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晋城地区两处金代“人鱼”图像考

摘 要:山西省晋城地区的宋金­木结构古建筑存量多,地方特色明显,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石­门框和石柱的应用及其­上面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主要由花卉、龙凤、化生童子等组成,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图案,如“人首鱼身”图像等。本文对晋城地区发现的­两处“人鱼”图像进行解析,以期彰显晋城古代建筑­装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金代 古建筑 “人鱼”图像

- 马艳芳

山西省晋城地区古建筑­数量多、种类全、年代早,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据统计,全市共有宋

50

金木结构古建筑 余座。其中金代建筑除本身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特征外,还有几个很典型的地方­特色:其一,大部分是石灰岩质门框­和石柱,门框尺寸比也一般木质­门框大,给人感觉古朴大气;其二,门框及前檐柱上往往线­刻缠枝花卉、龙凤、化生童子等图案和纪年­题记;其三,建筑或是建在须弥座的­台基上,或是建筑前附带须弥座­的月台,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往往­也有线刻图案装饰。晋城地区目前发现的这­两处“人鱼”图像就处于这些金代建­筑的线刻图案中。

一、“人鱼”图像的描述

1.

高都玉皇庙中的“人鱼”图像。高都玉皇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1766

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布­有山门(戏楼)、拜殿(复建)、正殿,两侧建有掖门、妆楼、耳房、配殿、偏殿、耳殿,布局规整。东偏殿为金代所建。“人鱼”图像就位于东偏殿当心­间东侧檐柱的北面中部。檐柱为青石质,方形抹角,侧脚收分明显,檐柱表面以减地平剔的­手法雕满了龙凤、缠枝莲、化生童子等。位于柱头的金承安四年(1199

年)施柱题记,为人鱼图案的年代判定­提供了准确依据。该图像为一女性人鱼形­象,头部朝上面向鱼尾,身体呈向上弯的弓形,綰髻,面部较丰润,有人的上肢(即手臂),肩部绶带飘逸,腕部佩戴环钏,胸部以下完全为鱼身,鳞、鳍、尾齐备。手举托盘,盘中之物呈线状弯曲向­上,似随水波摆动(图一)。2.

东上村地祇庙中的“人鱼”图像。

993.5地祇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戏台)、正殿,两侧分别建有妆楼、看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有金代石门框­及台基。“人鱼”图像就位于台基

1.2须弥座束腰部分。台基总高 米,青石质,上枭为简洁仰莲瓣,下枭为如意莲瓣,束腰部分用隔身版柱造­分为五个单元,全部以线刻图装饰,题材主要有莲花、莲蓬、蕃草、宝相花、牡丹花等。须弥座束腰两端分别安­置侏儒力士,双脚交叉,颔首弓背,呈奋力扛举状,西端的保存较好,东端的面部残损。正中单元左右隔版上有­壸门,自壸门内向外雕

造小狮子头像,西侧的面部遭损,东侧的头部已缺。整个台基未发现文字题­记。但根据线刻的风格与其­他同时期的类比判断,年代为金代无疑。

人鱼线刻位于台基正中,形象为一女一男,两条人鱼置于莲花、莲蓬等各种花植之间,前后相逐,方向均为头东尾西,女居前,男随后,前者回首,后者前视,呈呼应之状。二者发型、神态均为成人形象,男性两侧及后部头发剃­去,仅留顶部头发,女性造型类似高都玉皇­庙。两条人鱼手举托盘及盘­中之物均与高都玉皇庙­相同(图二、图三)。

二、“人鱼”图像的记载

从目前发现的出土纹饰­和史料记载来看,“人鱼”图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并一直延续不断。

所见最早的人鱼图象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时期彩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还包括有临潼姜寨、宝鸡百首岭等同类型一­直出土的器物纹饰。这些图像构成基本是人­面鱼纹由两条方向相对­的鱼身在人嘴部相交而­成。

《山海经》是已知最早有记载人鱼­形象的典籍。其中描绘了很多人鱼组­合的神人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名称为“人鱼”。如《西山经》:

....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 多人鱼。”《中山经》:“厌染之水出于其阳,面南流于洛,其中多人鱼。”《北

....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 其中多人鱼。”第二类形象为人面鱼身;如《南山经》:“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海外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外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而氐人和互人则早已被­证明其实是一回事。第三类为人鱼互化之神。如《大荒西经》所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汉代画像砖是考古出土­的一个较大门类,不乏一些神怪图像,如鱼驾车等。其中山东出土的一方墓­室石门廊上的“人鱼”图案,就是这一图像的继承。再唐五代、宋墓葬中时常出土的人­首鱼身俑,它们之间相似度很高,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图像­的延续性。

三、“人鱼”图像的寓意

先抛开《山海经》的记载不说,据现有资料来看,人鱼形象的出现多与墓­葬有关。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时期彩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到汉代墓葬画像石中的­人鱼形象,以及唐宋墓中的人首鱼­身俑。学者们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对出现最早的仰­韶文化“人面鱼纹”作了深刻的解析,总结了大概以下几种含­义:

1.“人面鱼纹”反映的是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方式———渔猎;2.

“人面鱼纹”是氏族图腾或族徽崇拜;3.“人面鱼纹”是月神或通灵的神灵;4.“人面鱼纹”反映了天文历法;5.“人面鱼纹”是原始婴儿出生图;6.“人面鱼纹”是“人面鱼身”的雏形。因为在出土过程中“人面鱼纹”彩陶盆一般和瓮棺葬伴­生出现,所以,“人面鱼纹”是月神或通灵的神灵,这一观念就在后世的墓­葬中有了更多的诠释和­佐证。

本文中论述的人鱼形象­却出现在庙宇中。这两处人鱼线刻,单从形象上看更接近于《山海经》中所描述的氐人(互人),“人面而鱼身,无足”。郭璞注曰:“尽胸以上人,胸以下鱼也。”氐人(互人)

54 (下转第 页)

 ??  ?? 图一 高都玉皇庙“人鱼”图像
图一 高都玉皇庙“人鱼”图像
 ??  ?? 1
图二 东上村地祇庙“人鱼”图像
1 图二 东上村地祇庙“人鱼”图像
 ??  ?? 2
图三 东上村地祇庙“人鱼”图像
2 图三 东上村地祇庙“人鱼”图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