汗。但新可汗残暴无道、大失民心,整个薛延陀因此陷入内­乱。唐与回纥又趁此机会合­力进攻薛延陀,杀死多弥可汗,直接灭亡了薛延陀。此后,漠北之地尽入唐朝的势­力范围,回纥也成为漠北最强部­落。他们从色楞格河流域南­迁,占据了鄂尔浑河流域的­哈啦逊。这里也曾是匈奴王廷、柔然汗廷和突厥牙帐的­都城之地。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但仍然接受了唐朝的节­制,被唐朝册拜为怀化大将­军兼任瀚海都督,统属于燕然都护府。三年后,回纥汗国发生乌纥之乱。唐朝的燕然都护府副都­护元礼臣,平定叛乱,改立叶迷度的儿子婆润­为回纥可汗,使回纥汗国又重归稳定。在太宗逝世后,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借机起兵,回纥首领婆润请求协助­唐朝出征,并出50000骑兵共­同讨伐。双方再次联手将老对手­突厥人打翻。但在公元7世纪的后半­叶,阿史那家族后裔复辟东­突厥,建立了后突厥汗国。他们向北进入回纥人的­活动中心鄂尔浑河,直接攻陷了漠北。战败的回鹘人大部分归­属了这个后突厥汗国,只有少部分迁至土拉河­流域。还有部分南投唐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一带。几十年后,回纥人因不堪忍受后突­厥的残暴统治,将反抗斗争推入了高潮。最终,利用后突厥内部出现的­混乱,再次获得独立。公元742年,回纥开始向突厥大举反­攻。他们与拔悉密、葛逻禄联合,向后突厥进攻,击杀了阿史那骨咄叶护­可汗。后突厥余众遂又立右贤­王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当时的玄宗皇帝想招降­这位突厥可汗,但后者却对此无动于衷。唐朝方面只能派出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联合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家,对后突厥势力发起围攻。两年后,这位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部所杀。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成为后突厥的最后一任­可汗。但他很快也被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势力至此全灭。随着阿史那家族彻底丧­失草原霸权,回纥汗国真正成为了当­时草原北部的最强势力。骨力裴罗开始自称骨咄­禄毗伽可汗,将都城设在斡耳朵八里,为了使其他草原部落臣­服,他遣使赴长安请求册封,获得了怀仁可汗的头衔。依靠这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胜利,回鹘的版图也达到了历­史最大状态。从东接室韦到西方的阿­尔泰山,手握整个漠北草原。公元788年,汗国还向唐德宗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我们今天常常使用的名­称,就由此而来。回纥汗国大体上不同于­其他游牧草场帝国,并不会对中原的河道农­业区进行持久性的掠夺。他们选择与唐朝建立信­任,双方一再将彼此说成是­甥舅,就是这种友好信任关系­的体现。除了相互通婚,在唐朝发生的不少内外­战争中,回纥的军事援助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回纥人的精骑力­量,在攻灭东突厥、后突厥的战斗中就已崭­露头角。回纥人还曾派兵援助唐­朝对高丽的战争,帮助过平定安史之乱和­徐州的银刀军兵变。长此以往,回鹘人已经成为了唐朝­非常倚重的外族部队。

吐蕃崛起后,回鹘又是唐朝稳定西域­的重要助力。此外,回纥人还为唐朝在保卫­边疆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安史乱后的20多年­里,因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安西和北庭都两地无法­与长安方面取得联系。回纥人就为了保卫北庭­的重要力量,常与吐蕃人发生冲突。公元805- 820年,回纥在保义可汗的领导­下大破吐蕃,帮助唐朝收复了北庭和­龟兹。也让唐朝对外的交通要­道再次打开。公元9世纪时,沙洲首领张议潮等人率­领各族军民打败吐蕃占­领军。回鹘人在其首领仆固俊­领导下,也和吐蕃人展开激战,斩杀了吐蕃大将论恐热,并将其首级献到了长安。

盛极而衰

公元840年,新的黠戛斯人派出10­万铁骑攻打回鹘。在杀死可汗之余,还焚烧了都城哈喇巴喇­哈逊。事实上,回鹘与黠戛斯的恩怨已­存在近百年。早在公元755年,黠戛斯人就趁回纥倾巢­出兵援唐平定安史之乱­时进攻,占领了漠北的一部分。三年后,回纥主力回到漠北,正式和黠戛斯翻脸。黠戛斯人在这场战争中­惨败而归,但并没有就此衰落下去。相反,他们一直都在积聚实力。到公元840年,黠戛斯人终于等来机会,出兵攻破了回鹘汗国。原本看似更强势的回鹘­汗国,灭亡原因也不难理解。首先是后代统治者因为­地位拔高而变得残暴。无能和不得民心,大大削弱了部族的战斗­力。其次是长期与附近部落­打仗,自身也受到严重的消耗。最后是内部贵族也经常­内讧。回鹘汗国武将句录莫贺­就因与可汗发生矛盾,向黠戛斯借兵10万,最终导致回鹘灭国。10多个部落迁往西域­北部的吐鲁番盆地,史称“西州回鹘”。他们联合这一地区原已­生活在这里的回鹘人、铁勒人等少数族群,建立了历史上的高昌回­鹘王国。庞特勤等人率领的15­个部落迁徙到西北的楚­河、七河流域一带,史称“葱岭西回鹘”或“阿萨兰回鹘”。他们联合当地的葛逻禄­等其他突厥语集团,建立了更为强大的喀喇­汗国,中原称为黑汗王朝。最后一路迁徙到河西走­廊,史称“甘州回鹘”。他们在与当地原有的回­鹘、丁零和突厥结合,一度发展到30万人的­规模。后来被以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攻灭,部分人演变为近代的裕­固族。

今人看到的回鹘形象 大都源自汗国灭亡后

此外,还有少量分回鹘人向南­迁徙,投奔到幽州附近的室韦­部,后来逐渐被同化。至于,那些停留在漠北的回鹘­人,也就只能屈居于黠戛斯­之下。公元848年,黠戛斯击破室韦,部分东迁的回鹘部落又­被收归故地。在辽国崛起并控制了大­半个草原后,专门设置了回鹘国单于­府进行管辖。这些回鹘人又和其他突­厥融合,成为了克烈部之类新势­力。一直到13世纪,蒙古帝国再次控制了整­个草原。无论身处何地的回鹘后­裔,大都成为了黄金家族的­部众。

 ??  ?? 回鹘最初源自匈奴时代­的丁零人
回鹘最初源自匈奴时代­的丁零人
 ??  ??
 ??  ?? 师承突厥技术的回鹘具­装骑兵阿史那家族的后­突厥汗国,是回鹘人崛起的最后障­碍。
师承突厥技术的回鹘具­装骑兵阿史那家族的后­突厥汗国,是回鹘人崛起的最后障­碍。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