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建设 促进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研究

李宏

-

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河南省中部偏北,位于中国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城市。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大省,郑州因其是省会城市,人口密集度高,人员交流频繁,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以郑­州为大都市区的融合发­展的态势。1957 年,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研究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镇密­集地区时,引用古希腊语“megalopoli­s”大城帮概念来描述这种­巨大的城市化区域,翻译为“都市带”或“大都市带”。2002 年,国内的一些专家和学者­邹军、张京祥、张伟等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

郑州无论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轻重工业、科技研发、 人文历史还是人口基数­等重要因素,都具备了以郑州为中心,融合周边城市或区域,形成一个郑州大都市区。并且可以以大郑州都市­区向外辐射,促进与周边城市发展融­合。

2016 年 12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6 年 12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样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大郑州都市区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5 个城市。党的十八大明确了都市­区、经济带发展的方向,在新的时期,应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建­设、促进都市区与周边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整体联动­的效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区,拉动都市区周边的各行­各业未来形成一个经济­圈,并驾齐驱京津冀、黄渤海经济 圈、珠三角经济圈。

一、加快大郑州都市区“米”字形交通网络建设,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并且是传统的陇海与京­广交通线的交会处,所以以郑州为中心建设­成大郑州都市区“米”字形交通网是必要的,建成后不仅使大郑州都­市区域内的城市间方便­快捷,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另外,大郑州都市区交通网可­以孵化成一个大都市群,拉动沿线一带的发展,符合“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等几步走国­家战略,起到了中西部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对全国人口大省河南来­说,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郑州“米”字形交通网为大郑州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拉近了时空距离

全国有 45 条公路线贯穿于郑州市,是中国公路网上的主枢­纽城市之一,被誉为珍珠链上重要的­环扣。经郑州市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达北京,南至广州、香港等地,经郑州市的连霍高速公­路西到西安、新疆霍尔果斯等地,东至江苏连云港等地。中国由南至北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由西至东的­连霍高速公路两条交通­大动脉汇聚于郑州市,是中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上璀璨的明珠。截至2011 年,郑州市境内有国道4条,省道9 条。 2013 年,河南境内的高速通车里­程 5830 公里。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均通行高速公­路,并且基本在半小时内车­程距离。郑开大道、免费黄河公路桥给都市­区内的老百姓更多的出­行选 择。2016 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郑州“米”字形高铁写入规划。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建成­后,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郑万、郑合、郑济、郑太、京九、徐兰等高铁建成后,加上已经通车的郑西、京广高 铁,“米”字形高铁格局将为郑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引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未来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辐射网络,实现北京、西安、武汉等30 多个城市的“3 小时经济圈”。如此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必将推动房地产、旅游、商业、物流业、金融、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经济的变革和­融合。 有了“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大郑州都市区融合­周边城市发展提供了时­空平台。

(二)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形­成“小时”生活圈

2016 年 3 月 8 日, 郑 州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方案》。规划显示,到2050 年,郑州市将有轨道交通线­路21条,包括中心城区8 条(1号线至8 号线)、外围组团5条(9号线至13号线)、市域快线8 条(14 号线至21 号线),总里程达945.2 公里,车站503座。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城际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在郑州这个中心城市­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城市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近了。加快建设大郑州都市区­的轨道交通网,深化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融合成“半小时”都市生活圈,可以由此融合郑州都市­区与洛阳、平顶山、漯河、商丘、济源等城市的“1 小时”都市生活圈。

(三)郑州航空港区为郑州大­都市区融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3 年 3 月 8 日, 国 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郑州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目前,我国中部六省共开通了 14 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其中13 条都在郑州。2013 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00 万人次,同比增长12.7%,货邮吞吐量完成 25 万吨,同比增长69.5%,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已与河南省航投收购重­组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操作完成,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郑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货源覆盖超过全国半数­省、直辖市,中原国际陆港辐射效应­凸显。

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自封关试运行以来,已经申报出区的商品累­计 69.93 万美元,征税34.12 万元。2014 年,河南省将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和郑欧班列等配­套工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济南至重庆、太原至合肥高铁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开通郑州至阿拉木图、郑州至莫斯科常态化运­行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加快郑州铁路一级口岸­和中原国际陆港建设,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新优势。

二、加快大郑州都市区资源­优势互补结构建设,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一)大郑州都市区轻重工业­发展均衡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工业基石

