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内部审计服务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路径分析

- ◇郎付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项目资金使用、差旅会议管理、仪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诸多“松绑+ 激励”的措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这必将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供给侧结构,引领科技体制改革新动­向。

高校作为知识智力密集­型组织,链接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国家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促进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教师的手脚,抑制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饱受诟病。《意见》的出台是对2800 多所 高校 220多万名教职工搞­好科研工作的一种极大­激励与鞭策。在贯彻落实科研改革新­政策过程中,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管理顽疾,是高校在深化科研治理­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规范科研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推进改革容易形成碎­片化的治理格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全面部署,综合推进。《意见》出台后,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体系的基石和内部科研­管理体系的重要网络节­点,必须更加积极作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服­务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有效路径, 发挥系统促进作用。

一、切实发挥内部科研审计­的监督作用

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更是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必要手­段与有效途径。《意见》明确提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开展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表明了审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有的地位。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促进组织完善治理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于维护高校科研秩序、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意见》贯彻落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治理主体的知识背­景、利益诉求、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责任担当不同,再加上有限理性的存在,在涉及利益调整重组时,个别人会逾越内部控制

制度,谋求私利。从教育部巡视情况来看,科研经费腐败问题比较­突出,绝对权力有可能导致绝­对腐败。因此,在做好自律监督的基础­上,也要强化他律作用。高校既要向基层院系和­科研团队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限,充分相信高校科研人员­具有必备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赋予他们更大的经费管­理与使用权限,又要保持定力,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必要的内部审计及­时揭示科研问题、预警科研风险,规范科研资金使用,对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不能一放了之。

二、进一步明确内部科研审­计的职责定位

内部审计的功能和概念­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充实和完善的,其演进本质是内部审计­寻求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内部科研审计在功能定­位上也要体现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还要顺应简政放权的时­代背景。根据《意见》新精神,内部审计在完善监督的­同时,突出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功能与职责定位,把监督的对象看成服务­的对象,在监督中实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监督,不能因为简政放权而舍­弃 了审计监督,也不能因为审计监督而­阻碍科研创新,必须寻找两者的有效结­合点,将服务科研改革的理念­融入审计全过程,针对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科研管理等工作开展审­计咨询服务,体现放、管、服的有机统一。内部审计既要实现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正常监督,又不能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要促进高校科研水­平和科技转化能力的提­高。在内部科研审计过程中­遵循权力下放、简单至上、尊重人才、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尽量制定方便简约、行之有效的规则,简化科研手续,确保信息顺畅流动,避免不必要、重复或者无效的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表格和材­料报送,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引进互联网和数字化审­计方式,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项目的财务­会计资料、业务数据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和研判,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内部审计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真正体现内部审计为高­校科研治理提供增值服­务的功能定位。

三、重新界定内部科研审计­的工作重点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系­统梳理高校科研重要业­务流程,从推动科研改革、科技创新的高度,重点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1. 内部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情况。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力度和进度的监­督,关注科研管理权力下放、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效率,促进高校根据科研规律­和财政管理要求,将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项都交给院­系和科研团队管理,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在高­校的落地生根;利用内部审计专业优势,审查和评价高校科研有­关业务活动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揭示典型性与规律性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切合高校实际的­审计确认和咨询服务建­议,推动高校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科技资金和科研项­目管理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2.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跟踪审计重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在做好结项审计的基础­上,推动审计关口前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开展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与结余管理的全过­程审计,重点关注多头重复申报­科研经费、经费校外循环、随意调整预算、超范围和标准列支经费、通过关联公司挪用或套­取科研资金等现象,及时揭露暗箱操

计必须有社会审计出据­审计报告才能结项的科­研项目,保证同一项目原则上只­审计一次,对于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项目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审计独立性­更强的优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审计完成。在执行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利用内部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的已有审计结果,不做无畏的重复劳动。审计结 束后,及时公布内部审计报告,方便不同科研项目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同一违规问题在不­同科研项目中重复出现,降低审计监督成本。同时,要统筹安排科研检查和­科研审计工作,主动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合并科研检­查与科研审计性质基本­相同的内容。统筹安排好科研审计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使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工作者、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关注­和熟悉国家有关科研管­理的具体要求、科研经费使用的风险点,从源头开始,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确保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位,把该监督环节覆盖到位,促使内部审计在推动高­校科研改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增值作­用。(作者单位:河南 理工大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