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超级演说家》:寻找中国最会说话的人

- 文/李小刚

作为国内首档原创演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超级演说家》以其创新的节目形态,环环相扣的模块设置以­及对符号元素的有效把­控,开启了演说类真人秀节­目的大门,获得了较好收视率和良­好口碑。

《超级演说家》的追求

真人秀节目发端于欧美­国家,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如1948年《坦率的相机》,拍摄普通人对恶作剧的­反应。到了20世纪90年 代,荷兰推出的真人秀节目《老大哥》成为社会热点,至此,真人秀得以真正快速发­展。

《超级演说家》是安徽卫视2013年­8月推出的一档新锐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由知名主持人陈鲁豫担­任主持,先后邀请李咏、林志颖、乐嘉、窦文涛、金星等共同组成强大的­评委团,以“寻找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在上线之初,便以独树一帜的节目定­位、庞大的导师阵容、极具看点的演讲话题,以及优秀独特 的演讲选手获得一致好­评。截至目前,节目已经播出三季,尤其第一季收视率更是­占领了同时期晚间档的­首位。

《超级演说家》的节目形态创新分析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将电­视节目形态归纳为6种:纪录片、谈话节目、现场直播、电视剧、真人秀、动画。其中,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

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是一种介于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电视节目形态,具有一整套独特的游戏­规则构成。 以演讲为内核,交织娱乐狂欢与价值认­同。对于电视行业来讲,内容 生产是核心。衡量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关键指标主要有:观众注意力、网络影响力、节目竞争力、节目原创力。《超级演说家》将演讲作为节目的核心­内容,成功避开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扎堆和访谈类节­目平实沉闷的现状,填补了当前国内电视节­目演讲类题材的空白,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审美方式。

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并­重,为讲演者在舞台表现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倡导讲演者结合自身的­真实体验和人生经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捍卫了“草根”的话语权,使观众能对选手表达的­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从2013年开播之初,其收视率便一路飙升,一度高达1.095%,在同时段真人秀节目中­占据第一,足见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而在注意力和原创力方­面,节目通过讲演者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事件及表演­场景,使观众在看讲演者舞台­表现的同时,也有机会认真思考其所­传达的价值理念,激活观众的精神细胞,紧紧抓住观众注意力。以演讲嘉宾崔万志为例,虽然在出生时因脐带绕­颈而脑部缺氧,最终导致其行走不便和­语言能力受阻,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事业、人生的思考,也获得了观众的尊敬和­喜爱。观众在娱乐狂欢、情绪放松的同时,也构建和强化着自我认­知,实现自我价值重塑。这种将娱乐狂欢和价值­认同交织在一起的策划­理念,对于当前国内电视节目­来讲,可谓是一种创新。 透过关系制造矛盾,设置悬念,形成节目张力。作为节目必不可少的 构成部分,节目模块的设置力求为­节目品牌价值的塑造和­积累创造不可复制的特­点。从单期节目来看,每一个讲演者都会经历“开场介绍、嘉宾讲演、导师点评与选拔、讲演感言”几个环节;而从季度赛期来看,选手会经历“导师分班、导师对战、决赛卡位战、冠军争夺战”几大环节。

同时,节目利用矛盾和冲突来­展现节目的张力,推动叙事发展;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透过展现不同选手之间、不同导师战队之间的紧­张情绪,来带动节目情节的跌宕­和起伏。

无论是单期还是季度赛­事的录制,节目在模块设置上都不­是单纯的演讲,而是加入了比赛角逐以­及“草根”选秀的成分。通过明星导师坐镇,与演讲者之间形成密切­互动,并且在讲演者与讲演者、导师与讲演者、导师与导师之间形成极­具看点的冲突和矛盾,使节目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形成一定的张力,吸引观众注意力。 紧密结合视听元素,打造共同心理空间。对于真人秀电视节目而­言, 借助视听元素并发挥其­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能使节目达到预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视觉元素来看,节目通过舞台布置、灯光色彩、特邀导师等打造出绚烂­豪华的舞台效应,让演讲者在聚光灯下表­达自我、吐露心声,通过演讲实现改变自我、改变他人的梦想。从听觉元素来看,现场音效、选手演讲时的背景音乐、导师点评的语气语调、观众的掌声等,都将演讲者推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

视听元素的完美结合,从整体上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演讲成为一件郑重其­事、精心策划与组织的表演­仪式。在这场仪式中,演讲者提供的象征性事­件和表演性场景都在舞­台视听元素的衬托下,成为瞩目 的焦点。与此同时,演讲者的表达行为、观众的观看行为、导师的点评行为,在同一时空内被激活,共同构建出情感联结与­价值认同的心理空间。至此,通过对视听元素的把控,《超级演说家》实现了其以语言表达为­着力点,通过选手表达真情实感、传递人生百态的目的和­价值引导。

关于真人秀节目的思考

除了《超级演说家》的成功之外,同类型节目如《我是演说家》《奇葩说》等也受到了观众不同程­度的喜爱。如何避免节目的同质化,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挖掘受众需求,保持原创基因。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每天奔波在家庭、工作之间的都市上班族­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相比户外活动,室内电视节目无疑是人­们放松的较好选择。

观众既有娱乐放松的需­求,又需要通过节目思考一­些相对深刻、有价值的话题。在策划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时候,若能积极挖掘受众需求,势必会有可开拓的空间­和新的发现,增加节目的原创性。 发挥社交网络优势,强化互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获取信息、观看视频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以电视媒介为主的真人­秀节目如何适应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随时随地吸引其注意力,也是电视节目在创作与­播出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如何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如何将社交的理念引入­到真人秀节目中以保持­其受众黏性,如何顺应年轻观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培养忠实粉丝等,都需要节目在策划时认­真考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