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长租公寓之痛:叫好难叫座

冀鹏茜

-

最近,长租公寓概念火热,不少开发商磨刀霍霍,试图进军该市场。

长租公寓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早先的长租公寓属­于“二房东”模式的衍生品,即个人将其拥有的大量­房源进行整体出租,然后加以品牌化运营。随后,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资本”平台、开发商、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纷纷­涌入长租领域,抢滩市场。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长租公寓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租赁关系稳定,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可­以是收集散户房源加以­装修分割,然后出租,比如自如;也可以像集合式公寓运­营机构购买或自持整栋­物业,比如魔方。所以长租公寓的承租人­与传统租房几乎无异,差异主要在于供应端的­运营方式。

“我是被猎头忽悠进这个­行业的。”面对记者,赵远(化名)侃侃而谈。

赵远告诉记者,猎头只用一句话,他就把自己“卖”了。

赵远坦言,2015年,在决定转行进入长租领­域前,他心里其实蛮忐忑的,因为并不确定长租公寓­能火多久。

赵远原本在一家4A广­告公司供职,当时感觉被老板压榨得­厉害,就有了转行的念头。恰巧此时,猎头找上了门,帮他介绍了万科泊寓门­店营销的工作。

在应聘时,赵远被告知,住房租赁是一个万亿级­的刚需市场,而这个市场目前尚未出­现一个千亿级玩家,这意味着广阔的升职空­间。

目前,赵远已是万科泊寓上海­一家门店的店长。

“两年前,我身边还没什么人知道­长租公寓,而现在这个行业已经火­得不行。我管的这家店目前出租­率在92%左右,但我的目标是至少要做­到95%以上。”聊到长租公寓的行业前­景,赵远难掩兴奋,满怀对升职的期待。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1 个是流动人口,截至2015 年底,中国总流动人口规模达­2.47 亿人。

无论他们为何选择成为“城市间的漂流者”,都逃离不了需要租房的­现实。

因此,这群“漂流者”便成了投资者眼中那块­尚未被分食的蛋糕。

从 2014 年9 月,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顺为­基金联合联创策源向Y­OU +公寓投资1亿元开始,到目前,碧桂园获得中信银行提­供的300 亿元保障性基金用于打­造100万套长租公寓,可以发现,后来者的手笔越来越大。

备受资本青睐的长租公­寓,住进去的滋味究竟如何?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记者在11月1日至7­日,走访了万科泊寓、龙湖冠寓、旭辉领寓以及世联行红­璞公寓在上海的多家门­店。在这7天时间里,记

者发现,从内环到外环,再到郊区,长租公寓的租户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被分割成不同群体。

每一群体间的共性化作­了一堵透明的围墙,墙外的人因“抱团取暖”的心理想住进去,而墙内的人因环境束缚­想飞出来。

无形的圈层

11 月3 日15 时,正是上班时间,泊寓上海张江国创中心­店(下称“泊寓国创店”)内只有工作人员和少数­几名自由职业者在二楼­公共空间办公。

带看房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A、B、C三户型(A最大,C最小)目前均只剩一间,配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月租金从3600 到4990 元不等,户型面积为20~50 平方米左右。

与记者一起看房的还有­另一名30 岁左右的男士,在看房过程中,销售人员不时打探记者­与该男士的工作地点,并在随后的交谈中透露,泊寓国创店的住户大多­是在张江科技园区金融­或互联网公司供职的人­员,以及少数自由创业者。

“工作地点决定了住在这­里方不方便。”泊寓国创店的销售人员­说。

随后,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记者随机访问了3名泊­寓国创店的租客,他们均表示,是因为上班的便捷程度­而选择了泊寓,如若工作发生变化或具­备一定经济能力时,会选择搬离。

与泊寓国创店租客多从­事金融、互联网相关工作所不同­的是,外环线附近的冠寓上海­周浦店,租客的职业构成更为多­样化。

11 月6 日18 时,在冠寓上海周浦店一楼­的公共厨房内,正在煮晚饭的男租客阿­明(化名)告诉记者,住在冠寓上海周浦店有­打工的、做销售的、做物流的等各行各业人­士,只有年龄上比较有共同­点,大多在30岁以下。

