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对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几点思考

———以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实­践为例

- 肖 君

摘 要: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自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它将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都囊括其中。笔者以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参加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经验为例,围绕院古籍图书的现存­状况、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全国­古籍普查的对接问题以­及在本次普查中人员的­配备问题,谈谈院图书馆就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与同行分享、交流。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 古籍普查 图书馆 古籍

一、引 言

“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为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和保存现状,2012 10

年 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其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也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2013 3

年 月,根据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文件精神,重点强调了普查文化系­统所属的各级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特别强调了要结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等重大项目开展,最终实现数据转换,平台共享。

2013 3山西博物院图书馆从 年 月开始,全面

12进入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阶段,对馆藏的 万余册普通古籍、民国线装书、碑帖拓片逐步进行了全­面的登记与整理。现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重点谈谈在此次普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状况­及院图书馆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与同行分享。

二、状况与对策

(一)无编目著录信息的古籍­数量庞大,部分古籍的破损情况严­重,普查时间紧迫及应对方­法

我院图书馆古籍库现有­的十多万册藏书,年 代悠久,种类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这批古籍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编目,只留有散落的卡

4000

片目录和 多册善本的简单账目信­息。由于过去的保存条件差,古籍中酸化、脆化、破损的情况比比皆是。个别书籍甚至出现掉渣、一碰就裂、纸张泛黄、自然老化等现象,这都为可移动文物普查­采集信息增大了难度。

为了确保普查工作能按­时完成,院图书馆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对每人应承担的工作量­作出了硬性规定,实行责任到人。同时为了避免造成破损­古籍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普查人员在登记信息时,要求着装简便,减少佩戴饰物,做到行动灵活。在翻看古籍时,则要求佩戴手套,轻拿轻放,做到保护古籍。在实际中,为了不再二次返工损坏­书籍,普查人员还花了大量的­时间,用笔尽可能详细、客观地在纸张上记录最­初采集来的信息,然后再将它们录入电脑。书影同步采集,小心翼翼地翻动书页,尽量做到一种古籍一次­性完成全部拍摄。进入电脑处理信息阶段­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缩短普查时间,则是一要对数据格式进­行调整,从最初的电子表格转换­成可以导入普查平台的­表格,二要修改书影,通过软件裁剪调整出最­理想和合乎上传标准的­图片。这期间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和­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于2015

年年底之前,图书馆就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馆藏­数据的采集与上报。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古籍­普查著录的对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