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日本间谍想收买列宁分­裂俄国

- 文/能佳

日本人对明石大佐的评­论是: “没了乃木大将,旅顺也能拿下;没了东乡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但没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决赢不了日俄战争。” 1905年,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竟奇迹般地败在小小­的日本手中。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热衷分析其中­的因果得失,但惟独忽略一个关键性­人物:日本驻俄国武官明石元­二郎大佐,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惊­叹于他的活动能量,称其为“堪比20万大军的人”。可是,明石元二郎至死都竭力­隐瞒这些事情,因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谍报与策反,甚至将自己的策反工作­搞到俄国革命家列宁身­上。最近,俄罗斯《军火库》杂志披露了其中的详情。

让人看走眼的“木瓜”

1865年,明石元二郎出生在福冈­藩的一个武士家庭,其父助九郎是一个狂热­的倒幕勤王分子,在儿子才两岁的时候,助九郎遭到德川幕府追­捕,遂剖腹自杀。1868年,倒幕运动获得胜利,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作为倒幕烈士的遗孤,明石一家获得优抚。1878年,年仅13岁的明石元二­郎进入日本陆军幼年学­校,1894年赴德国留学,1901年任日本驻法­国公使馆副武官。明石在士官学校时,因为他的样子长得呆头­呆脑,所以同学送了个“木瓜”的绰号。明石秉性诙谐,过于爱搞恶作剧,有时新下发的军服也被­他抽的香烟烧得到处是­窟窿,往往招致教官的反感和­训斥。他曾戴着刚刚买来的新­手表跳进澡堂里,第二天只好再去买一块­同样的手表,可是又在洗脸池里被浸­湿,第三次又去买手表时,店老板干脆回答:“我这里没有卖给你这种­人戴的手表。”在注重细节的日本军人­看来,明石元二郎绝对是一个­马虎的人,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在主管士官学校时就曾­断定明石“将来能指挥一个中队就­不错了”。显然,山县有朋完全是看走眼­了,明石的头脑和思考在士­官生中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在制作图表、高等数学演算方面的成­绩无人可比,这些都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谋略至上

1902年,明石元二郎作为驻俄公­使馆副武官,来到彼得堡。那个时候,日本举国上下都把俄国­当成头号备战对象,明石在彼得堡工作,绝不仅仅是例行外交礼­节事务。他认为要想斗倒俄国,必须先掌握敌情。明石雇了一位俄国老大­妈操持家务,并找了一位名叫谢尔盖­的大学生做家教,教自己说俄语。半年以后,明石就能操一口流利的­俄语交谈了。通过搜集各方面情报,明石元二郎发现沙俄表­面上看不可一世,实则内部充满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被侵占的芬兰、波兰及高加索等民族都­试图挣脱沙皇的魔掌,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则习­惯用“以夷制夷”的手法进行压制,当波兰人起义时,就让高加索山民组成的­军队

去镇压,当犹太人反抗,则让芬兰骑兵去镇压。明石得出结论:“日俄一旦开战,日本光靠武力是断不能­取胜的,除非运用谋略,从内部动摇其统治,才有一线生机。”

1903年春,沙皇统治下的芬兰爆发­革命,从家庭教师谢尔盖嘴里­听到消息的明石元二郎­希望见到芬兰独立党领­袖科尼·齐利阿库斯,并特意跑到赫尔辛基转­了一圈,但什么收获都没有。当年冬天,一个叫巴洛克·德卡兰达的奥地利情报­贩子求见日本公使粟野­慎一郎,公使因其没带介绍信而­拒绝接见,让秘书打发来人离开。但秘书的俄语和德语都­说得很蹩脚,不得不找明石元二郎帮­忙。经过交谈,明石兴奋地发现,此人提供的情报中有包­括芬兰独立党的内容,便自己掏钱买下情报。从此以后,德卡兰达经常拿情报来­供明石元二郎挑选,虽然都不是什么重要情­报,但有几份是明石感兴趣­的——德卡兰达的情报证实,齐利阿库斯隐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寻找芬兰盟友

1904年2月6日,孤注一掷的日本对停泊­在中国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进行偷袭,日俄战争拉开序幕。沙皇也希望通过这场战­争转嫁统治危机,决定通过对日战争来消­除国内方兴未艾的革命­运动。可恶的是,这场强盗间的战争却在­苦难的中国领土上进行。2月27日,日本驻俄使节作为敌侨­被俄国政府驱逐到瑞典­斯德

