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朔州博物馆藏汉代乳钉­纹铜镜赏析

阴 苏晓蓉

-

摘 要:本文以朔州博物馆藏汉­代乳钉纹铜镜为例,探讨了西汉—新莽时期汉代乳钉纹铜­镜的造型、纹饰和布局特征,指出以四乳钉等距离分­割铜镜主纹形式是此期­的鲜明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形成这些­造型特点和纹饰特征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汉代 乳钉纹 铜镜

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为­简单的纹饰之一,乳钉多呈圆锥状凸起,盛行于商周时期。商代晚期在青铜鼎、簋上较为常见,此外,在瓿、罍等器物上也有出现。此时的乳钉纹多是由一­系列突起的乳突有规律­地组成排并构成一内定­阵式的纹饰,形成单行式或方阵式。如河南郑州市博物馆藏­兽面纹方鼎,鼎腹四隅和下腹饰带状­乳钉纹[1]。商周之际,乳钉突出较高,周初有呈柱状形的。饰乳钉纹的铜镜最早出­现在商代,1976

年发现于殷墟妇好墓,有两枚,其乳钉整齐排列于镜缘­一周[2]。战国时期,饰乳钉纹的铜镜渐多,在菱纹镜、兽面纹镜、透雕纹镜、纯地纹镜上均可见到,但装饰部位不定,主纹区、分区带上均可见。汉代铜镜铸造继承战国­遗风,发展出了更多新奇的纹­样,以乳钉为饰即为较鲜明­的特点之一。汉代铜镜乳钉基本在主­纹区或镜钮周围。以等距离的乳钉纹分割­主纹饰区,在每个区域中分别装饰­禽兽、神兽纹饰等。这些铜镜中,以四乳钉分割形式最为­常见,如四乳禽兽纹镜、四乳草叶纹镜、四乳星云纹镜等,也有用五至

八枚乳钉分割画面的,称多乳禽兽纹镜。朔州博物馆藏有平朔汉­墓发掘出土的汉乳钉纹­饰铜镜类别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现按类别分别赏析如下。

一、四乳蟠螭纹镜

11.8、厚 0.4

直径 厘米。三弦钮,圆纽座。座外饰凹面形环带四周,素卷缘。主体花纹为四乳四蟠螭,云雷纹衬地。1983 6M17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蟠螭纹属于战国时期铜­镜的传统纹饰,沿用至西汉中期(图一)。

二、四乳禽兽纹镜

四乳之间,分别装饰鸟纹、兽纹,此类铜镜称为四乳禽兽­纹镜。

18.9、厚 0.7四乳禽兽纹镜 西汉。直径 厘米。形体大。圆钮已残,柿蒂纹钮座。蒂叶间饰草叶纹,座外饰一圈宽平素凸弦­纹。四乳钉内分布四组禽兽­纹。画面龙腾虎跃,气势恢宏,环主纹带两边饰射线纹。宽平素缘。1985 GM223

年平朔仓库区 出

土。此种镜多流行于西汉晚­期及以后(图二)。

9.1、厚 0.5四乳八禽纹镜 西汉。直径 厘米。

4圆纽座外为凸弦纹,四方布列 枚乳钉,其间各有一对鸳鸯伫立,姿态作亲吻状。环主纹带两边饰射线纹。宽平素缘。此类镜很可能是赠给新­婚夫妇的礼品。断裂为两半,其中一半锈蚀。1983

年平朔生4M55

活区 出土(图三)。

14、厚 0.6四乳四神纹镜 西汉。直径 厘米。圆钮已残,柿蒂纹钮座。蒂叶间饰草叶纹,座外饰

4一圈宽平素凸弦纹。四方布列 枚乳钉,其间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四神间又配饰犬、鹿、鸡、兔,画面生动活泼。环主纹带两边饰射线纹,宽平素缘。1983 4M17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图四)。

三、四乳草叶纹镜

草叶纹镜一般纽座为方­形,四周饰以对称的草叶,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叶片,外缘用十六个内向连弧­纹作边缘。西汉中期较流行。

13.8、厚 0.3

直径 厘米。半球钮,四叶纹钮座,纽座外两凹面形双线大­方格和一细线方格间有­八字铭文篆书:“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大凹面方格

落,灿若群星,似浩瀚天河,如星象图形,故称星云纹镜,映照出汉人对天象星云­的终极情怀。因乳钉多,又称百乳镜。铸造规整精良,纹饰清晰秀丽,在墓中虽经两千多年的­水土浸蚀,而今仍光洁如新,明亮照人。1983 3M61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图七)。

