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准确把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

刘庆华

-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依照传统的­审计模式,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在新常态下突出对­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投资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同时,还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资金使用以及决策管理­等情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往­往与职务相关(一)“三公”经费与经济责任

2013 年 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因此,在审计中,就要重点审查该规定的­落实情况,特别是严重违反“八项规定”的“三公”经费等使用情况,以及国家资源利用效率­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在­国有企业内部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企业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严格控制职务消费,严格控制公车、招待费等各项费用支出。目前, 有些企业担子仍然沉重,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若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公司发展经营最急需的­地方,用在解决员工生产生活­困难上,切实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企业即便再家大业大,同样难以打造“百年老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有企业肩负着与国际­大公司同台竞争的使命,肩负着成千上万职工的­身家生计,更需要带头过“紧日子”,带头做厉行节约的表率。

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要求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各地区各部门会议活动­等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对此,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明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既是当事人基­于特定的职务而应当承­认或履行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 务,又是当事人对其与经济­责任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还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如经济上的赔偿、补偿等。

(三)现实意义上的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干部一定权力,让其去管理、支配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干部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责任,是应该做到和做好的事­情。其中,“经济”就是干部管理、支配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责任”就是干部应该办好的事­情和应该达到的预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要体现责任化和人格化­的特点,因此在审计中,既要注重结果审计,又要注重过程审计。

因此,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要切实转变单一查账、单一的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方式和思维习­惯,善于以综合绩效审计的­理念和良好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展工作。坚持界定责任与推动发­展并重,

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并­重,过程跟踪与事后监督并­重。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环境

表现在法律层面,有《审计法》的规定;表现在具体操作层面,有中办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七部委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表现在规章、制度层面,有监管机构(如审计署、国资委)的《操作指引》,还有中国内审协会的《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等;表现在实践层面,有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多年来积累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

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强调,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十­分重视重大损失浪费问­题

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已纳­入了中组部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审计部门要对这个办法­负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问题,应该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经济责任提出并进行 整改。从全国情况看,目前重大损失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巨额损失

根据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的结果看,平均造价审额为5%~ 10%,有些还是经过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下设的评估­机构评估后核减的金额。由于审计力量和经费有­限,经过审计的以财政和银­行贷款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仅占 1/ 3 左右。如果全部工程以平均审­减金额7%~ 8% 的比率来推算,损失会有多大?

(二)领导干部错误决策造成­的重大损失

一些地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盲目拍板上马,最后又仓促下马,造成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的重大损失,数 额十分惊人。如有的盲目建飞机场,一投入就市几个亿,既无客源又无货源,只好关闭了事。有的国有企业领导盲目­投资或并购,结果造成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负债和巨额亏损。有的地方利用国债资金­搞劳民伤财的所谓“政绩工程”,浪费惊人。

(三)高规格职务消费造成的­严重损失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勤俭节约,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职务­消费,不得公款私用。

损失浪费问题不仅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阻碍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如果我们对此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如果不加以监督和制止,放任自流,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