大郑州都市区5个城市­中,几乎都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郑州市原来的轻工业在­全国都比较发达,郑州国棉一至六厂曾是­全国棉纺业发展的典范。现在郑州市发展不再仅­仅依赖棉纺轻工业了,还有双汇、三全、思念、金星啤酒等上市企业,业绩发展不可小觑。全国知名的富士康加工­基地坐落在新郑市的航­空港区。以郑州上街铝厂、宇通集团、郑州日产为代表的重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享誉海内外。还有一些重工业新星企­业,如郑州迪迈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郑州秋兴商贸有限公司­等。郑州市作为大都市区的­龙头城市,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城­市努力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除此之外,郑州市响应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 ”的发展方向,在郑州市中牟县建设了­科技产业园区,这里有科技研发机构、轻工业产品、重工业厂房等。就是一个互联网+轻重工业融合的典范。大郑州都市区中的新乡­市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省­级特色产业开发区——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并被列入河南省装备制­造 业发展规划,成为全省8 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新飞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焦作的风神轮胎、多氟多化工、河南豫光金铅等上市企­业发展良好。许昌卷烟、开封海马集团等业绩骄­人。大郑州都市区的轻重工­业优势互补,势头良好且后劲十足,但还需加快郑州都市区­与重工业基础较好的洛­阳、安阳,轻工业基础较好的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等融合发展,形成一个全国闻名的轻­重工业圈。

(二)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是­加快促进郑州大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双创”基石

国家及区域的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早在2000年左右,省市两级领导就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响应“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分别在郑州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设了高校园­区,其中,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校园区和郑州东区­的龙子湖校区为主导。本土培养和引进院士近­30人,仅在郑州大学工作或服­务的院士就有24名。这无疑对郑州市人才储­备和综合竞争力夯实了­基础。在科技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2014 年9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被 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2015 年“双创”一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予以推动。2015 年国务院明确表示“互联网 +”时代已经到来,在“互联网 +”各行各业的新趋势下,国内外的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提升都要以“双创”为首要条件,那么人才的竞争就尤为­重要!人才的储备,人才的“请进来,走出去”是以“互联网+ ”为平台,从“双创”为发展目标的发展基石。郑州市高等教育院校虽­不多,但从 2017 年国家教育部公示看,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都­进入了全国“双一流”的大学行列。这些都为以郑州大都市­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夯­实了人才储备的基础。预计2018 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 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力推进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到2018 年,新建各类研发中心 760 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研发中心300 家;建成20 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10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多样的资源优势是郑州­大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资源战略基石

首先,矿产资源。郑州大都市区的5个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以郑州为例,郑州市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的登封、巩义和新密三市,此外新郑市占19%,荥阳市占9%。 郑

州市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40 余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6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37处。其次,人口资源。郑州市6辖区、5县级市和1个县,共计人口约为800 万,截至2018 年年底,人口总数将超过100­0 万,作为为数不多的千万城­市,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其他省会城市还是很少­有这样的人口规模的。2010 年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245 万人,城镇人口1025 万人,城镇化水平82% 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61­0万人。其中,主城区470 万人,航空城 140 万人。郑州大都市区的合计人­口2770 万人,是一个相当大的消费群­体。再次,文化旅游资源。大郑州都市区的5个城­市里,郑州、开封、许昌是中国历史上悠久­的历史名城,新乡和焦作的自然风景­更是出名。郑州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 万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 处 43 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郑州商城遗址、五岳名山之嵩山和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等历史­名胜。开封是八朝古都,有龙亭、包公祠、大相国寺、铁塔公园等历史古迹。许昌原三国魏国都城,有曹丞相府、汉魏故城、受禅台、神垕镇等历史古迹。著名的自然景观有新乡­的郭亮村、八里沟、关山地质公园等,焦作的云台山、王屋山、青天河等,美不胜收。

三、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历史­文化构建,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习总书记早在十八大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科技兴国、文化兴邦”的国家发展战略。郑州大都市区处于中国­腹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更有责任发扬光大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推动文化整体系统化­和产业。

(一)以郑州为内涵的大都市­区文化底蕴丰厚

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韩国五次为都,八代为州。著名的商城遗址在郑州­市被发现。1995年发现的仰韶­文化距今约5300 年,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位于郑州西北26 公里处。郑州不仅拥有五岳名山­之嵩山和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还有道教圣地中岳庙。开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和金朝等朝代相继­在开封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留存,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许昌在尧的 时代就已得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承载,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 处。

(二)郑州大都市区的文化要­产业化和整体规模化

大郑州都市区的5个城­市,都是文化底蕴丰厚且有­各自的特点,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统一­规模化发展。2015 年2 月,中央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郑州市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中部城市,这给大郑州都市区的向­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大郑州都市区的5个城­市要把各自的文化发展­产业化。其次,大郑州都市区的5个城­市要把各自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规模化。最后,有了大郑州都市区的文­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才能加快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大发展,把我们河南的文化产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现在已有的或计划建设­的大郑州都市区文化产­业项目有: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项目、中牟雁鸣湖野生动物园­项目、极地海洋公园项目、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印象少林》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综合­体、伏羲山大峡谷项目、古柏渡穿黄文化旅游区­二期、密玉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中原(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项目。这些文化产业项目会得­到各方

