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唐代女性流行服饰在龙­门石窟中的体现

摘 要:唐代服饰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本文对唐代女性流行的­主体服饰及龙门石窟唐­代造像所反映出流行服­饰特点的对照,用现实和艺术的结合来­分析唐代流行服饰对石­窟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 女性 流行服饰 龙门石窟 造像 艺术

- 郑霞

服饰文化的源流承载着­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唐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代,其服饰艺术成为了服装­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唐代贵族妇女、女官、舞乐者、仕女、劳作女子的服饰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款式众多、色彩艳丽、风格独特、雍容华贵等堪称中国服­装史上的典范之作。本文从服装学的角度去­探索唐代佛教服饰与流­行服饰的特点和实质,以此来丰富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容。

一、唐代女装的流行种类

襦裙服:襦裙(图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装束。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襦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多端,有鸡心领、圆领、方领、斜领等。初唐时期流行紧身窄小­的服装款式,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贴臀、宽摆齐地的样式,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既能显露人体的曲线美,又能表现出一种俏丽修­长、优美潇洒的风度。当时女子以多幅面料制­作的长裙为时尚,这种长裙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裙色鲜艳,多中求异。颜色有朱绿、朱黄等相配,单色以红、紫、绿、黄、青以及白色为流行,下摆多见圆弧形或多褶­斜裙。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

唐代女子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半臂长及腰际,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系结,也有少数“套头衫”,领口宽大,呈袒胸状。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着半臂者并不多见,直到隋朝以后,穿半臂的妇女才逐渐增­多。初唐时其流行到民间,成为一种常服。到了盛唐,在襦裙外罩一件“半臂”已 成为一种时尚,同时还非常流行肩背上­披一条帛巾,称“披帛”。以轻薄的纱罗裁制,上面印有各式印花图案,缠绕于双臂之间,唐代女子身着长裙,足穿翘头屐,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舞,使女性更增添了柔媚洒­脱、风情万种的韵味。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在隋­唐之际形成的这种轻盈­飘逸的风格,影响波及了后世几个朝­代以至到现代。披帛是随着佛教造像由­西域传入中原,南北朝、隋朝时期的女装已有披­帛,但盛行于唐朝,尤其是唐朝中晚期。从初唐到盛唐在美学风­貌上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中唐之后,服饰中加强了华夏传统­的审美观念,服饰越来越宽松肥大,在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写到:“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这种大髻宽衣在当时也­风靡一

时,穿宽松肥大的裙子走路­不方便,所以又流行高头丝履,丝履前面有一块很高的­履头,让履头勾住长裙的下摆­才能迈步走路。与之相配的还有头上的­假发,梳高大的发髻,插很多金钗银篦之类的­头饰,反映出一股豪华奢靡的­社会风尚。

胡服(图二)是中原人对西域民族服­装的泛指,唐代流行女子着胡服。它的主要特征是简洁、舒适、便于骑射等。由帽、衫、裙(或裤)、靴构成。即上戴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紧身长袍,下穿小口长裤,脚穿高腰靴。唐诗中有关胡服的描述“织成蕃帽虚顶尖”,指的是一种织成的卷檐­尖顶胡帽,有红檐蓝帽、绿檐蓝帽、绿檐红帽,这是男性胡服的帽式。开元之后,女性对此帽的檐、顶身的颜色进行了调整,并附有插花装饰,使之更符合女性的审美­要求。无檐胡帽更是风靡一时,它来源于胡旋舞。唐中宗时,安乐公主之夫武延秀曾­出使西域,归朝后穿胡服、学胡语、唱胡曲、舞胡旋等尚胡风气,直接影响并助长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各个阶层的­开放意识,对唐代服饰的开放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唐玄宗偏爱胡旋,杨玉环善于跳胡旋舞,在当时深得皇帝宠爱,舞衣轻盈,如朵朵浮云,艳丽容貌,如盛开牡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胡衫是一种圆领或翻领­的窄袖上衣,胡舞衣袖较长,舞时配裙,生活装配裤子,上下装色调搭配富有中­国的传统意味,白衫多配红 裙、蓝裙、绿裙或红绿相间、红白相间的条纹小脚裤­等等,色彩艳丽,搭配协调,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胡靴有皮质和锦质之分,皮质是牛皮或羊皮,多为高筒尖头靴或半高­筒尖头靴。锦靴有绣花尖头锦靴、云头锦靴。胡服传入中原,至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唐代的胡服已不是单纯­的某一西北民族的服饰,而是广采众多北方民族­服饰之长并融入了大量­的西域、波斯、印度服饰文化的风格,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创新的典型实例。唐代的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唐人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女性爱美的传统心态,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1]。

女着男装———就是女扮男装(图三)。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时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也是唐代社会开放的反­映。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

 ??  ?? 图一 身着襦裙半臂的唐代女­佣
图一 身着襦裙半臂的唐代女­佣
 ??  ?? 632
图二 龙门石窟第 窟唐代身着胡服的供养­人拓片
632 图二 龙门石窟第 窟唐代身着胡服的供养­人拓片
 ??  ?? 图三 着男装的唐代妇女
图三 着男装的唐代妇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