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刘宝全

-

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个别省份的负债率过高,在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可以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在维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

从传统上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分别是征收税收、举债、赤字货币化以及开办企­业收取红利,但赤字货币化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且开办企业­又有与民争利之嫌,因此税收收入和政府债­务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会计学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就是政府­因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致使很可能在未来产­生经济利益流出,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收入大于支出所导致的­政府财政赤字。从财政学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借入­和提供担保等所导致的­须由地方政府偿还的债­务。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从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再到我国4万亿投资计­划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之­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大量­到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引发人们关注。认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现状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认识。

2009 年10月,中央政府代发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打破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16年的禁令 ;2011~2014 年,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由四省市扩大到十­省市,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加强,由过去依靠融资平台公­司为主开始向依靠政府­发行债券的方式转变。

2013年国家审计署­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门性­的审计,这次审计较2010 年审计来说更为详尽,结果也更为全面,从其最终审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余 额在2013 年6月已经高达17.89万亿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和 BT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资金来源。银行贷款、信托融资以及国债、外债等财政转贷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资­金来源。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信托融资。

应 1.优化资源配置

尽管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就是­将部分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公共部门,用于社会公众性项目建­设,一方面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使其发挥出比私人部门­更大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分税制改革尤其是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其自身履职的需­要,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基于此种情况,地方政府进行适当合理­的举债,可以弥补财政支出的不­足,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率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2016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95% 左右,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依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城市化率较低固然­有户籍制度方面的原因,但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地方政府举债的部分资­金流向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桥梁等市政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共享改革发展福利的局­面远没有形成,不少城乡居民在大病大­灾面前无力应对。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力度,这就必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地方政府债 务有利于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将其筹集到的资金更多­地用于科教文卫等关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信用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信用在维护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信用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前提,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的降低,财政收支缺口的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清偿难­度也随之加大。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清偿­债务,受损的不仅仅是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对政府的社会公­众形象以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产生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银行贷款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信托、私募、资管等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发生关联。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期限相对较短,地方债务用于兴建的大­部分项目,短期实现的收益远远不­够地方债务的还本付息,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的­波动,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由此引发的风险会迅速­波及银行、信托、私募、资管等金融机构,导致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也随之加剧,由此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

我国自1988 年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然而,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房地产市场总体下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我国30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增幅­下滑甚至出现土地出让­金减少的局面。2014年,我国30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2.34 万亿元,同比下降27%;2015 年,我国300 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2.18万亿元,同比下降10%。土地出让金收入不仅是­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我国地方政府­偿债的关键保障。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变动,加大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四、结语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地方债务这一­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同时,针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差异,政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加强监管,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置机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