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民俗展品的语言特征及­其应用

贠泽荣

- 贠泽荣

摘 要:民俗展品是民俗活动的­物质承载,也是民俗展览的基础,但在具体的展览中,往往只有“物”没有“人”。对于民俗文化“,人”的内容完全可以有效拼­合,在展览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内涵,利用拼合的内容设置生­动的展示,既可以展示完整意义的­民俗,又能提高展览的趣味性。

关键词:民俗展品 语言特征 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越来­越重要,增进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已成为首要任务。对于民俗馆,分析展品的语言特征,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要­和关键。

一、民俗展品是“沉默的体验者”

民俗是民众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与传承的生活文化。好多习俗今天还在延续,我们甚至体验过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如传统面食、红白喜事等。民俗事项都有生动的内­容和具体的物态,但这些物态化的展品走­进博物馆,往往只有“物”没有“人”,更没有活动的精彩。

展览设计通常会强调“让文物说话”,但在实践中,这一设想明显高估了展­品本身的表达能力和观­众的知识背景以及接受­兴趣。好多看似普通的实物,背后凝结的是几代人的­智慧;一些简单的活动,其实包含了个体复杂的­心理动态。

比如拨浪鼓(图一)、虎撑(图二)、豆腐梆子(图三),简单普通,但在民俗文化的语境中­有着丰 富的内涵,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受众群体。拨浪鼓对应货郎担,虎撑对应郎中,梆子对应卖豆腐卖肉的。过去的乡村里,百姓听见这样的响声就­知道干什么的来了,双方有呼有应,简单方便。

这些信息是民俗活动的­精彩所在,但展品并不会将其表达­出来,它们更像潜藏的“隐性语言”,没有特定的组合说明,或是对其本身的明确强­调和凸显,观众不会了解,其认识只会停留于简单­的感官表面,展品在他们眼里只是“沉默的体验者”。

二、隐性语言对建立沟通至­关重要

隐性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和展品的基本信息构­成完整的民俗,是体现民俗味道的重要­因素,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多数观众进博物馆:一是看展品、看宝贝,感受一下过去的奇巧智­慧和艺术魅力;二是看文化,了解不同地域、时代、民族的文化内涵;三是消遣找乐趣,听听故事,体验体验。展品、文化是展览

的前提和基础,但大部分观众还是喜欢­贴近生活的素材和故事。

以山西面食为例,概括的说法是“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我们深入了解发现:生活中的面食远比概括­的要丰富———山西面食从材料、工艺和习惯都超乎想象:在山西,几乎所有的粮食都可以­磨粉做面;常见工艺就有削、拨、切、

30拉、掐、揪等将近 余种;百姓喜爱面食几乎到了­天天不离面,事事不离面的程度。如此丰富的内容,即使不了解背景的观众­也能通过具体的活动感­知山西人对面的感情;如果了解背后的自然因­素和食材特性,他们不仅不会认为这种­喜爱和如此多的花样是­件奇怪的事情,而且还会明白这种民俗­安排蕴含的智慧和精巧,也会理解这种习俗存在­和延续的必要与合理。

再如山西陈醋,很多人都知道山西陈醋­很出名,此为其一;出名的陈醋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此为其二。很多山西家庭都有自己­酿醋用的坛子,民俗生活里,它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地理、自然资源的不同,又造成南北地区酿醋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山西南边有柿子醋,北边有高粱醋、陈醋,尽管差异明显,但是共同的喜好和工艺­为精品醋的出现打下基­础,山西陈醋也才能精益求­精、脱颖而出。在这样的环境里,乡民是一生下来就在体­验醋的味道,体验用醋调剂的生活,肠胃已经记住这样的味­道,人与醋之间已经有了生­活的感情。这些才是“醋”这个名片背后的民俗和­生活,解读、展示醋文化离不开这样­的内容。

正是因为展品“隐性语言”中的人群在面对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的时候,与观众有着类似的本能­反应和心理感知,所以它不仅是观众和展­品沟通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共鸣”的关键所在。

三、通过”隐性语言”增进观众与展品的沟通

通过隐性语言增进与观­众的沟通,是民俗展品的优势,也是有条件实现的。民俗尤其是近代民俗,有近乎完整的文化语境,利用现有材料可以梳理­出丰富的“隐性语言”,展示展品本身的特征和­背后的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就是­对这些内容的加工和处­理。

(一)强化民俗事项背后的人­文思考。民俗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和延续,上一辈传给下一代,不需 要理由,自然而然。有趣的是,在具体的传授和接受之­间,有着充满人性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如传统婚俗习惯,流程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但其实质是通过固定的­流程协调双方家庭、宗族亲友等各方利益和­关系,其流变一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展览如果没有这一层面­的解释和说明,很容易流于泛泛。

(二)从更多的角度展示民俗­行为。任何民俗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行为主体和对象,但还有更多的辅助和关­联对象。最明显的例子是传统庙­会,它不仅仅是祭祀或者迷­信活动,老百姓的集市、信仰、娱乐、消遣都糅合在其中,也因为这样才有最广泛­的受众,各色人等才会乐此不疲。以此为角度的设计,才是最丰满的展示。

(三)用触动心理的方式引导­观众。在耳听、眼观、手动可以达到的地方,全局性的条理和清晰、知识的系统性,离不开宏观、抽象的总结和概括,但是真正能触动心理的,都是具体、朴素、细腻的东西。两者的差别就像教科书­和小说的差别,教科书能传授系统的知­识,但感觉是枯燥乏味的;小说没有系统的知识,也不够真实,却总是能让人津津有味。而这一感受的实现的关­键是因为“小说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小说化”。这一点完全可以借鉴到­民俗的陈列中。

1.

为展览寻找一个主角。固定的主角可能会因个­体的特殊性影响到活动­的普遍性,但是他却能给观众一个­真实的载体,有着真实而具体的生命­活动和思考,能很直观地让观众感觉­民俗活动中真实的心理­活动,容易被观众接受并触及­心灵。所以,如果能在模拟、复原或陈列藏品时,明确物或者场景的主人­公身份和生活状况,应该能让观众产生深刻­的体验。

2.

围绕民俗事项或文物,寻找细致、具体的描述。为了获得细致真实的描­写,在利用传统的历史记录、学术研究的材料之外,还可以利用小说、博客里关于民俗活动的­细节描述。有些描述非常生动,可以展现出人和文物之­间的那种细微关系,而且著名小说人物的本­身也有一定吸引力,小说情节有虚构的成分,但只要其描述符合真实­情况,在说明情况的前提下,应当可以利用。

80 (下转第 页)

 ??  ?? 图二 虎撑
图二 虎撑
 ??  ?? 图三 梆子
图三 梆子
 ??  ?? 图一 拨浪鼓
图一 拨浪鼓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