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雁门重镇阳明堡的“羊舌信仰”文化探源

摘 要:雁门重镇阳明堡是一座­集军事文化、商业文化、信仰文化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该镇的“羊舌信仰”文化极具地域特色,体现了从祈雨传说到“神人信仰”,由晋国贤臣到“圣人崇拜”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这一信仰文化­进行探源。 关键词:阳明堡镇 羊舌叔向 民间信仰

- 王秀伟 杨 晶

10阳明堡古镇位于代­县县城西南 公里处,地处雁门关南口,被誉为“雁门关下第一堡”。它是一座晋北内长城沿­线具有军事特色的商业­集镇,是集军事文化、商业文化、信仰文化等为一体的古

2006 11

镇,于 年 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早在春秋时期,阳明堡当地百姓为纪念­羊舌功德,就将此地取名“羊头城”。现在堡内仍存羊舌寺一­座,以此为载体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羊舌信仰文­化。下面笔者将从两个视角­探究其文化内涵。

一、从祈雨传说到“神人信仰”

我国民间信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对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的崇拜,是一种对现实人物神化­的崇拜形式。许多有关历史人物的神­异传说渐渐在民间沉淀­为特定的信仰,阳明堡人对羊舌叔向的­崇拜即是如此。晋大夫羊舌叔向押解一­批犯人路经阳明堡,见此地久旱无雨,泉断水尽,民不聊生,便组织众犯跪地求雨,最终上苍为之感动,终降甘霖。这一则传说描绘了一幅­民众祈雨风俗图,对其进行深入透视,其原始信仰中对“雨神”的崇拜便显而易见。我国从原始农耕时代就­对天降雨水有了直接崇­拜,对雨水的祈求是几千年­农耕民俗诉求的主要内­容。

地域环境对民俗信仰具­有潜在的支配作用,阳明堡的雨神信仰是由­该地的生态环境决定的。代县气候受地形影响,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平川、丘陵、山地的气候差异较大,大致分为三 个气候区,阳明堡大部分地区位于­平川温和半干旱气候区。据《代县志》载:“全县年降水量变化在3­97~770 397.2

毫米之间,阳明堡最少,为 ” 毫米。 [1]在以农耕为主体的民族­中,当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支­配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干旱气候时,对雨神崇拜的神祇信仰­就出现了。

这则祈雨传说折射出当­地民众的信仰,再现了民众集体祈雨的­宏大场景,可以说没有原始信仰就­不会有传说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原始信仰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这些民俗信仰以落后的­农业生产为根基,其背后隐藏着当地广大­民众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忧戚。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羊舌­功德,便将此地取名“羊头城”。阳明堡堡内现存羊舌寺­一座,创建年代

,1965不详 年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

9现存明重修碑两通,清碑 通。据碑载,明景泰四

1453年( 年)、成化

1478十四年( 年)重修,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屡有修葺。羊舌寺,坐北向

2907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两侧为僧舍和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后殿九间于大清乾隆年­间重修。羊舌大夫殿,砖砌

21.85 13.85 1.4台基,基宽 米,深 米,高 米,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歇山式屋顶,前檐设廊,隔扇窗,

60毅 45毅

明间补间是 、 斜栱。整个大殿结构规整,梁架合理,具有地域特色[2]。据调查,祠内原有塑像、壁画、碑记,现大部分已毁,仅留少数碑记也残缺不­全,后殿和配殿更是破损严­重,部分房顶已经塌陷,门窗残缺,院内杂草丛生,一片沉寂。

祈雨传说表现出一种“神人崇拜”,神人指“民间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地方人物而言,这些人物不仅在民间传­说中传诵其神异的功绩,而且还被民间供奉或祭­祀,使其享受人间膜拜 [3]。对神化人物的崇拜是我­国民间崇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是把对超自然力的幻想­崇拜附会在特定人物身­上的一种民间信仰,羊舌叔向及其押解的犯­人在此发挥了“雨神”的神祇功能,俗民对羊舌氏的崇拜是­早期“雨神”崇拜的延续。因此,民众把对当地农耕生产­起了救助作用的叔向敬­拜为神,享以香火供祭,以志不忘。

二、由晋国贤臣到“圣人崇拜”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俗民对羊舌叔向的崇拜­也是一种“圣人崇拜”。据《代县志》载:“据传春秋晋大夫羊舌氏­巡行于此,引羊头神河灌溉,使这里五谷丰登,取名‘”羊头城’,以示纪念。 [4]羊头神河,即东茂河与西茂河。县志载:“东茂河,属常年河,曾名‘羊头神河’。北接长河,南至阳明堡东关流入

2 30

滹沱河,长约 公里,河床宽 米;西茂河,属常年河,曾名‘羊头神河’,发源于阳明堡公社西王­庄 北黄龙池,北南流向,到阳明堡公社西南小寨­村流

21 50

入滹沱河,全长 公里,河床宽 米。”由此可[5]知,早在春秋时期晋大夫羊­舌叔向就带领人们兴修­水利,引羊头神河灌溉。但他最终却因释放了犯­人被晋王处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羊舌­功德,将此地命名为“羊头城”,这彰显了一种“圣人崇拜”。

我国民间信仰中崇拜的­人物,除对神化人物的崇拜外,最直接的就是对圣化人­物的祭祀与崇拜。所谓圣化,“又称为圣贤化,即对这些人物的崇拜依­据既不是死后显现神灵,又不是长生不死显示仙­迹,”而是其人在世时,表现了大德、大智、大勇,其文治武功有利于民,为世人景仰、敬慕,并把他”们推举至神位,赋予一定的神性。 [6]民众通过祭祀的方法,表达对圣贤为国为民建­立功德的感恩戴德,可以说圣人崇拜是最贴­近历史生活真实的一种­民间崇拜形式。那么,羊舌叔向除求雨拯救“羊头城”苍生外,还有哪些功德呢?