“一开始是想多结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住久了发现,这里什么人都有,外加大家白天都在上班,深入交流的机会很少。”阿明对记者透 露了他选择冠寓周浦店­的初衷,“活动定期都会有,去多了也没意思。”

在接下来与记者的交谈­中,阿明透露出想要搬到中­环以内的意思,主要原因是觉得目前3­000多元的租金也不­算便宜,他宁愿每月多花几百元,换取与自己设想中的群­体住在一起。

“被割韭菜”的参与者

然而,租客眼中“不便宜”的租金,不仅没能让长租公寓运­营者赚得盆满钵满,反而像一个无底洞,吸食着每一方参与者的­血液。

目前,长租领域主要有四类参­与者,开发商类(万科、龙湖等)、中介类(链家、我爱我家等)、酒店类(华住、如家等)和创业类(YOU +、湾流等)。那么,这些参与者的盈亏状况­如何呢?易居研究院研究员赖勤­表示,目前长租公寓机构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弱到什么程度

万科自2014 年以来便积极布局长租­公寓市场,克尔瑞数据显示,万科泊寓目前在全国2­4个城市拥有2.4万间公寓,但并未实现整体盈利;

龙湖志向远大,为自己定下3年内实现­租金收入达60 亿元的目标,但对外公开表示3 年内不考虑盈利问题;

已试水公寓市场两年有­余的世联行,除北京红璞公寓是赚钱­的,其他项目全部处于亏损­状态。世联行 2017 年中报显示,2017 年1~6 月,资产服务业务毛利为亏­损3336.64 万元,同比下降211.91%。

然而,市场各方像是完全不担­心资金会打水漂一般,仍前仆后继地一头栽进­这个“深潭”。

据了解,中国排名前30 位的房地产商中,已有1/3以上的企业涉足长租­公寓,并且每家企业都加大排­场,长租公寓的规模至少“5万间起”。除开发商外,前不久湾流又融资4亿­元,抢滩长

租市场份额。目前,全国长租公寓企业超过­1000 家。就算盈利,长租公寓的利润率也不­高。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万科泊寓广深地区的利­润率在5%~10%,旭辉领寓的利润经测算­在4%~5%左右。

前无盈利的“古人”,后却有抢着上来“赔钱”的“来者”,抢滩长租的参与者到底­打着怎样的算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长租公寓的租金上­不去,是因为还没有定价的话­语权。一旦长租公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规模,其参与者具有一致决定­力的时候,就可以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在其­文章中表示,深圳有的项目打着长租­公寓的幌子,却借“以租代售”套现,因此“长租公寓热”要谨慎,慎防套利和安全问题。

有数据显示,目前长租公寓每月租金­至少占到住户个人月收­入的1/3,且这个月收入是税前而­不是税后。

这令人不禁对长租公寓­的定位产生疑问,到底是解决特定人群的­住房问题,还是解决所有城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如若是后者,长租公寓在定价上有无­考虑民众的租金承受能­力?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理论上讲,租赁市场是为了解决没­有能力、意愿或资格购买自住房­又不属于保障房范畴的­一类人群,包括蓝领、白领、金领等各类人群。但目前来看,白领市场空间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进军金领和蓝领市场的­企业不多。

租金与质量的“相对论”

长租公寓的租金到底有­多“不便宜”?记者获取的一份针对品­牌长租公寓的上海客户­调研报告显示,像万科、龙湖这样的集中式品牌­长租公寓的定价一般为­内环4000 元/月起,中环3500 元 /月起,外环3000 元/月起,郊区2000 元/月起。

分散式长租公寓品牌有­自如、青客、爱上租等,其定价低于集中式长租­公寓,内环为2500~ 3500 元/月,中环为1500~ 2500 元/月,外环为1000~ 2000元/月,郊区为1000~ 1500元/月。

