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山川奠禹先———汾神台骀庙纵览

———汾神台骀庙纵览

- 文新春

摘 要:台骀庙不仅是祭祀汾神­的场所,更是华夏古先贤征服自­然的精神寄托。特别是地处晋南的

5000侯马台骀庙,它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人,先有台骀治水,后才有尧、舜、禹相继建都晋南,是台骀让年文明看山西­成为可能。

关键词:台骀庙 汾神 治水 建筑形制 分布

台骀是上古时期比大禹­还早的一位治水英雄,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今闻喜涑水),障大泽,以处太原。帝(帝喾)用嘉之,封诸汾川……台骀,汾神也。”

台骀治理汾、洮二河,功劳卓著,清初考据学家朱彝尊称­他“神功开白壤,山川奠禹先”。正因为台骀的巨大功绩,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子产旁征­博引,断言台骀乃汾河之神,唐代宰相令狐楚撰有敬­送台骀的谢雨碑文,唐代诗人刘禹锡、金代宰丞贾益谦、清代封疆大吏徐松龛等­先贤名臣均有讴歌台骀­的诗文,对台骀赞誉有加。同样因为台骀的巨大功­绩,台骀作为主管水利的古­代官吏不断受到后世帝­王的进谥和加封。直至五代后晋天福六

941

年( 年)封“昌宁公”,故台骀庙又称“昌宁公

1020祠”。宋真宗天禧四年( 年),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以示纪念、尊崇和褒扬。

孔子一向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作为正史 和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却大书特书台骀为汾神­的历史故事,足见台骀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影响之大,特别是在山西整个汾河­流域的影响之大,而且台骀明确为水神,至少是最接近历史真实、一位早期治水先贤,因而历代为了纪念台骀­的历史功

713绩,由汾河源头到与黄河交­汇处的 公里沿岸,在历史上分布有多处台­骀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现汾河沿岸犹存四处台­骀庙,它们分别是:位于汾河源头的宁武县­石家庄镇定河村的台骀­庙;位于汾河中游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南侧台骀庙和­晋祠东南五公里许的王­郭村之东北台骀庙;位于汾河下游的侯马台­骀庙。侯马台骀庙是目前建筑­规模最大、创建年代最早的台骀庙, 2016 5

年 月被公布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现存台骀庙概况

1. 宁武县石家庄镇定河村­的台骀庙

宁武台骀庙(图一),当地称昌宁公家庙,在宁

60 500武县城西南 公里石家庄镇定河村北 米处。

1208据碑文记载,庙建于金泰和八年( 年),明永乐和正德年间均有­重修,现仅存一座正殿(明代建筑)。大殿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置五踩双下昂斗栱,明间设斜栱,龙形耍头。院内古松掩映,古色古香。殿内置阁,内塑昌宁公(台

1981骀)像,衣冠楚楚,表情凝重,保存基本完整。年,当地群众集资维修殿宇,增建舞台。

2.

太原晋祠圣母殿南侧台­骀庙晋祠内的台骀庙(图二)为一座单体建筑,坐落于圣母殿南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正中塑有台骀神像,白面长须,神清气静,塑像后是彩绘壁画,内容为先民们渔猎耕种,表明台骀治水功成后,先民得以生产繁衍,暗含着对台骀的赞颂。

晋祠台骀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由时任浙江按察副使的­晋祠东庄人高汝行主持­修建,并为庙额题名。据圣母殿北侧的《重修台骀庙碑记》记载: “……东庄高氏之所独建也,其不建于东庄,而建于此地者,因台骀泽为水之东汇,故建于其源头……。”一直到解放前,晋祠台骀庙的维修整饬­都是由东庄人世代负责。

距晋祠五公里王郭村的­台骀庙是原太原县台骀­公庙,“岁时祭祀”于此。方志中记载,该庙创建

30 200于唐,规模甚大,占地 亩,房屋 余间,亭台楼阁林立,但屡遭兵燹天灾,清末时已毁败不堪,逐渐荒芜。

3.

侯马台骀庙侯马台骀庙(图三、图四、图五)位于侯马市西

8

北约 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

7000岭”上。庙宇坐北向南,占地 余平方米,建筑形式为造型独特、布局别致的城堡状,由山门、台王宝殿和献殿、十殿阎罗、娘娘殿、春秋楼等组成,呈中轴对称式布局。庙宇围墙外部以石包墙,顶部砌垛口,庙宇内建筑屋顶除献殿­和娘娘殿为单檐

悬山顶,其它均为单檐硬山顶建­筑。

据最新考古成果显示,位于东台神村的大型夯­土台基———台神宫殿台基遗址,疑为晋平公时期台骀庙­遗址。

1757

据现存台骀庙内清乾隆­二十二年( 年)的《重修台骀庙碑记》记载:“汾发源于管涔,蜿蜒千余里而经吾邑,夹岸乡村以百数,而兹村独以台神得名。…故有城墉以护其庙,规制甚为宏广……吾乡之庙,自汉唐以来,时为修葺,金元之际奉敕兴修者不­一,前明亦时有修举,然圮于火,毁于兵燹,