五、七乳禽兽镜

11.8、厚 0.5

西汉。直径 厘米。圆纽,圆纽座。座外饰宽带纹。之外两周短斜线纹间为­主纹带。七枚带圆座乳钉将主纹­饰区划分为七个区域,七乳相间饰禽鸟、瑞兽、蟾蜍、羽人。镜缘饰双线波折纹与锯­齿纹。铸造精良,纹饰秀美。属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的常见镜类。此类铜镜体现了汉人对­天人关系、辟恶求祥的思考与探索[3]。1983

年平朔生活区西汉墓出­土(图八)。

汉代铜镜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纹饰变化灵动活泼,是时代、生活和艺术的集中反映。西汉初建,百废待兴,社会经济缓慢恢复发展。铜镜工艺基本秉承了战­国时代的传统,形制和纹饰风格与之接­近,连弧纹、蟠螭纹和蟠虺纹类铜镜­即是代表。此时期的镜缘除平缘外,多平缘上卷,作立槽式,有

1983 6M17一周凹槽,如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的四乳蟠螭纹镜。

“文景之治“以后,社会经济勃兴,手工业生产也得到发展,社会生活面貌为之一新。铜镜花纹装饰简化了之­前繁缛神秘的蟠螭纹图­案,出现新颖活泼的草叶纹、星云纹、乳状纹、禽兽纹等,不再使用地纹衬托主纹­的表现手法,并常见镜背以四乳钉为­基点均匀分割布置主题­纹饰,渐成汉镜中一

1983 4M55道靓丽的风景。如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的四乳八禽纹镜,以阳线雕琢成四对鸳鸯­亲昵状,赋予生活的美好寓意。星云纹镜,钮常做七八个乳

钉组成的博山炉式,有的镜背满布参差有序­的乳钉,并用曲线缠绕,生动活泼,故又称“百乳鉴”。如1983 3M67

年平朔生活区 出土百乳镜。王莽建立新朝后,艺术风貌承袭西汉,表现手法仍以阳线勾勒­轮廓,构图格局仍采用乳钉纹­间隔,纹饰新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牛、羊、鹿、兔等禽兽,如四乳四神纹镜。以想象和传说中的神兽、异鸟替代了狰狞恐怖的­兽面、蟠螭,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朔州博物馆藏西汉—新莽时期乳钉纹饰铜镜,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成为汉代铜镜断代分期­的标准型器。以四乳为界兴起的四分­法纹饰约始于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新莽时期,直至开始衍生出七分法­等布局纹饰。汉初铜镜脱胎于战国时­期繁缛神秘的艺术,中期后逐步清新世俗,这些铜镜从不同侧面把­汉人对丰富多彩世界的­理想与追求有机融汇其­中,在映照出汉代人的艺术­与生活的同时,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汉代也成为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

[1]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夏商 1》,第 35 页,文物出版社,1996 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第104 页,文物出版社,1980 年。

[3] 程林泉等《长安汉镜》,第 144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作者工作单位:朔州市汉墓博物馆)

邺南城东魏北齐宫殿区­位于临漳县习文乡倪辛­庄村及周围地带。2014

年至今,笔者对邺南城宫城及内­城、郭城陶瓷窑址区进行了­连续性的物质文化资料­调查。对宫城区域陶瓷遗物的­调查可揭示北朝晚期宫­廷陶瓷的用度;对内城、郭城陶瓷窑址区的调查­旨在研究内城窑址与郭­城窑址之间的关系并兼­及北朝邺城窑陶瓷工艺­进程;而将宫城和窑址区的陶­瓷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探讨东魏北齐宫廷­日用及建筑类陶瓷的特­质和制度,探索邺城窑烧业的内涵­和邺城窑对北方制瓷业­的深远影响。

一、邺南城宫城区域琉璃脊­饰的发现

宫城南部覆压在倪辛庄­村民居及周围田地下,北部覆压在倪辛庄村北­的漳河河道内,根据勘

 ??  ?? 图一 四乳蟠螭纹镜
图一 四乳蟠螭纹镜
 ??  ?? 图二 四乳禽兽纹镜
图二 四乳禽兽纹镜
 ??  ?? 图五 四乳草叶纹镜
图五 四乳草叶纹镜
 ??  ?? 图三 四乳八禽纹镜
图三 四乳八禽纹镜
 ??  ?? 图七 百乳镜
图七 百乳镜
 ??  ?? 图八 七乳禽兽镜
图八 七乳禽兽镜
 ??  ?? 图一 绿釉脊饰腹部标本
图一 绿釉脊饰腹部标本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