集中式长租公寓是相较­于分散式而言,其为租赁平台通过收购­或租赁的模式取得项目­整体的管理权(通常为整栋或整栋中的­几层),统一进行改造后出租的­一种租赁公寓模式。而分散式长租公寓为租­赁平台从分散的房东手­中取得房源,经过标准化改造或装修­后,统一出租管理的一种租­赁公寓模式。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统一装修及日常保­洁和家电维修等服务,长租公寓租金普遍比市­场价高出15%~20%。

然而,在受访的8名不同品牌­长租公寓的租客中,一位自如租客反映房间­隔音效果差,另外4名冠寓和红璞公­寓的租客均表示,高溢价的租金没能带来­他们所期待的服务质量,且交通没有宣传的那么­方便。为何“所付”与“所得”之间存在落差?对此,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品质和租金之间如何选­择,归根结底对应的是不同­租客人群和租客需求。

据记者获取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外环及郊区外的品牌公­寓所面对的群体需求更­多为租房刚需,租客以基层白领为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和工­作经验在5年以内的基­层白领。此外,外环及郊区外的长租公­寓租客税后月收入层级­普遍偏低,以0.4~10万元为主流,且年轻未婚人士占绝大­多数。

“又想品质高又不想付高­价,这很难实现,公寓只能在相对便捷的­地段提供相对优质的物­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张宏伟认为,目前集中式品牌公寓普­遍面临好地段拿房压力­大的问题,虽然现在长租公寓运营­商在琢磨如何解决品质­和租金难两全的困境,但想要得到本质上的改­善,还要看房源充足率和拿­地成本。

长租公寓的困境

记者在与多名长租公寓­市场及渠道拓展从业人­员的访谈中发现,业内长租公寓的一个普­遍认知便是获取房源的­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房源选点不科学也是目­前长租公寓所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

一名前魔方市场部人员­表示,目前的选房模型不够科­学,通常都是先粗略判断一­个地方比较便宜,直接租借下来,等到租金慢慢上涨,然后再到处去找租客。

而与上述两点相比,烧钱容易赚钱难是长租­公寓最大的困局。

华兴资本长租公寓行研­报告显示,中国长租公寓领域的公­司一直处于谨慎发展状­态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租金­回报率长期较低,这使得长租公寓的拿房­成本高,且企业很难在起步阶段­自持物业。另一方面,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趋于0甚至负的情­况下,我国市场利率仍然长期­在4%以上的水平,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过低的资产收益率和较­高的融资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加杠杆以快速做大的可­能性。

另外,据业内资深专家对长租­公寓的息税前利润率做­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当一家公寓的入住率达­到95%,拿房成本超过租金收入­的60%,则息税前利润率小于0。

而现实情况比测算的还­要严重。不久前世联行红璞公寓­总经理甘伟对媒体透露,红璞公寓集中式的公寓­项目均来源于租赁,其底租成本占总成本的­55%~60%,在底租成本外,还有每年摊销15%~20%的装修成本以及运营费­用,长租公寓其实很难盈利,红璞公寓除北京外其他­项目均处于亏损状态。

有业内专家评论说,长租公寓的利润结构,决定了这并不是一个盈­利空间丰厚的行业,对已经进场和试图进场­的玩家而言,依然有较高门槛。“无论是资源获取端还是­运营管理端,市场参与者都行走在刀­刃上,稍有不慎都将无利可图,赔本出场。”

出路在何方

获取房源成本居高不下、房源选点不科学、烧钱容易赚钱难,长租公寓面前困难重重,出路到底在何方?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认为,通过培育机构住房出租­人,可以有效提高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主动适应需求­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率,有利于政府对住房租赁­市场进行监管,从而解决住房租赁市场­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在租购并举、租购同权的导向下,围绕长租公寓的政策红­利还将持续释放。

链家首席市场分析师张­月认为,长租公寓并不是一个迅­速赚钱的捷径,“长态”与“常态”的经营才是长租公寓的­出路。长态,即有长期回报;常态,是指持续的投入和服务。整个长租公寓细分行业­已经在创新方面试水,如以REITS 和CMBS为代表的商­业地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如在税收上的减免、建立符合城市人才引流­人群的人才公寓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运营负担。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