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蜕世”与“飞升”:汉画像石中的民间宗教­信仰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汉代画像­中“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来探讨宗教思想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同时从“蜕世”到“飞升”的向往与构建来简要揭­示汉代早期民间信仰的­生死观的变迁,以及这种观念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在汉代墓葬­画像中,显示出人们对于早期宗­教思想有着强烈的信仰­和认知感。 关键词:汉画像石 “蜕世”“飞升” 宗教思想

- 杨 赫 杨孝军

秦汉之际,不死的追求,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这一信念的推动下,人世间不断演绎出一幕­幕闹剧,如《史记》记载,方士李少君死后,武帝命人发少君之冢,不见有尸,空棺衣衾而已。武帝于是相信法术可以­使人死后通过某种神秘­变化脱离世人[1]。另有武帝巡幸黄帝所葬­的桥山,当祭黄帝陵时,他问道:“我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随从答曰:黄帝的确已成神仙,墓中埋的不过是他的衣­冠[2]。又如秦始皇巡游东海、汉武帝泰山封禅,都无不透露出对生命的­渴望。而李少君的传闻就是以­死者身体的神秘消失为­征兆,被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是死后登仙,故称其为“遗蜕”或“蜕世”。至于飞升,在汉代广为流传,能够像黄帝一样举行封­禅而升天;像淮南王刘安服不死之­药而升天,甚至其鸡犬也都随他升­天;或像卢敖一样服金玉之­精,食据说使人身轻的紫芝­之英而升天。

总之,西汉哲人、方士、王侯所执着探寻的长生­之道并不是要征服死亡,而是着眼于无限地延长­生命。“蜕世”和“飞升”他们之间共同联系又强­化了人们在无限延长生­命的渴望,人们相信达到这样的境­地,生命就会有所转化和升­华。

从“蜕世”到“飞升”的向往与构建,激起了人们对这种神奇­之境的精神幻想。汉代墓葬是汉代民众对­于生与死的认识,尤其反映在汉代墓葬图­像上,值得注意的是,汉代陵墓画像中“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早期各种思­想和民间信仰的影响。本文以“祠主 受祭图”和“升仙图”为研究对象,在图像的基础上加以文­献佐证,提出了从“蜕世”到“飞升”的理想境界并进一步探­讨汉人对生死的构想与­信仰。

一、汉代画像石中的“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画像及意义

汉画像石中的“祠主受祭图”和“升仙图”就目前所见出土的内容­来看,大约分为以下几种。

1.

山东微山两城出土的“祠主受祭图”(图

67 104一)。微山县文物管理所藏。纵 厘米,横 厘米。画面正中是一座建筑,四阿式顶,前面敞开,两立柱刻画着花纹。男女主人抄手端坐在屋­内,男右女左。来宾居男主人右侧,里外各两人,皆戴进贤冠,其中室内两人捧着策板­俯首躬身站立。左侧立两侍女。屋顶左右两凤凰,皆口衔丸丹状仙药,预备赠送人间。凤鸟之间有两披发仙人,手舞足蹈,

希图讨得凤鸟欢心,获得仙药。另外,屋檐两端还各爬着一只­猴子。右侧空中飞着两鸟,其下一大鸟在哺育小鸟,左侧飞鸟下有一头大熊。北壁右侧还有一处题记,自右而左分别为:“永和四年四月丙朔而廿­七日壬戍,桓孨终亡,二弟文山、叔山悲哀,治此食堂,到六年正月廿五日毕成。自念悲痛,不受天佑,少终,有一子男伯志,年三岁,却到五年四月三日终,俱归皇泉,何时复会,慎勿相忘,传后世子孙,令知之 [3]。”

2.

山东嘉祥县宋山出土“祠主受祭图”(图二)。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祠主车马出行图,上层为祠主受祭图。上层的祠主受祭图中,画面左侧是一座由双阙­夹峙的二层楼阁,祠主受祭的场面在楼阁­内展开。楼阁下层在榻上右端端­坐的祠主,明显比其面前的两名跪­拜者和身后的侍者以及­楼格外的持板谒者要高­大的多。

3.

山东诸城县前凉台村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151 75 (图三)。诸城市博物馆藏。纵 厘米,横 厘 米。画像分为上下两组。上组,刻拜谒图:上一庑殿顶厅堂,堂中高大的主人端坐于­三面有屏的榻上,前置几、杯、樽。屏外五侍者或捧杯、执便面,或执拂尘,或拱手侍分四列侍立;榻前左一吏,右六吏,皆执笏向主人跪拜。堂前二人执笏拜谒,其左右二十四吏役分四­列侍立,前二列吏役执棰,后二列吏役执棨戟;左侧二吏执笏跪,二侍者恭立,皆左向;右侧二吏执笏,二侍者右手前伸,皆左向立。下组,刻议事图:二层楼房一座,三楼有六人跽坐,二楼有八人跽坐,楼下有十一人相对,均似在议事。楼外,左六人执笏右向立,右四人执笏左向立。

4.

