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论馆藏竹木漆文物的科­学保管

- 师莹

摘 要:我国竹木漆文物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不少精工之作,艺术价值很高。从质地看,竹木漆文物属于有机质,本身具有有机质的易腐­化、老化、易损等问题,不利于长期保养。合理的收藏养护是对其­进行有效保存的措施之­一。在此,就竹木漆文物保存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最终阐述如何通过一些­恰当手段对其进行保管,以延长其保存寿命。

关键词:馆藏 竹木漆 保管

一、引 言

竹木漆器历经岁月浸洗,其风华非一般新制器所­能比。

在原始社会,先民已经使用以树棍、木棒加工过的工具,书中有“断木为杆”、“伐木杀兽”等记载,考古发现在半坡遗址中­就有木柄石斧的出现。周代分工细化,出现了制作不同用处木­器的匠人。秦汉以降,木制日用渐渐朝着精美­的方向发展,直到明清达到臻美的顶­峰。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7000中国漆器的出­现距今已有 多年的历史,早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过木胎的漆碗、漆筒。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汉代漆器生产设有专管­机构,分工严谨细密,工序复杂;及至唐代漆器工艺达到­空前状态,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等,剔红工艺也是此时出现;宋元明清历代将雕漆逐­步推向了美仑美奂的境­地,不仅胎质众多,装饰手法也得到很大发­展:螺钿、金银平脱、金漆、百宝嵌等工艺越发细致­和具有时代气息,受到各阶层的喜爱。

竹器在北方多见于简牍、竹席等,普及广泛度不如木器,南方更多见一些。

竹木漆文物由植物细胞­构成,由于植物细胞易腐特性,在保存中,存在有机质的易腐化、老化、易损等问题,更需特别呵护,因而合理有效的保管手­段是对其进行保护的第­一步。有道是过与不及 都是不好的,不论是长期置其于库区­养护不到位,或是三天两头进行擦拭,皆非对竹木漆文物进行­保存的合理办法。

二、竹木漆文物的成分分析

竹木类文物是由植物细­胞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相­互连接构成,细胞腔内填充着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由于半纤维素分子量低,容易在碱性水溶液中被­抽离,也易在酸性水溶液中被­水解,稳定性极差;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长­期在菌类纤维素酶的作­用下逐渐消解,含量降低;这些终将显著降低此类­文物的机械强度,在温湿度的长期明显变­化中,最终导致文物发生变形、开裂等现象。

历史上曾用大漆以涂饰­宫殿、庙宇、车船、棺椁和家庭用具,用途广泛。用大漆进行涂饰的物件,会形成耐菌、耐水、耐油、耐潮和有机溶剂,绝缘性好的坚硬漆膜;但大漆主要成分一般是­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对苛性碱和强氧化剂的­抵抗性差。

三、馆藏竹木漆文物保存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竹木漆文物本身构­成特点,易受到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潮湿、温热环境加速其发生水­解、氧化,再者受到真菌、细菌和有害昆虫的侵蚀,所以竹木漆类文物的腐­坏一方面是因为材质本­身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和氧­化,使构成细胞的成分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文物本身机械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受温差和湿度不稳定影­响而产生胀缩不均衡,加剧其变形开裂。

生物腐蚀方面,竹木漆文物因其构成要­素,易受到细菌、真菌(木腐菌)及各种生物,如白蚁、天牛、象鼻虫、小囊虫、窃蠹、竹大象等常见昆虫的侵­蚀。

漆器类文物除了胎体的­损坏如上所述外,其他部分的化学损坏主­要是指漆膜的腐坏,主要是大漆发生的降解­反应,聚合键断裂、网状聚合物分解引起。物理损坏即漆膜的开裂­变形主要因为保存环境­温湿度不稳定,造成漆膜内水分不均,张力不均而导致的。

另外,在光线长时间的作用下,特别是紫外光与红外光­影响尤其大,使竹木漆文物纤维中的­氢氧键发生断裂,文物出现起翘、断裂的现象。

除上述因素外,在文物发生老化损坏后,没有及时、正确地采取修补、加固措施,加上展出时的磨损,日常保管过程中的不当­养护方式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逐步地缩短了文物的寿­命。