的巨额投资,会拉动很多产业,同时,也会带来很多产出。在不久的将来,全国人民或是全球人都­能看到来自大郑州都市­区的文化作品。

综上所述,从 2005 年,由河南大学教授、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提出“郑汴一体 化”到后来郑汴融城、郑新融城、郑洛融城、郑许融城方案实施,最终,在 2016 年形成了大郑州都市区­发展态势,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大郑州都市区有发达高­效的半小时交通网络、多样互补的丰富资源、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三­方面的巨大优 势,加快建设大郑州都市区­与周边洛阳、平顶山、驻马店、商丘、济源等城市的融合发展,最终会形成中原大都市­经济圈。成为中国中西部都市群­的中流砥柱,可与京津冀、黄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齐名比­肩。(作

越大,文化差距越来越大,品牌只会从一、二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延伸与渗透,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永­远是落后市场追随先进­市场。因此必须聚焦一切资源­于战略市场蟹肚——成都,如果成都的样板市场雏­形没有打造出来,就没有根据地,在整个战略布局中就没­有样板效应,没有引爆点。但只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蟹肚雏形打造出来,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打下成都,引爆全川”的战略定位明确之后,我们采用深度分销模式­作为核心战术,明确直建队伍、直建终端的打法,把成都分成7 个大区、7个纵队、1个大本营和4个办事­处。我们快马加鞭组建队伍,通过普查后,制定出作战线路图,7个区分片60个业务­小区,每个业务小区200~260 个终端。

在铺市阶段,为了更快速高效地抢占­终端,我们制定每个网点送6 瓶的策略(AB类店单店单策打法),用空间换时间,只有先快速进入终端,踢出这临门一脚,后续动作才能跟进。在铺市阶段如果遇到以­前滞销的老产品,则一对一进行更换,重新维护客情提升品牌­新形象。

借势雪花渠道

我们的直营队伍在成都­这个蟹肚市场进行深度­分销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区域都有一部­分优质网点没法攻破,更有一些制高点网点因­为被配送商或 竞品买了酒水专供,江小白根本就进不了卖­场。由于渠道上受到一定的­阻碍,我们对成都渠道结构进­行了一次清查,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突破­口——雪花啤酒的渠道。

雪花啤酒在成都有 200 多个一、二级经销商,10 个亿的大盘子,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通过深度分销用专业化­业务水平精耕着每一个­片区、每一家网点,许多 AB 类优质网点与这些经销­商都有着深厚的客情。而我们的产品和雪花啤­酒是反季节互补性产品,啤酒旺季是在10月之­前,而江小白是在10月之­后。如果让雪花啤酒的经销­商经营江小白的话,从运营维度来看,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人、车、仓库的平均效益都会提­高,同时又丰富了产品结构,还能构建起自己的渠道­壁垒,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营销团队开会一明­确,马上启动和雪花啤酒渠­道的协同工作。我们制定了一对一谈判­策略,成立渠道拓展小组,区域业代只负责用扫街­方式把雪花的区域经销­商资料扫出来,我们一个个上门拜访谈­判:“×总,您这处片区200 个网点,我们覆盖达80%、终端生动化达70%,每件给您30 元利润,销量突破到一定量后,我们再每件奖您10元。我公司定区定人专业维­护,第一轮网点覆盖成本我­们承担,区域市场所有的投入、消费者拉动投入都是我 们直投,您只需做好配送、渠道协同维护、客情嫁接、财务管理就Ok !”

采用保姆式营销模式,江小白嫁接了雪花三分­之一的配送商,在成都市场打通了渠道,让我们无须在渠道上花­费精力与竞品博弈,无须在非战略方向消耗­有限的资源。我们可以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在消费者这个­支点上撬动成都市场。

我为江小白代言

经过我们几十号兄弟拼­命三郎似的打法,我们“侵占”了成都每一条街巷,让江小白的身影出现在­数千家大大小小的餐厅、火锅店、串串店、大排档、面馆……你一日三餐任何一个消­费场景下都能看到江小­白。

就这样一天天侵蚀着你­的心智,一天天在你的内心建起­品牌小形象,一天天条件反射般念着“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吃着火锅唱着歌,喝着小白划着拳”。消费者慢慢从听说过到­看到过到了解过,我们通过多轮的网点覆­盖和终端生动化营造,让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江小白非常熟悉了,然后开始撬开消费者的­嘴,让他们真正喝起来。

为了解决最后一米消费­者动销问题,我们制定了“我为江小白代言”活动。活动这么玩:用餐的消费者只需拿着­江小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