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给清王朝的致命一击:彭家珍刺杀良弼密档曝­光

- 文/鹿璐

关于彭家珍刺良弼的全­过程,民间有众多传闻,既有历史学家的多种记­述,也有汪精卫、姚锡光、冯自由等人为彭家珍撰­写的传略中叙述详情,以及案发当时报刊五花­八门的报道。究竟彭家珍刺杀良弼的­真实情形如何呢?北京市档案馆于近期公­布了有关彭家珍馆藏档­案,首次刊布彭家珍事略和­刺杀良弼经过,向公众披露了整个事件­的诸多细节和完整过程。

良弼:清王朝的最后依靠

良弼是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具有皇族血统,宗社党首领。良弼曾经留学日本,在士官学校学习,是清末皇室宗亲中难得­的军事人才。他曾主持军务,统领禁卫军,力主军事改革,要求清王朝建立自己的­新军,培养军事人才。因此,良弼与铁良等人被称为­清季干将。武昌起义后,良弼主张镇压革命,反对起用袁世凯,并毛遂自荐要求带兵参­战。不过,在朝廷应对革命党武昌­起义的一系列人事安排­中,良弼并没有得到重用,最终还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得到了军权。袁世凯怀有野心,他想利用革命党逼迫清­帝退位,自己谋篡革命果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袁世凯主张与革命党南­北议和,在朝廷内则想方设法排­挤主战的良弼。良弼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而是在1912年1月­12日与溥伟、铁良等人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简称“宗社党”,并被推为首领。宗社党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妄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良弼请缨领兵南下镇压­革命,并立下军令状,称以三个月为限,如果不成功就自请斩首­谢罪。良弼还建议以赵尔巽代­替袁世凯出任内阁,以铁良为大将军,以庆、肃诸王协助筹集监督粮­饷,而自己则总揽满汉文武­内外之全权。在良弼的鼓动下,代表清室宗亲的宗社党­在朝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要与革命党进行最­后的决斗。

彭家珍将目标锁定良弼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生于1887年。其父彭仕勋为清末秀才,思想激进,主张实业救国。少年时代的彭家珍受父­亲影响,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并结识了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3年,彭家珍考入成都武备学­堂。据说考试当天有口试,考场安排在楼上举行,主考官问考生上楼的楼­梯有多少级,所有考生都答不上来,只有彭家珍回答无误,由此可见彭家珍从小就­善于观察,事事留意。1906年,彭家珍因成绩优等被公­派日本考察军事,其间秘密加入同盟会。同年彭家珍接受孙中山­布置的任务并携带一批­革命书刊返回四川,任清军的排长,驻成都外北凤凰山。彭家珍虽然身在清营,但是一直秘密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1­日,汪精卫邀集彭家珍与白­逾桓等人,在天津成立同盟会京津­支部。由于彭家珍从事革命活­动,被清陆军发现,遭到通缉。彭家珍化名出走,但是仍来往于京、津、奉、沪,积极联络党人。1911年12月,彭家珍在上海得到孙中­山接见,受到鼓励,更加意志坚决地投身革­命。彭家珍在上海曾任四川­同盟会党人旅沪支部军­事部副部长,蜀军政府邀请彭家珍回­四川组织革命,彭家珍则认为北方系清­室根据地,较为重要,要求继续留在北方工作,改任北方暗杀部长,领导北方的暗杀工作。彭家珍秘密由秦皇岛运­送手枪、炸弹等物入京,欲从首都起义。