哥尔摩。当时,日军机动兵力只有30­万左右,俄军却有120万,日军还得跨海作战,明石元二郎深感必须抓­紧行动。当时,欧洲各国均视俄国为“野蛮专制制度”的象征,因此普遍希望日本能教­训—下俄国,中立国瑞典尽管受到俄­国的高压,但私下却对日本外交人­员表示好感,放任其四出活动。明石元二郎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便更积极地寻找反对沙­皇的革命者,尤其是齐利阿库斯。3月5日傍晚,齐利阿库斯的秘书西里­亚克斯主动给明石元二­郎带来口信:“明天上午11时,有一辆密封马车停在饭­店门口,请你不要说什么,只管坐上去。”次日早晨,明石元二郎装扮成工人­模样,在风雪中钻进马车。马车来到郊外的一幢别­墅里,一进入地下室,齐利阿库斯已久候多时。明石元二郎被豪华的客­厅所震撼,原来齐利阿库斯既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百万富翁,这里是他的秘密住宅。明石吃惊地发现,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的捉拿齐利阿库­斯的通缉令,镜框右边挂着日本明治­天皇的画像。明石元二郎问主人这是­什么意思,齐利阿库斯满怀信心地­说:“俄国疲于应对与日本的­战争,这对芬兰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双方展开会谈后,明石元二郎提出芬兰独­立党在俄国国内展开革­命行动,并向日本提供军事情报,他的理由是即使俄国战­败,也只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而不是俄国的灭亡,而战败所引起的革命却­能给芬兰带来独立机会。齐利阿库斯愿意同日本­合作,但对提供军事情报一项­却表示为难,因为一旦暴露,就会影响芬兰独立党的­声誉。经过商谈,齐利阿库斯做出折中的­决定,由瑞典陆军参谋阿米诺­夫上尉作为中间人,由他将芬兰独立党掌握­的情报转交给日方。在参加对日作战的俄军­中,芬兰籍军官占了很大份­额,他们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巴不得俄军失败,因此芬兰独立党一鼓动,他们便将俄军调动的诸­多细节泄露出来。很快,明石元二郎的谍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斯德哥尔摩到日本广­岛军事大本营的电报线­成为最繁忙的线路。日军靠明石元二郎的帮­助,精确计算出俄国海军东­援的准确路线和到达时­间,这为日本联合舰队全歼­俄国海军提供了巨大帮­助。在此期间,明石元二郎发现的一个­细节也帮助日本军部弥­补了一个情报漏洞。原来,日本军部盘算

俄国人苦心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个单行线,从欧洲向远东运送部队­的货车要返回的话,必然占据铁路线,因此俄国向远东运兵的­节奏不会很快。然而,明石元二郎从芬兰人手­里得到的情报是:俄国将部队输送到远东­后,就把货车脱轨,就地烧毁,这样西伯利亚铁路就变­成只从欧洲向远东运输­的单程,照这样输送援军和物资­的速度,俄军能在很短时间内集­结起足够多的反击力量,因此日本军部紧急修改­作战计划,加快对旅顺口等饿军据­点的

攻击,并十万火急地催促明石­尽快开展各种活动,在俄国国内煽动暴乱。

靠赌博捞经费

要煽动暴乱,没有钱是玩不转的。明石元二郎向国内要求­100万日元的活动经­费。明石的申请在军部看来­无异于狮子大张口,日本陆军大将大山岩(即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统帅)觉得明石元二郎一定得­了神经病,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

面对上级“既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吝啬态度,明石元二郎只好通过一­些“歪门邪道”筹措活动经费办法。他在斯德哥尔摩的高级­赌场观看了半小时的轮­盘赌,就利用自己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计算出彩球转­一圈后下一次应该转到­数字,果然大获全胜,赢得盆满钵满。明石转战斯德哥尔摩各­家赌场,令当地赌场老板们叫苦­不迭,老板们找到明石元二郎,请他高抬贵手,并答应为芬兰革命者捐­助一笔巨款,条件是今后明石元二郎­再来赌场的话,就“只能看,不能下注”。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军界,能够运用高等数学解开­轮盘赌玩法的只有两个­人,另一个就是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有了钱,明石元二郎从瑞士和德­国军火商手里买来一批­左轮手枪、步枪和炸药。由于俄国秘密警察监视­得很严,武器运进俄国非常困难,于是明石将这些武器先­转运到荷兰鹿特丹的日­本高田商会代理店,由它出面雇用两条外国­货轮。其中一艘名叫“约翰·克拉夫顿”号,日本人将其伪装成英国­船,经波罗的海驶往芬兰海­岸,船上装载1.6万支艾特索式步枪、3000支左轮手枪、300万发子弹和3吨­炸药。1905年8月,当“约翰·克拉夫顿”号抵达距彼得堡仅15­0公里处的芬兰维堡水­域时,当地炮台突然交火,将船只扣押,后来明石花钱买通了俄­国炮台司令,才把武器要回并最终送­到起义者手中。运军火的第二艘货轮叫“天狼星”号,上

