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新常态下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雷燕

- 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专业

一、加快建立健全必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实践证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是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审计部门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研究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思路,加快建立健全必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研究制定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机构编制审计操作办法、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实施办法、自然资源审计操作办法­等,细化和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一方面,各地要加快建立健全具­有全局指导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比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结­果利用办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整改督察办­法》等;另一方面,还要 制定和完善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审计­制度,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操作规程》《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从而更好地明确经济审­计目标,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范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现场管理指导、深化审计评价,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另外,待条件成熟时制定相关­综合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如《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等。

总之,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业务规范建设,构建起以“指导性制度为龙头、审计实务工作制度为核­心、综合性制度为补充”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并全力抓好制度落实,把制度创新和引导作用­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二、科学制订计划,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履职过程和效果,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点。把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来说:

一要科学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在摸清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底数和建立对象­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领导干部岗位性质、经济责任重要程度和任­职时间等因素,分类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周期,有步骤地对重要岗位实­行任期轮审,有计划地扫除审计盲点。严格执行年度审计计划,下级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应当将年度计划报上­一级组织领导机构备案,对确需临时追加的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各级审计机关要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

国家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将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果性­改革,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民生和保­障环境,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审计,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腐败案件发生规­律的剖析,推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廉政建设。

二要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各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紧紧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的要求,紧紧围绕宪法法律赋予­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权限,聚焦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主­要经济责任和权力运行­特点,努力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具体化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将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各项政策措施­作为审计重点。当前,应重点监督检查地区(部 门、单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果、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情况;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情况;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情况;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情­况;国企改革和财政、金融风险防范情况;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情况等。比如,对党政领导干部,注重监督检查领导干部­承担的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措施责任、经济发展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民生改善责任、廉政建设责任、推进本部门建设与发展­责任等。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注重监督检查贯彻上级­政策措施责任、经营管理责任、创新和转型升级责任、风险管控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廉政建设责任等。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把查处重大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精准把握审计切入点,以点带面实现审计目标­全覆盖。

三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审计,加强程序管理,在坚持审计走访、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以下工作环­节: 1.召开联合进点会。审计实施 前,组织召开由纪检、组织、编制、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进点会。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有关领导班子成员(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安排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班子成员参­加)、相关工作部门和所辖地­区(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委托部门提出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就审计具体工­作进行安排。2.审计现场综合研判。重要审计项目(重要审计项目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重要岗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现场实施结束前,需由纪检、组织、编制、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部­门联合对审计组查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问题定性、责任界定进行综合研判。审计机关要积极做好现­场实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工作成效的归纳­总结,主动协调联系组织等有­关部门,适时介入审计现场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加强指导。3.召开审计情况通报会。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2 周内,审计机关要会同组织部­门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在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召开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内设机­构、所辖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审计情况通报会。对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进行通报,并

就审计整改提出具体要­求。4.落实审计整改。实行审计整改督察及审­计整改结果问责制度。审计机关要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察,确保整改质量和效果,并明确了组织、纪检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整改中的具体责任。

三、探索新型多样的工作方­式,努力实现经责审计全覆­盖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思维,推动审计方式不断改革­创新。

一是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要注重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审计工作活力,激发审计工作创造力,着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重点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审计查找案件线索­的效率和能力,实现审计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的过渡,着力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在组织方式上,做到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发现被审计对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及时对其­进行专项审 计调查,为党委、政府领导及时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要细化明确各项审计和­各个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成果,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审计方案,及时作出系统规划、部署,并督促、指导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审计资源整合,使审计项目紧密结合。要破除审计机关之间和­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狭­隘的“地盘”意识,横向纵向全方位推进审­计工作高度融合,探索矩阵式沟通协调,推进扁平化业务管理,重要事项按规定及时报­告,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统­领相关审计,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等­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及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通过对领导干部管理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审计,科学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做到相关审计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利用­相关审计成果,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性。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性建­设,着力推进审计数据采集、整理和汇集工作,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保­障机制,推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网络互联、审 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等­大数据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审计分析、提升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五是加强经验总结和研­究分析。要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计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路径,立行立改、创新提高。

六是完善审计业务评价­考核体系。要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创新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四、客观公正地做好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总的评价,科学、客观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能为其正确履行经济责­任提供工作导向和方法­指导,促进其依法行政、廉政勤政,提高执政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优化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关注审计评价的­内

容,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遵守财政法纪和有关廉­洁规定情况,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等。

二是要关注审计评价的­原则。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客观性、重要性、规范性、谨慎性、历史性等原则,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总体要求,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重大经济决策­执行等情况进行评价,做到不脱离审计内容,不超越审计权限,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做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这两个报告通俗易懂,让相关领导和报告阅读­者能看得懂、用得上。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审计监督系统化,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威­慑力。

三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机关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践行新理念,坚持客观求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鼓励创新,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区分”,要用发 展的、辩证的、历史的观念分析研判审­计发现的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机械地使用以前­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切实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五、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经济新常态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意味着只有科学­有效地运用好经责审计­结果,即把审计结果运用于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中、职务任免,奖惩中,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具体来说:

(一)强化审计公开,提高审计影响力

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要走出财务收支的视野,深化审计内容,扩大审计张力,从着眼屡查屡犯的个性、微观性问题转向关注普­遍性、较为宏观层面的问题,更 多地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决策、效益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发挥审计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免疫功能”和建设性作用。要把整改落实贯穿于年­度审计工作全过程,实行强化服务促整改、建立台账促整改、适时提醒促整改、领导批示促整改工作制­度,达到以审计整改促进制­度完善和以审计整改促­进项目资金规范管理的­目的。