1755 …乙亥( 年)之春,我邑侯湘潭张公,…其募赀庀材也,几及二千金。举神位之不妥者更之,墙垣之摧圮者筑之、甃之,栋宇之朽败者植之、新之,增其廊庑,更其门屏,崇其堂宇,焕然生色而蔚然改观。”

由此可见,侯马台骀庙应创建于春­秋时期的晋

532平公时期(?―公元前 年),其遗址位于今台骀

500庙东约 米东台神村的台神宫殿­台基遗址。今西台神村的台神庙应­为金、元时期重建,二者之间有渊源关系。现台王宝殿脊檩题记有­明崇祯八年

1635 ( 年)重修之记载。故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

二、台骀庙的分布与建筑形­制

山西是我国现存地方庙­宇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呈明显的地域性分布,建筑形式也极具地方特­色。如二仙庙、崔府君庙等主要分布在­晋东南的陵川、壶关、高平等县市以及周边的­太行山地区(左权县有两处崔府君庙)。乔泽庙为翼城县所独有­的地方庙宇。而台骀庙则是沿汾河分­布,凸显与汾河的紧密联系。

台骀作为汾河之神,汾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台骀的地域性。而作为山西的地方神,与其他地方神一样,均得到官方认可。随着统治者的需要,历代都有不同的敕封,有的由于不断的加封,甚至演变为全国的神,像最著名的关帝庙,甚至分布于有华人的海­外广大地区。

台骀庙宇布局形制与其­他神庙规制相近,均为中轴线上对称布局,坐北面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戏台、献殿、大殿,两侧配置厢房。但建筑个体形制却随着­各地方神的敕封等级的­不同而不

941同。台骀于五代后晋天福六­年( 年)封“昌宁公”,为其最高封号。体现在建筑等级上,其殿宇形式一般为悬山­顶式建筑,未见歇山或庑殿顶等帝 王等级的建筑。但是侯马台骀庙鉴于上­文所述“兹村独以台神得名”及“始建为确晋平公时无疑­也”。故不同于他处的家庙、县庙,“故有城墉以护其庙,规制甚为宏广”,特别是正殿(大殿)被称为台王宝殿,显然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台骀开山凿河、造福百姓,早已超越“昌宁公”、“灵感元应公”的约束,达到了无冕之“王”的规制,真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三、台骀庙的文物价值

《左传》载:台骀死后,“沈、姒、蓐、黄实守其祀”。其中,姒部落即大禹部落,《史记·五帝本纪》载: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可以这样说,对于台骀,古人所云“山川奠禹先”可谓实至名归。台骀治水与大禹治水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研发与推广的关系、首创与完善的关系、先驱与集大成的关系。如此,台骀庙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便不言而喻。

台骀庙不仅是祭祀汾神­的场所,更是华夏古先贤征服自­然的精神寄托。特别是地处晋南的侯马­台骀庙,它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人,先有台骀治水,后才有尧、舜、禹相继建都晋南。

台骀是黄帝五世孙,其祖先张挥善制弓箭,封为弓正,后以官职为姓,即张姓,因而台骀又是张姓祖先。张王李赵,海内最盛,山西是张姓的勃兴地,张仲、张侯、张老、张孟谈前后接踵,与台骀足迹遍布山西不­无关系,台骀庙作为祖庭对研究­张氏起源发祥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侯马台骀庙处于汾河由­北向南再折向西的大拐­弯处(即《诗经》所云:彼汾一曲)的汾河南岸,称之为“古翠岭”的高地之上,呈不规则椭圆型,南宽、低,北窄、高,整个平面似如船形,与传统庙宇的矩形布局­形成鲜明对比。北侧数米即为汾河滩地,由于近年地矿的过度开­发,致使汾河水量骤然减少,与现汾河距离有近千米。但在上世纪初,其台骀庙北侧仍为汾河­径流之处。因此,侯马台骀庙的建筑位置、变迁与三峡的白鹤梁石­刻异曲同工,为记录汾河水文变化的­一个观测点,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古代­水文资料和科学依据,或可称之为“最古老的水文站”,是研究我国水利发展史­的活化石。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侯马彭真纪念馆)

 ??  ?? 图二 晋祠内的台骀庙
图二 晋祠内的台骀庙
 ??  ?? 图一 宁武县石家庄镇定河村­的台骀庙
图一 宁武县石家庄镇定河村­的台骀庙
 ??  ?? 图三 侯马台骀庙纵剖面图
图三 侯马台骀庙纵剖面图
 ??  ?? 图四 侯马台骀庙总平面图
图四 侯马台骀庙总平面图
 ??  ?? 图五 侯马台骀庙
图五 侯马台骀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