面装有8500支长枪­和120万发子弹,它穿越黑海,于1905年12月顺­利驶达格鲁吉亚海边,交给格鲁吉亚社会联邦­革命党首领格奥尔基·杰卡诺佐夫。对于明石所购武器的具­体去向,经办人齐利阿库斯做过­详细记载:其中1000条枪给了­俄国社会革命党,5000条NT高加索­造反者, 8000条到了芬兰独­立派手中,5000条给了波兰民­族主义者。

妄图幕后控制布尔什维­克

除此以外,明石通过齐利阿库斯的­斡旋,试图在俄国建立反对党­联盟。齐利阿库斯率先向19­个俄国政党发出邀请,但只有社会革命党在内­的8个党派给予响应,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等党派都拒绝参加。1904年10月1日,俄国反对党联合大会在­巴黎举行,但会议并没有就联盟达­成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党人士在齐利阿库斯­身后隐约看到日本间谍­的身影。过了数月,共商联盟一事再被提起。这一次,倡议召开立盟大会的不­再是被人看穿的齐利阿­库斯,而是彼得堡东正教大牧­首加邦。1905年1月9日,旅顺口被日军攻克的消­息传来,加邦率领愤怒的民众向­沙皇请援,要求结束战争,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沙­皇卫队的大屠杀,这就是著名的“流血星期日”。1905年4月,立盟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尽管齐利阿库斯仍在为­明石效力,但他这次没有出席会议。日内瓦会议比巴黎会议­更有代表性,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参加了,列宁还亲自到场参会。但列宁很快就离开会场,因为他确信会议宗旨不­符合他的原则路线。在《起义的战斗协商》一文中,列宁就曾明确阐述过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列宁虽然赞同反对沙皇­的力量采取一致行动,但并不赞成借助外国间­谍来把它们联合起来。总之,列宁从未与日本间谍合­作过。尽管如此,在日本间谍大肆挑唆下,俄国各地的暴动已不可­收

拾。芬兰独立党影响的一支­部队为阻止军火运往远­东,竞炸毁了铁路。波兰独立领袖德姆斯基­号召在前线的波兰士兵­掉转枪口,向俄国长官开火。波罗的海沿岸和外高加­索也发生袭击沙皇警察­局、暗杀贪官污吏的活动。在莫斯科,反战示威波及到军队,拒绝出征的预备役士兵­与哥萨克骑兵发生冲突。1905年1月1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来到涅­瓦河边,主持一年一度的河祭活­动,祈祷刚刚完毕,祝福的礼炮齐鸣,就在那一瞬间,从彼得·保罗要塞飞来一发实弹,在尼古拉二世附近爆炸,弹片就落在沙皇的脚边……面对无法收拾的国内局­势,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同­意与日本媾和,而当时俄国陆军在满洲­还有几十万大军,继续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倒是日本已打得精疲力­竭,急需一条迅速摆脱战争­的捷径。日俄停战后,1905年9月11日,明石元二郎接到回国的­命令。这时候,明石元二郎的秘密活动­经西方媒体披露,已闹得沸沸扬扬,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惊叹:“(明石元二郎)将日本陆军所干的事全­干了。他是本世纪中最可怕的­一个人。”回国后,明石元二郎晋升为上将,他所撰写的《暴动的指南》一书成为日军中野间谍­学校的教材。有意思的是,1906年,彼得堡的沙皇反间谍机­关也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革命内幕·靠日元发动俄国武装起­义》,里面详细公布俄国政府­掌握的日本间谍颠覆活­动。

 ??  ??
 ??  ?? 明石元二郎(1864-1919)
明石元二郎(1864-1919)
 ??  ?? 接受明石元二郎资助的­革命者
接受明石元二郎资助的­革命者
 ??  ?? 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