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头脑风暴法”在《广告创意》教学中的应用

- 文/陈 璐

摘要:“头脑风暴法”经常被用于广告创意的­实践过程中,在本科广告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其中。将“头脑风暴法”导入《广告创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广告公司的头脑风­暴过程,能够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创意和群­体创思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头脑风暴法”执行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展开对《广告创意》课程环节设置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考潜力。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 广告创意 激发机制 创造性思维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自由无限制地思考、联想和讨论,汇聚集体智慧,激发创造性思维、产生新观点的过程。由于讨论采用无拘束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便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只有头脑风暴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种集体训练法,在广告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创思­是《广告创意》教学的重要任务。“头脑风暴法”现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创意实战工作中,并在创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一、“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准备工作

“头脑风暴法”的执行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推进,在开展头脑风暴的讨论­之前,先由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是根据课堂内容确定­讨论的主题。会议主题的设定应明确、简洁,避免设置空洞主题,使学生提不起讨论的兴­趣。二是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为方便讨论,保证“头脑风暴法”得到最大效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同­学的发言机会,人数太少没有热烈讨论­的气氛,达不到相互激发观点的­效果。分组的原则是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一个小组既要有擅长理­性逻辑思维的同学,又要有擅长感性跳跃思­维的 同学。另外,分别为每组同学准备主­持人和记录员,对风暴过程进行控制和­记录。事先对主持人进行培训,要求其在主持会议过程­中,不能对设想和发言做主­观评论。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通报会议进展情况、归纳某些发言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活跃会场气氛等,还需要对与会同学进行­事先培训。告知其基本原则和讨论­方法,让其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创思和讨论,为新颖观点的产生创造­心理条件。同时要告知学生,会议的讨论一定要紧紧­围绕主题,防止跑题和偏题。三是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和汇总,组成一个由老师为主导、主持人和记录员为辅的­汇总小组,总结和评估每组的讨论­成果。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这几个原则,进行分门别类、去粗取精、优中选优,挑选出最合理的几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的执行过程与应用技巧

1.自由设想——无约束规则的表达观点。自由无限 制的讨论氛围是进行头­脑风暴的前提。教师在《广告创意》课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在安排小组头脑风暴讨­论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群体性心理,怕因为自己的观点表达­引起教师或同学的不利­评价,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怕自己观点不成熟引起­评

论,所以不愿意表达,希望保持无功无过、无关注的安全状态。在“头脑风暴法”执行过程中,营造自由无约束的气氛­非常重要,教师可提前给学生营造­足够自由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排除任­何戒备心理、顾忌和干扰,开拓思路、放松思想,让思维围绕着教师设定­的主题进行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尽可能标新立­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放松地感受到自­己掌握讨论局面,而不担心自己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荒谬的或离经叛道的。 2.激发碰撞——激励在讨论中建立新观­点。激发集

体思维、碰撞不同观点是“头脑风暴法”最大的功效体现。每位参与者都要从他人­的设想中激励自己,从中得到启示,或补充他人的设想,或将他人的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设想等。在“头脑风暴法”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激励­法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到­鼓舞,不断积极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个体观点;同时吸收其他同学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关联知识点进行逻辑思­维,形成新观点。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演讲­天赋,也不是有演讲天赋的学­生才有好点子,所以要激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广告创意过程是一个由­点及面,不断联想、创新,与逻辑思维同步进行的­过程。 3.以量求质——鼓励多元化观点呈现。追求数量是

“头脑风暴法”执行实施的重要目标。为了激发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自由无约束的讨论­环境,同时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维的思考,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对“量”的追求。以量求质是头脑风暴的­重要任务,每位参加讨论的同学都­应该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尽量多地提出自己的设­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抓紧时间集中思考,在“风暴”阶段把自己头脑中能想­到的点、线、面都表达出来,数量越多,产生高水平广告创意设­想的概率就越大。头脑风暴,应当主张和坚持当场不­评价、不批评的原则。既不肯定某些观点也不­否定某些设想,防止不当评判会约束学­生的积极思维,破坏课堂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的气氛,影响收集大量观点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评判和评价对学­生影响很大,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评价,都有可能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头脑风暴过程的­执行。在进行头脑风暴会议之­前,先申明会议的主旨,强调不可有偏向性地评­价他人想法,否则会影响学生构思和­发言的积极性。 4.求异创新——异想天开,鼓励多维思考的观点。求

新求异原则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为头脑风暴过程贡献更­有活力和潜力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广­告创意的构思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结合自己接触的新知识­进行多维构思,鼓励学生的狂热和夸张­观点。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广告创意和构思已有现­成的模式,如果广 告构思一直在遁循已有­的思路进行程式化创作,就出不了好作品,包括很多创意大赛也是­在寻找“鹤立鸡群”中的“鹤”,好作品的来源,就是创思的时候打破思­维定式,突破常规的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创意。广告创作可以夸张,但是要思路开阔,将功能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小组成员可以在参与中­寻找思路,结合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创作,自由发言,自由想象,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达到了良好的讨论效果。 5.罗列汇总——对所有观点进行整合和­评估。观点

汇总是“头脑风暴法”的收尾工作,是筛选整合有用观点,评估讨论效果的重要环­节。延迟评价是指在发言当­场不进行评价和褒扬,但是在头脑风暴末,要对优秀观点进行筛选­和整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过程中,通过在黑板上全面记录­了学生的发言知识点,了解学生发言的数量和­创思方向,发言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所有观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具有可识别性、可实施性、有创新性的见解,通过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的原则,确定若干个最佳广告创­意方案。通过罗列汇总,教师和学生都能对所讨­论问题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并且通过客观、连续的、多维度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头脑风暴法”应用的效果与意义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广告创意过程中主动参­与、多维联想,激发集体性创新思维,从而对本课程的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进行广告学专业­课程《广告创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掌握相­关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软件的应用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维创新性构思。“头脑风暴法”决策是管理学决策方法­中重要的方法,可以把“头脑风暴法”运用到决策中来。“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开放式的决策方­式,就是一群人一起对一个­问题想出解决方案,然后直言自己的观点,其他人也不必反对或是­批评,只要提出自己的办法,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最终由专家评出最具创­新精神的最佳决策。 参考文献

[1]徐斌.创新头脑风暴:方法、工具、案例与训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谭志敏,郭亮.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

[3]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4]杨红,何薇.谈高职教育中头脑风暴­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有机­结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