四、保存竹木漆文物的必要­方式

(一)入库前的清洁任何文物­入库前都要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洁工作。首先,对于竹木漆文物表面的­灰尘,除尘时以鬃毛刷轻轻刷­去,再以干布或羔皮擦拭至­完全无尘粒为止。雕花部份以毛刷轻刷,如器物有镶嵌件时,特别需要注意镶嵌件的­脱出,因为镶嵌件与凹槽的连­接一般比较松。再者,对于留存过久,存在一定去除难度的污­点,可用棉布蘸少许汽油或­酒精轻轻擦拭,然后,用纯净水擦洗干净。对于文物

1:30表面的油迹,可用配比 的稀醋浸泡的羔皮拧干­后反复轻擦去除,然后用干布擦干水分。由于稀醋仍然具有轻微­的腐蚀性,因此不可使用过多。

要注意的是,不论木质软硬皆不能以­湿布擦拭,因为湿布容易沾上竹木­漆文物上的沙尘而造成­文物表面磨损,还应防止与含酸、碱等物接触。

有漆膜的文物还要注意­在清洁过程中要小心不­要划伤漆膜。对漆膜上积淀的灰尘,应用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棉纱布擦拭,以防划伤漆皮。擦拭时可在漆皮上先擦­一点蜡,保护漆皮并增加亮度。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擦­拭。

清洁完成后,如有必要,可对文物进行打蜡。可选用水蜡、亮光蜡、蜂蜡等保护蜡、蜡膏或竹木漆文物油膏­进行打蜡、擦光。打蜡时,以干净的棉 布沾蜡,由轻而重慢慢施力,由点及面逐渐推开。擦涂时要控制用量,做到少而均匀,保证木纹清晰可见。不宜太厚,否则会造成蜡膏提早干­掉,而使器表脏结。此外要注意不将蜡膏或­油膏抹进文物的裂缝中,不使用含硅酮的擦光剂。含硅酮的擦光剂只能使­器物显现出短暂的光泽。(二)入库前的脱水、修复、加固馆藏竹木漆文物来­源多样,有民间征集捐赠的,也有考古发掘移交的部­分。民间征集捐赠品保存状­况多尚可,考古发掘品情况因为发­掘前后保存环境的突变,或者发掘前的地下环境­即存在多样不良诱因,使发掘出土的竹木漆文­物状况良莠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入库前对脆弱的竹木漆­文物进行必要的脱水、修复和加固,能有效地改善文物状态,延长文物寿命。

竹木漆文物脱水现今有­多种方法。自然干燥法适用范围有­限,只有当器物机械强度极­佳,或本身含水率不是很高­的状态下,可以使用。明矾法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效果也好,利用明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逐步取代文物细胞中的­水分,缺点是会加重文物重量,使文物色度变深,另外明

--矾吸湿,处理后的器表要进行封­护。醇 醚 树脂连浸法也是通过逐­步替换的途径,醇替换水,乙醚树脂溶液替换醇,待乙醚挥发后,树脂渗留在植物细胞中,使文物得到脱水和加固。此法处理小件物品十分­简便,也可在乙醚溶液中加入­防腐、防虫剂,实现脱水、加固、防腐、防虫多效并举。

PEG -另外还有 法、甘油法、蔗糖法、丙酮 松香法、冷冻脱水法、真空干燥法等,各有优缺点,具体操作可视文物情况­和配置而定。

对糟朽得十分脆弱的竹­木漆文物的修复、加固。要坚持保持文物原貌、修旧如旧。日常简便的方法是用蜂­蜡、石蜡或合成树脂与蜡的­混合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易操作、可逆,但会影响器物的色泽,并有蜡质受热熔化的隐­患。

竹木文物的裂缝处理。发现文物裂缝后,较大的裂缝,可用木片抹胶补缝,对于较细小的裂隙,可用熟桐油混合石灰或­石膏制成的油灰调配出­与文物颜色相近的抹料­嵌入裂缝,避免裂缝的扩展。

对于漆皮的裂缝、起翘现象和脱胎器的开­裂,即使情况不严重,为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漆皮脱落,都应及时进行处理。细小的裂缝可以用漆片­和酒精制成溶液,灌入裂缝,使之黏合;较大的裂

缝可以用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对于起翘的地方,需得先加热让漆皮软化,再将微晶石蜡放入起翘­处,再进行加热使之黏合。对于损伤严重的漆皮,比如漆皮与木胎分离,灰地子局部糟朽的情况,要先用0.02%

的霉敌溶液进行防霉处­理,然后对漆皮进行揭取,最后仿做一个新的胎骨,再将漆皮重新原样黏合­在胎骨上。

(三)竹木漆文物的库房保管

1.

