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永祚寺藏《子史粹言》石刻释读

摘 要:在太原市永祚寺内,现存有清朝三代帝师祁­寯藻所书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字体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云流水、轻重协衡,让人观之即可体会到笔­者当时的从容、潇洒、平和、自然之风骨,是祁寯藻晚年所作的书­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永祚寺 《子史粹言》刻石 祁寯藻

- 李丹

清道光六年(1826 年),校勘学家、清内阁中书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人),从历代子类、史类书籍中选录“有益身心”的格言或名言,编成《子史粹言》一书。一卷为《诸子萃

1848

言》,二卷为《读史萃言》。清道光二十八年(年),55

岁的祁寯藻摘录《子史粹言》中数条古人格言,曰:“简要切实,有益身心,书之以当坐铭。”后人镌于石上流传于世,现存于太原市永祚寺内。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曾任翰林学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书法师承二王,出颜柳,自成一格,风清气正,笔精墨妙,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让人百看不厌,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被世人赞为“一时之最,人共宝之”。

一、《子史粹言》石刻内容

《子史粹言》石刻共四通,碑石为青石质,每通高1.62 0.42 0.2 5 20

米,宽 米,厚 米。碑文一石 行,共 行,为行书,就其格式看,属于我国传统的四条屏。第一通 石刻碑文(图一)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董仲舒)。为治不在多言,愿力行何如耳(申公)。明者见远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司马相如)。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谊者(霍光)。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汉宣帝)。狱者天下之大命也(路温舒)。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接下通)第二通 石刻碑文(图二)

(接上通)子孙(夏侯胜)。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疏广)。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黄霸)。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卓茂)。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马太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第五伦)。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接下通)

第三通 石刻碑文(图三) (接上通)为先。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韦彪)。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肃宗诏)。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鲁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表曲(接下通)第四通 石刻碑文(图四)

(接上通)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李固)。嫁娶之礼俭,则婚者以时矣,丧祭之礼约,则终者掩藏矣(马融)。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刘矩)。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魏昭)。

子史粹言,山阳丁俭卿编录也,简要切实,有益身心,园居退直,偶暇摘数条书之以当坐­铭,道光二十八年十月祁雋­藻并记。

《子史粹言》第四通石刻中有“梁东阳谨识”的一段铭记:“此迹为文端公得意书也,且别有寓意,洵足宝贵。昔寿邑王刺史刻石行世,今已残曼。有一拓系京都翻刻,且其间谬误甚多,不足观玩。余家现藏墨迹,恐失真面,谨摩勒石阴,传阴人后学。”

二、《子史粹言》碑文释读“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董仲行,就像身高每天都在增长­而自己却不知道,指善舒)”。语出汉·董仲舒《对贤良策》,意为:积累善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积累的。

“为治不在多言,愿力行何如耳(申公)”。语出《史记·儒林列传》,意为:从政做官者不在于多说­话,而是要着手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说话。

“明者见远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司马相如)”。语出西汉司马相如《谏猎书》,意为: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谊者(霍光)”。语出《资治通鉴》,意为:公卿大臣,应当由通晓经

术、懂得古义的人来担任。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汉宣帝)”。语出《汉书·循吏传》,意为:百姓安心于田里不逃荒­不造反,也不对社会不

满,这都是因为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狱者天下之大命也(路温舒)”。语出汉·路温舒《上德缓刑书》,意为:判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夏侯胜)”。语出《汉书》,意为:暗中做善事的人,必会福延子孙,使得其子孙也获得庇佑。“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疏广)”。语出《汉书·疏广传》,意为: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黄霸)”。语出《汉书·

黄霸传》,意为:大凡治理的措施,即使用尽,距离

安定的局面还相差很远。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卓茂)”。语出《后汉书·

卓茂传》,意为: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

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语

出《后汉书·列传·马援列传》,意为:大丈夫的志

气,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

越发豪壮。

“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

必伤(马太后)”。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

皇后》,意为:有较高地位的豪门,官位俸禄层层堆

叠,就像一年结两次果实的­树木,根部必定损伤。

比喻福中寓祸,利害相互依伏。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第五伦)”。语出

《后汉书·第五伦传》,意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

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

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会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先。是以求忠臣,

必于孝子之门,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韦彪)”。语出《后汉书·韦彪传》,意为:国家以选拔贤能为要事,贤才以孝顺品行为第一,所以想求得忠臣一定要­到孝子家去寻访,忠孝之人为人处事必定­诚实,而网罗罪名,陷害人的官吏待人接物­必定寡情。

“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肃宗诏)”。语出《资治通鉴》,意为:踏实稳重的官吏,诚恳而不虚假,考察他每日的劳绩,好像不足,而考察他每月的劳绩,便绰绰有余了。如果以苛求为明察,以刻薄为智慧,以对过失从轻发落为德,以重惩处为威,一旦有了这四种观念,那么下面的人民就会心­怀怨恨。

“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鲁丕)”。意为:说师法者,皆依先师(申公诸生)之学传授,自

无所谓家法。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语出《后汉书·

黄琼传》,意为: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常很

难跟名望相符。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李固)”。语

出《资治通鉴·汉纪》,意为: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干干净净­的。

“嫁娶之礼俭,则婚者以时矣,丧祭之礼约,则终者掩藏矣(马融)”。语出《资治通鉴》,意为:嫁娶的仪式节俭,男女才能在合适的时间­结婚,丧失祭拜的礼节简单,才能使逝者埋葬。

“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刘矩)”。语出《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意为:愤怒的事情可以忍受,没有必要去县衙告状。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魏昭)”。语出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意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却很难相­逢。

《子史粹言》第四通石刻中“梁东阳谨识”的一段铭记,道出了后人因祁寯藻所­书“子史粹言”刻石残损,不足以观赏,特摩勒石上传与后人赏­学的缘由。

三、《子史粹言》的书法价值

《子史粹言》四条屏原为山西近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曾任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张籁(字贯

三,1872—1959)先生所藏。张籁先生一生崇尚文学,尤其喜欢藏书。民国初年,他在太原市三圣庵造藏­书庐一处,自名“海藏庐”(后又以字称“贯三图书馆”),行书石刻《子史粹言》就镶嵌于“海藏庐”的墙壁之中。“文化大革命”后期,一批藏石从“海藏庐”中

流失,其中就有祁寯藻的《子史粹言》四条屏。1982年,永祚寺征集到这批石刻,使得祁寯藻所书的《子史粹言》重新展现在民众眼前。《子史粹言》四条屏字体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云流水、轻重协衡,让人观之即可体会到笔­者当时的从容、潇洒、平和、自然之风骨,是祁寯藻晚年所作的书­法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为官当坚­守初心,清正廉洁,心怀百姓的思想,也体现出其为人责任心­强,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意­识,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双塔博物馆)

 ??  ?? 图一
《子史粹言》石刻(1)
图一 《子史粹言》石刻(1)
 ??  ?? 图二
《子史粹言》石刻(2)
图二 《子史粹言》石刻(2)
 ??  ?? 图三
《子史粹言》石刻(3)
图三 《子史粹言》石刻(3)
 ??  ?? 图四
《子史粹言》石刻(4)
图四 《子史粹言》石刻(4)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