山东嘉祥武氏祠出土“祠主受祭图”(图四)。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刻二层楼房,左右有重檐的双阙,屋、阙脊有仙人喂凤和猴、鸟;楼下男主人左向端坐,接受宾客拜谒,左右有侍者和宾客;楼上有女主人端坐中间,左右有女宾和女仆;楼阁左边有一棵连理树,树下停有屏的轺车和一

马,树上停、飞数鸟,一人立于车盖上弯弓射­鸟。树上方一列人物拜会。下层为车马出行的场面。

5.

山东嘉祥焦城村出土“祠主受祭图”(图五)。画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车马图,上层即“楼阁拜谒图”。“楼阁拜谒图”的正中是一座高大的二­层楼阁,两侧是高耸的双阙,楼阁二层左右房间各有­一名妇女凭栏正面端坐,楼阁下层是拜谒的场面,右侧一人面左而坐,左侧一人向右拜伏在地,楼阁内外有六名执板恭­立的侍者。在被拜谒者身后的楼柱­上,刻有“此斋主也”四字题记。

6.

山东嘉祥五老洼出土“祠主受祭图”(图六)。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即“楼阁拜谒图”,下层为车马图。在上层的“楼阁拜谒图”中,楼阁下层左侧面右而坐­的被拜谒者身上刻有“故太守”三个字,字体是东汉时期流行的­八分书。

7.

凤凰山小祠堂复原。凤凰山汉墓小祠堂是徐­州汉画馆收藏的较为完­整的墓前小祠堂。现有祠堂后壁石一方,侧壁石两方,立柱石两方,共五

120方,唯缺顶盖石。小祠堂左右长约 厘米,前后

90 57 A B,

进深约 厘米,高 厘米。 、 铺首衔环(小祠

57 20 20堂左、右侧立柱石刻)。纵 、横 、厚 厘米。馆藏。石刻两面刻画,一面为铺首衔环,一面为菱形

C, 57 56纹饰。 六博(小祠堂左侧壁石刻)。纵 、横 、

19

厚 厘米。画面中间为一楼阁,楼内有二人六博,两边有二侍者。楼上刻有凤鸟、猫捉鼠。边饰菱形

D, 57 100

纹。 乐舞(小祠堂后壁石刻)。纵 、横 、厚14

厘米。画面中刻一厅堂,两边有双阙。堂内有男女二人对坐,堂外两边有二侍者,堂前有乐舞表

E,

演。边饰菱形纹。 建鼓舞(小祠堂右侧壁石刻)。

57 56 19

纵 、横 、厚 厘米。画面中刻一建鼓,两边有二人击鼓,鼓上有羽葆华盖。建鼓后有二人跽坐手 摇鼗鼓、吹奏排箫。边饰菱形纹。

8.

徐州市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的“建筑人

74 134 18

物图”(图七)。纵 、横 、厚 厘米。画面中刻一房屋,屋内二人对饮,屋外一人背袱,一人持物。屋上一展翅凤鸟,其左右各有两只小鸟。房屋的两边各有一株连­理木。

9.

徐州市铜山汴塘出土“建筑人物图”(图100 72 30

八),纵 、横 、厚 厘米。画面中刻一亭,亭内有二人对坐,亭子上面刻一对凤鸟,天空中有两只鸟飞翔,边饰有菱形纹、三角纹和幔纹。

10.

徐州市茅村蔡丘东山出­土“建筑人物图”

92 78 30

(图九),纵 、横 、厚 厘米。画面凤鸟交颈,下刻一亭,亭内男女主人座谈宴饮。边饰幔纹。

 ??  ?? 图五 山东嘉祥焦城村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图五 山东嘉祥焦城村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  ?? 图三 山东诸城前凉台孙琮墓­的祠主受祭图
图三 山东诸城前凉台孙琮墓­的祠主受祭图
 ??  ?? 图二 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图二 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  ?? 图四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祠主­受祭图
图四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祠主­受祭图
 ??  ?? 图一 山东微山两城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图一 山东微山两城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  ?? 图八 徐州市铜山汴塘出土建­筑人物图
图八 徐州市铜山汴塘出土建­筑人物图
 ??  ?? 图六 山东嘉祥五老洼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图六 山东嘉祥五老洼出土的­祠主受祭图
 ??  ?? 图七 徐州市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的建筑人物图
图七 徐州市铜山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的建筑人物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