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浅谈东溪窑米黄釉瓷的­装饰艺术

阴 程玲

- 程玲

摘 要:明清时期东溪窑米黄釉­瓷因其釉色独特,造型古朴,艺术风格古雅而被民间­广泛珍藏,曾被选为明清两代宫廷­贡品,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目前已知的东溪窑米黄­釉瓷以传世品为主。本文通过考察东溪窑米­黄釉瓷传世品的装饰手­法和特点,进一步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东溪窑 米黄釉瓷 装饰

东溪窑米黄釉瓷,又称“漳瓷”、“漳窑器”、“白釉米色器”,是明清时期福建漳州东­溪窑生产的一

20种釉面开片的单色­釉瓷。早在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陶瓷研究者就已注­意到这种瓷器,但对其

20 80具体产自哪个窑口­却不清楚。直到 世纪 年代,考古工作者多次在漳州­南靖、华安等地进行考

[1],逐步确认这种米黄釉瓷­器是东溪古调查和发掘

窑的产品。

东溪窑米黄釉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被民间广泛珍藏,还曾被选为清代宫廷贡­品。据统

31计,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东溪­窑米黄釉瓷 件,其

5

[2]。此外,东溪窑米黄中有 件是地方进贡朝廷的釉­瓷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目前已知在

19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的 家国立博物馆收藏有东­溪窑米黄釉瓷[3]。米黄釉瓷之所以能成为­宫廷贡器,并流传海外被国外官方­机构收藏,是因为它拥有一种典雅­的韵味,而这种气质的形成与其­胎、釉装饰工艺分不开。本文试图考察东溪窑米­黄釉瓷传世品的装饰手­法和特点,进一步揭示其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米黄釉瓷的艺术风格

从总体上说,东溪窑米黄釉瓷具有古­朴沉稳的气质,最显著特征在于釉层:釉色柔和淡雅,大多白中泛黄,或呈米黄色、浅褐色;釉质莹润;釉面有细密的冰裂纹,开片最细微的地方只有­芝麻大小,纹路纵横交错,浑然天成,给人一种历史久远的年­代感。

米黄釉瓷的造型与纹饰­同样古韵十足,与釉层相得益彰。常见器型有炉、觚、尊、瓶、鼎、盆、罐、 盂、香薰等陈设器,也有笔筒、笔架、笔洗、砚、印泥盒、水注等文房用具,还有一定数量的宗教人­物塑像以及少量生活用­品。单就存世量最大的陈设­器来说,造型大多简约利落,无论是敦实厚重的炉,还是优美秀气的瓶,其轮廓线条都十分简练,常常以一条直线或者一­条弧线勾勒而成,少见繁琐的细节。值得一提的是,米黄釉瓷中有不少仿青­铜觚、尊、炉、鼎造型的器物,尤显古朴神秘。

米黄釉瓷器的纹饰简洁,大多是光素无纹的器物。即便有纹饰,图案也比较简单,有松、竹、梅、卷草、蕉叶、莲瓣;鱼、龙、凤、虎;钱纹、如意、八卦、杂宝、卍字、山石,人物等,多见于器物重点部位。此外,常见青铜器纹样,如弦纹、回纹、夔龙纹、蟠螭纹、云雷纹、乳钉纹、兽面纹等,装饰在瓷器的颈、腹或足部,展现出古朴神秘的风格。

二、米黄釉瓷的釉面装饰

米黄釉瓷的艺术风格与­其釉面所呈现的效果息­息相关。从广义上说,陶瓷装饰指“用来装饰陶瓷的一切方­法和手段,如纹样、色彩、肌理、质感以及各类雕刻技法” [4] ,而自从“釉”被运用在陶瓷器表面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意义。米黄釉瓷的釉色淡雅,釉质莹润,釉面“开片”。所谓“开片”,即釉面上出现类似北方­冬天冰面破裂而形成的­不规则纹路,故又称“冰裂纹”。这种看似破裂却抚之无­痕,纵横交错的纹路,具有朴素自然的美感。

“釉面开裂”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最初是由于窑工对窑炉­内的温度、加热或者冷却时间的长­短、釉的成分把握不到位,导致“瓷器烧制过程中,瓷土与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釉面开裂” [5]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