清洁、上蜡是竹木漆文物日常­保管的第一要务

北方博物馆库藏多以木­质为大宗,定期清洁对竹木漆类文­物的保养有重要作用,上蜡保养前要先做好清­洁。清洁完成后,要对文物要进行定期打­蜡,通常半年一次即可(方法参照本文前述“入库前的清洁”)。

有漆层的文物或脱胎漆­器的管理和保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漆器不怕水,但怕干燥,易裂。通

15益 18益 55%常要保持温度在 至 ,湿度在 左右,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发霉腐化。在北方秋冬季的干燥环­境中,以保鲜膜包裹小件器物­进行保存可以一试。其次,根据漆器的胎质不同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漆器的胎质一般有金属、竹木、脱胎几种。以金属为胎,因金属坚固,同时胎体因有漆层保护,不易锈蚀,此时以保护漆层部分为­主。以竹木为胎的,则要注意对漆层和胎体­的双重保护。对于脱胎器最基本的防­护在于注意严格控制环­境温湿度在一定范围之­内。再次,在日常保存过程中,对漆层的保护,要注意在移动漆器类文­物时轻拿轻放,防止与坚硬、锐利的物体发生碰撞或­刮擦。同时,远离盐、碱等对漆层有损害的物­质,注意防尘(漆层清洁参考本文前述“入库前的清洁”)。

2.

保持合适的库房温湿度­保持竹木漆文物存放的­最佳温湿度。竹木漆文物不能存放在­过于潮湿或干燥的地方,相对湿

45%~60%, 50%,

度 最佳相对湿度在 最佳温度在15益~20益

。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照度标准要小100

于 勒克斯,远离高热光源,以防干裂、褪色和漆皮崩裂。对于恒温恒湿设备配备­不完全的馆来说,目前用于防潮的常用干­燥剂大约有几种:无

CaCl2) CaO)

水氯化钙( 、生石灰( 、变色硅胶、烧碱NaOH)

( 等。

3.

文物库房杀虫杀菌对于­有大型杀菌设备的单位,蒸气消毒杀菌 杀虫、环氧乙烷杀菌杀虫和溴­甲烷灭菌杀虫穿透力强,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对于尚未有此类设备的­单位,传统的麝香草酚杀菌杀­虫剂、樟脑驱虫

DDT

剂、 和霉敌杀菌防腐剂都比­较简单实用。

4.

其他方面文物摆放要平­稳。如大件文物脚落空,或文物底部与地面不能­全面接触时要及时垫平,防止文物变形。

对于文物有可能出现的­经年日久的卡顿,不能自如活动,不建议随意进行敲打解­决,而应在活动关节处擦抹­一些蜡或滑石粉即可。

五、对已陈展的竹木漆文物­的保管

博物馆以展出文物,进行文化宣传为首要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竹木漆文物­将展存在展柜中,出现在观众面前。与此同时,加强对展厅内竹木漆类­文物的保护,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展厅内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对展柜内的温­度、湿度的调节,常年控制在竹木漆器适­合的范围之内;对微生物进行控制,防止虫霉变的发生;对有害气体及灰尘的控­制,实时监控空气成分的变­化;展柜内外的灯光应调节­在适合的照度范围,使用不含紫外线辐射的­光源;最后要定期观察记录文­物是否有出现褪色、起翘、开裂、变形。

六、结 语

竹木漆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的保管是一项深入­日常的细致工作,需要定期进行观察、养护,并不能一劳永逸。日常保管工作中,要注意给它们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以延长它们寿命,使之得以长久流传。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黄文川、何爱平、金普军《自然干燥法在保护西汉­饱水漆耳杯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 年第四期,44~47 页。

2. 陈进良《谈谈出土饱水漆木器的­脱水研究》,《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2010 年。

3. 吴顺清《古代饱水漆木器的清理­脱水修复保护研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 年。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运城博物馆藏品­保管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