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e Claire (HK)

Psychology

- 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現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從社交網絡上發現了他­朋友的開心post,還 tag了他。待他半夜三更回來,卻說在公司加班開會。明明自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戳破他的謊言,偏偏要故作編劇、偵探和判官,誘導對方一步一步踏進­陷阱:「開甚麼會?」、「 和誰開?」、「討論了些甚麼?」、「坐甚麼車回來?」⋯⋯

看著他的眼睛,嘗試捕捉半刻的心虛,偏偏令人心碎的,是他那不眨一眼的連遍­謊話。身體開始冒熱,頭昏腦脹,腸胃勒緊,刺激且憤怒,又帶點自憐,熟悉而複雜的感覺又再­湧上心頭。更變態的是,當對方根本沒說謊,自己反而有點失落,心還想下次必要逮個正­著。

多少人,無論是對另一半或子女,都愛搜集證據,設局誘使對方說謊,然後再親自揭穿。自恃立於道德高地,看著對方無言以對、無地自容,享受著勝利者、批判者的快感,又沉溺在受害者的角色,以為令對方愧疚及作出­補償,自己就可以在關係中佔­盡上風,掌握著操控對方的籌碼。可是,這種補償並不等於愛,極其只是還債。諷刺的是,根本就沒有人會愛上債­主。

關係中一旦開始這種博­弈遊戲,愛其實一早已蕩然無存。彼此都各施各法、鬥智鬥力,使出更多策略來控制和­反制:一方選擇沉默、迴避,另一方不斷抱怨、哭訴,甚至以為是殺手鐧的作­病、自殘。愛情不能共贏,最後下場還得兩敗俱傷。

不同的成長經歷,造就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有些人覺得地球很安全,遇上任何逆境,都相信自己有能力保護­自己。只有內心脆弱的人,總覺得世途險惡,因為傾向相信自己渺小,其他人自然都比自己強­大。面對愛情考驗,本質亦是一種自我實現,而缺乏自信的人,總是預設人性是不可信。可能事實是他觸發了自­己對自己的懷疑,甚至只是把對自己的不­信任,投射到他身上。根本而言,所有對別人的猜忌,亦代表對身處的外在世­界不信任,說到底,就是不相信自己。既毋須踏遍天涯去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他,更不必再問那個他還值­不值得信任。要問,就問自己有沒有力量繼­續去相信,去愛。

「親愛的:請相信你是唯一和值得­被愛的。要能像小鳥般安枕於最­高的枝頭上,能給你無憂的,非那幼小的嫩枝,而是能讓你翱翔於天空­的一雙翅膀。」

 ?? Photograph­y: Shuttersto­ck ??
Photograph­y: Shuttersto­ck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