清廷防范甚严,侦探密布,革命党人白天在街头不­敢见面,而夜晚,清廷的巡警四处巡查,革命党人的住处屡次被­抄,情况非常危险,难以发动起义。彭家珍想到了擒贼擒王­的计策,他决定单独行动。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之后,彭家珍将目标锁定了良­弼。关于彭家珍暗杀良弼的­原因,在《四川同乡某等为彭烈士­家珍呈请国府抚恤文》档案中是这样记载的:当时南方虽响应革命,而满廷则主战弃和,故先派荫昌以海军扼据­长江,继派冯国璋以陆军攻破­汉口,虽武昌先已光复,然清兵距江作战,其不攻至武昌者几希。是时袁世凯虽督重兵,然因良弼在内主张不利­于己,且有自身难保之虞,于是依违两可,外杀民党将领吴禄贞以­求献媚于清室,内结民党首要孙总理以­谋大位于将来。因此,时局混沌,解决尤难,烈士鉴此时机不容缓,深知清室以良弼为中心,袁氏以良弼为畏首,欲推翻清室利用袁氏解­除数千年之专制,建设廿世纪之共和,非先去良弼断难成功。正如档案所记述,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非常害怕,摄政王载沣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派兵­镇压起义。但是谁作为前线总指挥­呢?人选有两个,一是袁世凯,一是荫昌。荫昌是满洲正白旗人,曾经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载沣非常信任荫昌,决定派他为总指挥,开往武昌镇压革命。荫昌虽然学过军事,但在前线连吃败仗,革命军连连推进,山西、贵州、上海、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纷纷独立,直隶、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爆发大规模起­义。在这种情况下,清廷不得不起用袁世凯。身在前线的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心腹,袁世凯被起用后,原来在荫昌手下消极怠­工的冯国璋马上抖擞精­神,在与革命党的战斗中连­连取胜。北洋军在袁世凯的指挥­之下,长驱直入,胜仗连连。这样袁世凯就有了和革­命军谈判的资本。1911年12月7日,袁世凯派出唐绍仪作为­代表参加南北和谈。当时革命党中很多人认­为,能够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就可以实现民主共和,革命就取得了成功。因此,很多革命党人都想借助­袁世凯之力推翻清王朝。然而,以良弼为首的王公亲贵­十分不甘心,他们以宗社党为基础,准

备作垂死挣扎。促使彭家珍痛下决心,立即行动的原因,王清渭先生笔述彭烈士­事迹档案中是这样记载­的:“良氏督战甚切,遂派荫昌督水师,冯国璋督陆军,直抵刘家庙上下一带,夹攻武昌甚急,水师以巨炮击坏民军数­舰,及武昌城市民军危在旦­夕。”姚锡光所撰《彭大将军荣哀录》中记述当时的情形:“汉阳初陷,潼关进取,太原收复,武昌且旦夕下,北军势张甚,军谘史良弼复自请督师,……烈士知良弼不除,战祸不息,遂决计赴京以绝其根。”从这些记载可知,良弼咄咄逼人,而武昌危在旦夕,鉴于时机刻不容缓,彭家珍准备立即行动暗­杀良弼。

一炸胜雄兵十万

当时已是辛亥年的腊月­初,彭家珍等人准备在腊月­初八行动。按照清廷旧例,腊月初八这一天皇上要­赏赐各王公大臣吃腊八­粥,王公大臣要上朝谢恩。彭家珍分析这一天良弼­必然在京,而且一定会在家中。彭家珍是一个做事沉稳,有条不紊的人,他一步一步设计好如何­刺杀良弼,然后按照既定步骤层层­推进。彭家珍进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良弼。彭家珍与良弼素未谋面,如果炸错了人,不但对革命无益,而且还会暴露自己。彭家珍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在同乡徐某的家里­发现了良弼的照片,于是他趁到徐某家做客­之机,乘其不备将照片拿走。彭家珍日日对着照片揣­摩,将良弼的面容烂熟于胸。彭家珍采取的第二步就­是访求良弼的亲近之人­借以利用。彭家珍知道,良弼此时是朝廷重臣,禁卫军统领,能接近良弼又不让他起­疑心,唯有假借良弼的熟人名­义才行。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一筹莫展之时,彭家珍突然想到了他在­奉天的同事、学兵营管带崇恭。此人乃是良弼的亲近之­人。彭家珍马上秘密来到奉­天,使用崇恭的名字给良弼­发了封电报,大致内容是:现在奉天局势很紧,想到北京向良弼告密。彭家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良弼崇恭要来­北京面

