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浅谈宋金元时期的临猗­陈氏家族

阴 文红武

-

摘 要:山西临猗陈氏家族显达­于宋金元时期,唐时由长安迁入四川眉­州,宋迁至洛阳,金初落户河东。陈氏一门,深耕儒学,诗礼传家,科第蝉联,无与伦比。他们入仕为官清正、治政有方,出仕交游山水,赋诗唱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抹亮色。

关键词:临猗 宋金元 陈氏家族

在山西省临猗县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一处墓葬群名为“陈氏五冢”,墓冢大部分位于嶷山之­阳的高地上,由于档案中没有墓主及­其生平记载,我对它的理解和认知最­初仅仅停留在档案文字­上面。“三普”田野调查时,发现五冢位于嶷山之阳­西陈翟村西南的高地上。2013

年,我们在西陈翟村附近的­福寿屯村做碑刻调查时,发现是陈廙的墓碑。由于墓志是对墓主家世、生平及一生成就的写实­叙述,具有基本的历史性和纪­实性,所以有益于文物工作者­对墓主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正是基于陈希亮、陈与义、陈仲谦、陈赓、陈庾、陈廙、陈膺、陈元凯等人的墓志,及历史文献中关于陈忱、陈恪、陈恂、陈慥、陈挥、陈灏、陈克基的记载,对临猗陈氏一脉迁徙繁­衍、官声政绩、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初­浅考证和探究。 通志》记载:“陈氏十墓在县东北三十­里大嶷山前,谓陈挥、陈灏、陈克基、陈仲谦、陈赓、陈庾、陈廙、陈膺、陈元凯、陈敬立祖孙父子兄弟十­人。”史料记载,陈挥官至宋慈州司士曹,陈灏官金儒林郎,陈克基仕少中大夫、国子监丞,陈仲谦官至金代昭勇大­将军、陕西规措使,封颍川郡伯。陈仲谦有五子,陈赓、陈庾、陈廙、陈庠、陈膺,除四子庠早卒外,其余四人均入仕途。赓,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庾,平阳路提举学校;廙,近侍局奉御;膺,东平路劝农使。赓与庾,家学渊源,在金元时期北方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与张宇、房皡、曹之谦及永济虞乡麻革、稷山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并称“河汾诸老”。陈元凯为陈仲谦之孙、陈膺之子,历任元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嘉议大夫等职。元凯之子陈敬立累官开­城路总管府治中。陈氏一门可谓人才辈出、彪炳史册。

依据现有的陈氏族谱记­载,临猗陈氏家族的陈姓为­华夏第五大姓氏,祖先妫满。妫满本为祖先是唐代长­安人氏,从长安到猗氏,陈氏先后经舜之后裔,在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被­封于陈国,以国历了三次迁徙。第一次由长安迁往四川­眉州。陈氏为姓,始得陈姓,故妫满为陈姓开山之祖。据陈氏远祖本为唐时京­兆大族,居长安万年县。唐僖宗广

明年(880-881族谱与有关文献­记载,陈国灭亡后,陈氏多次外)间,黄巢率领义军攻陷长安,远祖迁,其中以颍川陈氏一脉最­为昌盛,故有“天下陈陈琼为避战乱,举家迁至眉州青神之东­山,即现在氏出颍川”之说。临猗陈亦是颍川陈之一­脉。在姚的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在范镇所撰《陈少卿希亮燧受陈元凯­之邀所撰《宋太长少卿陈希亮神道­碑》墓志铭》(以下简称《陈希亮墓志》)中记载:“君讳(以下简称《陈希亮神道碑》)中,对陈氏追本溯源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唐广明中避难于蜀,遂时写道:“其先颍川人,唐迁于京兆。”另外陈仲谦、家眉州青神之东山。”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撰《故陈膺、陈元凯先后被封为“颍川郡伯”“颍川郡侯”,嘉议大夫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陈公碑》(简称也侧面佐证了这一­说法。《陈元凯墓志》)中写道“其先京兆万年人。唐广明

临猗陈氏家族兴盛于宋­金元时期。根据《山西中,有讳琼者避黄巢乱,迁眉之青神”都印证了这

一、追本溯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