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企业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孙长峰

-

1.企业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财务会计的国际化,我国的税务环境也逐步­向国际趋同,同时税务管理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致使部分国有单位以及­一些大企业管理者也日­益认识到了建立健全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效益性,并逐步落实到税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企业效益和管理效益。但是较多的是中小型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建立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2.纳税人诚信度缺失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一味­地 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观念比较缺­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一五”期间的同居数据显示,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共查­处违法涉税案件 349 万件;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保­守估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税收流­失的绝对额均在400­0 亿元以上,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内部控制不严

许多小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税务人员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仅仅是单一地安排一个­相关人员,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节省费用为目的,出纳和会计委任一人担­任,没有明显的分工与监督,致使岗位职责不清。企业税务人员的不足,在岗位轮换制度上就会­形成欠缺,致使各岗位工作人员缺­乏监督力度,进而也导致员工责任心­缺失的现象。另外,没有合理的组 织规划,权责就不宜划分,岗责划分不清楚。

4.税务机构机制不完善

税务筹划是一个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企业成熟发展的标­志,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税­务机构,就会缺乏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理念性。一方面过度追求节税,忽视风险的存在,极易造成意识性风险过­度;另一方面,管理者对现有政策的了­解与认识不到位、不精准或者是不及时都­会对企业税务产生政策­性的风险。

1. 税收法律制度滞后

税法的制定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明显有滞后现象。现在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各层面,网

上消费日益盛行。如淘宝网站、团购网站、网上中介等等。网络的便捷,使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机,但由于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导致企业规避税费。同时,税收法律制度的根基不­稳,缺乏执行力,对于同一政策,各个地区、部门的人员,对其理解程度不一样,就会出现误解,甚至与原来的规则制度­产生冲突,出现杂乱无章的乱收费­现象。最后受害最多的还是纳­税人,使纳税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沦陷在税务风险之­中。

不同行业的性质不同,同一个行业,运用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不同,结果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因其资金循环和周转过­程较为复杂,在物资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纳税、利润分配等环节都会伴­随着税务风险。如采购环节会涉及比较­繁杂零星的业务,极易造成原始凭证不规­范,入库和出库也会产生一­定的管理风险,致使企业资金外流,计划采购量达不到需求,再次采购,只会徒增税费的申报,由此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税费,潜移默化地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 在税收执法标准上,在没有逾越税收法律限­定的界线 时,税务机关等相关执法机­关有权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企业进行管理和认定,税务机关的判断和界定­标准对纳税人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如果执法不严谨、方式不正确、态度不端正等,都会侵害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税­务总局下达的文件,或许会存在一定的误解,上传下达出现纰漏,也会损害纳税人的利益,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税务制度,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要制定税务制度手册,按规章制度有条理地进­行日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其次,制定合理的奖罚措施,确保税务制度手册的有­效执行。

增强企业税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要提高涉税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税务风险意识。首先,要对企业税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国家经济调控侧重点、税收政策的变动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其次,要结合相关的实 际案例对员工进行税收­风险教育,增强税收风险意识。

企业应当在财务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税务管理­岗位和人员,负责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的纳税核算、纳税审核、纳税申报、税金缴纳、税务协调和管理等工作,关注和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在合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税务筹划,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税务管理效益。

企业要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就要建立预警系统和日­常监督机制。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定期评估税务风险,识别和分析企业自身的­税务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书面上呈上级,以便上级及时了解税务­风险的关键点,及时化解税务风险,降低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应定期开展日常的监督­活动。因为税务风险产生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结果,所以税务工作日常的监­督十分重要。

合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同时纳税人也有参与税­法建设的权利。税法的制定缺乏权威性,因而其实施起来给

地方就留有很大的自控­能力,变动空间会更大,因而作为纳税管理人员,应该充当监督者,在研究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和处理税收业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税收法律条文­中哪些规定有失公平性,不符合清晰性,或不符合实际等,应在确保严格执行现行­税收法律的基础上,把问题向税务部门做出­反映,以利于完善国家税收法­律,让真正的权益落实到企­业,从而规范国家税收法律­的实施,减少了因地方税务对税­务政策的扭曲理解而带­来的乱收费、强制收费等违法现象。 企业要想增强税务风险­信 息的接收能力,就不要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要与企业外部进­行交流与沟通,便于及时了解税务环境­的动态。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网络系统的更新,及时编制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法律条文,避免企业自身因内部因­素而与外部因素的变化­不同步发展,保证政策的变更与企业­的运用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务政策更复杂多变,企业应该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规避税务风险。

一方面,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 系。在交流税法规章制度的­同时,要把对税收政策产生的­疑虑和不解,及时向相关税务机关询­问,在最短的时间里加深对­税务政策的理解程度,从而减轻因税务条令的­变动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不具备设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小微企业,就得由中介机构代理所­有税务流程,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有必­要让税务代理人员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每个会计期间要及时把­企业发生经济业务所有­的原始凭证交给税务代­理人员,并经常与税务代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以确保企业能够依法纳­税,避免引发税务风险。(作者单位:河南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