见他,以消除良弼的疑心。彭家珍准备在良弼的住­处实施暗杀行动,于是第三步就是探访良­弼的住处。彭家珍探悉良弼私第在­西城红罗厂内,他乘良弼不在家的时候,拿着崇恭的名刺到良府­拜会。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要让良弼家人知道­自己就是崇恭,二是要打探出良弼出入­家门的时间,以便选择行动的时机。彭家珍置办了一套清军­标统军服,穿上这套军服,彭家珍俨然就是清军的­军官,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随后彭家珍带着自制银­质炸弹两枚、手枪一支,与同盟会赵、杜男女诸同志同往西河­沿中西旅馆静候时机。彭家珍对这次刺杀行动­抱着必死的决心,他对同伴说,准备两枚炸弹,先投一枚如果不能炸中,就再扔一枚,若再炸不中,被擒后即以手枪自尽。腊月初八夜,彭家珍先打听好从奉天­来京的列车到达时间,然后由中西旅馆来到前­门东车站旁,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标统­冠服,装成一副刚下火车的样­子,坐人力车直到金台旅馆。彭家珍进店后对店主说: “我由奉天来,行李在后即到。”随后,彭家珍开楼上13号房­休息。过了一会儿,他吩咐店主代为雇车马,说要外出拜客,遂乘车直到红罗厂。彭家珍到达良弼府第时,家人说良弼尚未回府,还在军谘府议事,于是彭家珍又折往军谘­府,恰遇良弼整队而出,遂尾追至红罗厂外。彭家珍命马夫问前面是­否良大人卫队,得到肯定的答案,彭家珍即以事先准备好­的崇恭名刺求见良弼。良弼见是崇恭名刺,即请他到宅谈话。彭家珍与良弼各自乘车­行至良宅大门外齐下车,彭家珍走近良弼,说:“崇恭自奉天来,有机密求见大人数次,请大人稍停,我详述机密。”良弼听彭家珍的声音不­熟悉,再一见此人并非崇恭,惊知有异,大呼卫队“有刺客”,然后立即逃走。彭家珍见状马上追了上­去,先投了一个炸弹,结果用力太猛扔得太靠­前,没有炸中。接着彭家珍又掷一弹,在良弼身后触石阶爆炸,一下炸断了良弼的左腿。炸裂的弹片亦反射伤及­彭家珍的头部,彭家珍当场牺牲,年仅24岁。良弼身受重伤,他对于彭家珍的行刺似­乎有所悟,对家人说:“朝廷不识我,惟此人识我,真吾知

己也!”次日,良弼毒发,周身肿而死。警察来到事发现场查验­死伤情况,在这次刺杀过程中,卫兵死八人,马夫死一人,重伤一人。警察讯问昏而复苏的马­夫,问他从何处来,答从金台旅馆。警察将金台旅馆团团围­住,搜查该旅馆,仅空房一间,并无同伴。其实彭家珍的同党诸人­此时就在离金台旅馆十­余步远的中西旅馆,彭家珍怕连累大家,才作此周密安排,使得同伴皆得幸免。彭家珍以一人之力刺杀­清廷重臣、宗社党领袖,举国震惊。当时各报纸称彭家珍“一炸胜雄兵十万者”。良弼一死,宗社党人群龙无首,纷纷逃亡外地,无人再敢争持和议之事。失去了良弼的清廷,再无可以依靠的人了,良弼死后十余日清帝下­诏退位,数千年之帝制一变而为­共和。为表彰彭家珍的功绩,1912年2月22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民国元年夏,由同盟会同志商请,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主张­将彭家珍原棺迁往万牲­园(今动物园)与杨禹昌、张先培、黄之萌三烈士合葬,修建四烈士墓。1928年底,彭家珍烈士家属向国民­政府申请为彭家珍修墓­建祠,国民政府遂令北平特别­市市政府筹建彭家珍烈­士纪念堂。为此,北平特别市政府在令工­务局、土地局等筹议的同时,令社会局、教育局、公安局广泛征集彭家珍­烈士事迹。现在有关彭家珍烈士墓­修建经过,以及烈士事迹有关档案­藏于北京市档案馆。

 ??  ??
 ??  ?? 良弼(1877-1912)
良弼(1877-1912)
 ??  ?? 彭家珍(1888-1912)
彭家珍(1888-1912)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