羊舌肸,字叔向,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他的食邑在杨(今洪洞县),故又称他“杨肸”,主要活动于晋平公、晋昭公时期。据《国语·晋语八》的记载,晋悼公时,羊舌肸因精通《春秋》,熟悉历史掌故,知识渊博,悼公召其为太子彪之傅。

557

晋平公元年(前 年),太子彪嗣位为君,叔向自然取代了士渥浊­做了太傅兼上大夫。此后,他一直活跃于晋国政坛­达三十余年。叔向尽忠辅国,其认为立国必须有四个­条件,即有贤臣、有良主、具谋策、有民附,四者兼备谓之有德。以德治国是叔向的理想,他处理国家事务,讲求礼让,主张以德服

人。叔向押解犯人路经阳明­堡,见久旱无雨,一面差骑疾报京都,一面组织人员祈雨。后又带领人们兴修水利,引羊头神河灌溉,这一系列举动体现了他­体恤灾民、广施仁爱的人格魅力,也将他“仁爱之德”的政治主张付诸实施。

以道德教化百姓,首先要“修己”,才能“正人”。羊舌叔向倡导为官清廉,以民为本,且能秉公办事。晋昭公四年,叔向弟叔鱼(即羊舌鲋)兼晋国理官,适邢侯与雍子争田,韩宣子命叔鱼审判。叔鱼收受了雍子的贿赂,结果把罪归于邢侯,邢侯一怒之下杀二人于­公堂。韩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说“:三人同罪。“”刑施邢侯,而雍子与叔鱼尸于市 [7]。孔子极力称赞叔向“古之遗直也”。

此外,《国语·晋语八》记载的“叔向贺贫”一事反映了叔向“以德治国,以德施政”的政治主张。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发愁,叔向却祝贺他,宣子极为不理解,叔向就以郤氏、栾氏两大家族的命运说­明带来祸害的并非贫穷­而是无德,不应担忧财产不足,而应想想如何建立德行。“叔向贺贫”的故事告诉我们贫能积­德可以长久,富必失德终至灭亡,阐明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叔向认为治国的最好办­法是用道德教化民众,使之内心受到约束,而刑法是万不得已才使­用的东西。因此,他反对用刑法来惩罚百­姓。晋平公二十二年,郑国制刑律并铸之鼎上,叔向从多方面阐述了铸­刑书的不妥,极力反对这样的政治措­施。这就为传说中“叔向命犯人来祈雨,若祈下雨来就地免罪释­放”作了诠释,正是叔向以德治民的体­现,也反映了叔向有胆有识­的人格魅力。

众犯人在烈日下跪地求­雨,上苍为之感动而降下了­甘霖,叔向果然信守承诺赦免­了囚犯的罪行,这表现出叔向讲求诚义­的德行。晋平公十二年,各诸侯国在宋国举行会­盟,晋国闻知楚人衣藏铠甲,欲以为乱。当时赵武是晋国的主宾,叔向是赵武的副手,赵武担忧楚人有二心,询问叔向该怎么办?叔向认为个人交往尚且­讲求诚义,更何况诸侯国之间会盟­这样的大事呢?假如楚国搞阴谋, “以信招人,而以僭济”之 [8],背信弃义,一定不会有好结局的。会盟时,晋、楚两国抢先歃盟,相持不下,叔向对赵”武说:“子务德,无争先 [9],让楚人先歃盟,叔向这种礼让风范,深得楚人敬重。传说羊舌叔向最终因释­放了犯人被晋王处死,他以德治民,造福一方,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悲惨。

综上可知,叔向崇尚礼治,主张以德治国,是晋国史上一位显赫的­贤臣。虽处于晋国衰落之时,却仍为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民间对圣人的崇拜均以­儒家思想为准绳,以建祠立庙为标志,以崇拜祭祀为方式,这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传­统内容。民众对圣贤的祟拜,主要是崇尚、敬仰他们的品德节操,更多的是运用传统的庙­祀形式表达对圣人贤人­的追念。阳明堡人就于羊舌寺内­祭祀叔向,这是民间祭祀的主要形­式。而且,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几乎所有庙祀圣贤都被­赋予了地方保护神的神­祇功能,羊舌叔向同样也被奉为­阳明堡镇的守护神。

[1] 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代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年,65 页。

[2] 参见霍富荣、郝江陵主编《代县文化遗产保护大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年,93 页。

[3]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82 页。

[4] 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代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年,44 页。

[5] 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代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年,56 页。

[6]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222 页。

[7] 刘纬毅主编《山西历史名人传》,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年,26 页。

[8] [9]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年, 1132 页。

(作者工作单位:王秀伟,山西省代县博物馆;杨晶,山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  ?? 羊舌大夫殿
羊舌大夫殿
 ??  ?? 羊舌寺后院大殿
羊舌寺后院大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