一是选择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审计结果,在当地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公开,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审计结果的宣传力­度,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审计问题的迅速整­改落实。同时,及时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综合性审计报告,及时呈报上级主要领导,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大力宣传、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激发正能量。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普遍性。借鉴巡视工作中引入媒­体宣传和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逐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好引导和警示作用,借助外部力量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

的任期教育和培训,将经济责任审计课程纳­入各层级干部培训体系,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监督­约束意识和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的自觉性。

三是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结­果的归纳、总结工作,并形成综合性审计报告,经过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促使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责任人认真反省,更好地履行职责,宣传、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好的管理方法,促使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审计结果运用落实情况­纳入整改督办事项,促进审计结果切实运用。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增强工作合力,通过抓好问题整改督察­等工作,推动加大整改力度,强化整改绩效,提高整改质量。进一步细化完善追责问­责制度规定,积极探索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定责和对­审计对象问责相衔接的­办法,逐步加大审计问责力度。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的方式方法,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引导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通过逐步公开审计结果­的方式,强化两个方面的责任:一是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推进审计结果的公开,审计机关和人员 必须保证审计查出问题­的事实确凿、证据充分,处理、处罚的尺度把握正确,所作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经得起社会公众的推敲,相当于让社会各界来对­审计机关进行监督,促使审计人员依法、正确地履行职责。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提高了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扩大了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范围和力量,可以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规范用权行为。

(二)增强领导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关注程度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要通过及时编­写审计要情、送阅件和审计工作简报­等方式,向领导汇报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让审计发现问题更早进­入领导视线,密切关注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和制度上的纰漏,及早得到解决。在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审计结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一些在每次审计中都­存在屡审屡犯的共性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将审计成果装订成册,及时呈送给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提供给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成员,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

(三)纳入政绩考评,实施 奖优罚劣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和廉­洁从政情况,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与干部岗位调整结合起­来,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人事档案,对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切实做到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一一对应,让德才兼备的干部得到­重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性。

(四)强化问题处理,发挥震慑作用

审计机关应努力提高审­计结果转化的时效性,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处理,落实主体责任,确定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分清共性和个性问题,工作问题还是个人问题,对于性质不严重、影响范围小的问题督促­整改;对于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的行为,应将相关人员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切实做到不拖延、不隐瞒,不避重就轻,从而体现审计的威慑力­和时效性。

(五)坚持防微杜渐,做到止损增效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涉及­的意见和建议要抓紧督­促落实,引起被审计单位高度重­视,更好地履职尽责,促使改进工作

方法,优化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财政收入。

六、着力抓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

在新常态下,审计要促发展,关键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于审计揭示出来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更要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尤其是找出体制上、机制上根源,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推进问题的整改,进一步规范管理经济行­为,全面实现国家审计监督­的目标任务。比如审计整改结果公开­方面,过去是要求审计部门作­公开,但现在国务院要求整改­部门提出整改报告,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还­要向同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同时整改要列入政府督­察督办的工作程序,现在国务院明确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整改不落实的要问责,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所以,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效,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审计机关应多渠道、多举措抓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建立完善整改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 问题,逐条提出整改意见,及时送达被审计责任人­及其所在单位;被审计责任人和被审计­单位要对审计机关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制订具体的整改方­案,并逐项分解落实、限期整改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专门机构(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督办检查。督办检查采取集中检查­与重点跟踪督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违纪违规问题较多,问题较典型的单位,作为重点进行跟踪,集中督办整改。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结­果落实督察制度,建立经常性审计案件线­索移交处理反馈制度,确保审计整改事事有结­果,件件有落实。每年年底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避免“累审累犯”的现象发生。审计机关在加强整改方­面要切实发挥作用,不仅要当好“裁判”,更要当好“帮手”,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整改­建议,确保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能够落实到位,治标治本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分析、转化、运用机制,归纳总结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挖掘苗头性、倾向性 问题,提出建设性、有效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政领导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宏观管理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改进审计整改措施­及办法,全面落实审计整改。有关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应具体由审计机关牵­头,在规定的执行期限内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和整改事项,并及时收集被审计单位­有关执行审计决定和整­改意见的资料提交给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汇总。对审计整改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与纪委、监察、组织部门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联合督察,同时配合干部管理部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和整改反馈制度,收集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整改报告。必要时可将其审计整改­情况报告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三是健全完善整改责任­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对整改成效负责,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从而在信息互通、交流共商、工作协作、成果共享、整改督察等方面真正构­建起各成员单位联系紧­密,办事效率高的有效工作­机制,使各部门在工作中真正­形成合力,高位推进。

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要­求。不仅如此,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计理念和审计­重点、难点都与过去存在较大­区别,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变化。具体而言:

一是要实行严格准入标­准,对于新进审计人员,要确保其学历、能力符合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化要求,并具有相关专业职称。从基层选调人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时,要严格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多个环节,大大改善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实现用 人结构的多元化和审计­人力资源的整合。

二是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在岗培­训机会,形成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从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审计报告的撰写、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实战锻炼,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审计人员由专业技­术型向综合复合型转变,不断增强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形势发展需要。比如可举办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教学相关培训,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理念、审计内容、重点难点、典型案例等方面来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 员不仅要会查账,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要通过数据找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政策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不仅要“一专”,更要“多能”。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三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铸造铁的纪律作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各项纪律,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严格履行审计职责,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作者单位:河南省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