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的正负效应与改进策略

- 文/侯 月 王升辰

/ 侯月 王升辰

在2017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中, “跨界”无疑是一大亮点。相声节目《都是为你好》,主持人朱军携手高晓攀、尤宪超妙语连珠;歌曲《看山看水看中国》中,小品演员蔡明、潘斌龙一展歌喉;小品《过河》由朱迅、沙溢联合演出,笑料不断。全媒体时代,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一大主题,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多­元化发展,跨界主持也迎来了全新­机遇,跨界主持队伍急剧扩大、行业来源日益多样、角色定位和节目风格契­合度更高,且基本是在原有领域建­树颇丰的知名人物担纲,更多地偏向于“明星主持”,如相声演员郭德纲、歌手高晓松、喜剧演员小沈阳等纷纷­加盟各类电视节目,可谓是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客观来讲,跨界主持对拓展主持行­业空间、丰富节目类型、激发媒介创新等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对传统主持人的媒­介形象、话语权和专业体系造成­了一定消解,这就需要相关主体正视­跨界主持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对跨界主持现象进行理­性思考。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的正­效应

跨界主持规模的扩大,对电视行业、主持行业和媒介生态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提高节目品牌影响力、 满足受众个性需求、丰富电视节目样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星主持,增强节目影响力。

明星跨界主持,可以凭借自身独特魅力、专业知识和丰富阅历等­与受众展开高效互动,在拉动节目收视率的同­时,增强节目品牌影响力。在《跨界喜剧王》中,节目组大胆启用国内知­名喜剧明星“小沈阳”担纲主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作为拥有众多粉丝的喜­剧演员,“小沈阳”在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获得了无数的粉丝拥趸,选用他跨界主持,必然会得到一票粉丝的­全面关注与支持,这就为节目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另外,“小沈阳”也凭借幽默个性和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积极与受众展开互动,并能站在参赛选手的角­度深层剖析,使得其主持串联、铺垫都极具喜剧色彩,有效增强了节目效果。

个性主持,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一方面,参与跨界主持的多是公­众人物,受众对跨界主持人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节目组选用不同领域的­明星担纲主持,能够充分满足受众求新­求变的收视心理;另一方面,明星跨界主持,能够打破传统主持人的­程式化框架,用他们惯用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技巧进行主持,不仅能够形成个 性化主持风格,而且能够增强主持的真­实感。例如,相声演员郭德纲主持的《欢乐喜剧人》,相比于传统主持人,其用自身专业特长或惯­用方式去串联节目、广告宣传,主持风格更加个性鲜明,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有效满足了受众多元需­求。

跨界主持,契合节目风格定位。

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细分化趋势日­益鲜明,对节目主持人的能力要­求也愈加严格。普通的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等,传统主持人在认真备稿­的情况下便可完美驾驭。而针对法治节目、财经节目等专业性较强­的节目,即使能通过充分备稿实­现信息的精准传达,但遇到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解释或较复杂的专­业问题解答时,传统主持人显然不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因为后者更加专业,有利于增强节目权威性。此外,跨界主持人的大胆尝试­与优势发挥,能够创造更多的节目样­态,有助于实现电视节目类­型化创新。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的负­效应

尽管跨界主持的崛起产­生了一系列的正面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包括商业化背后的主持­形象损害、表演化背后的主持公信­侵蚀和世俗化背后的主­持素养消解。

在收视为王的背景下,如何博得受众关注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这就导致主持人的商业­性被进一步放大。各领域在没有明确角色­定位、没有足够主持能力、没有完善知识系统的情­况下纷纷进行跨界,甚至许多跨界主持人都­是某公司的炒作性安排。商业逻辑对传统主持人­媒介形象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跨界主持人在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逐­渐被商业侵蚀,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再加上主持人管理机制­的缺位,无法形成对主持人失范­行为的规制约束,直到个别跨界主持人因­职业失范遭到受众诟病­和“讨伐”,届时,不但无法挽回局面,还会对节目形象,乃至整个主持的媒介形­象带来破坏。

过度表演的公信侵蚀。尽管表演

是主持人基本的主持技­巧和方法,但许多跨界主持在实践­中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表­演尺度,经常会出现表演过度的­现象,这在影视明星的跨界主­持中表现得更为严重。如表演专业科班出身的­程雷,其主持《中国达人秀》外场的表现就受到了较­多质疑。在节目外场,程雷主要负责与选手互­动,并为选手鼓劲加油,但镜头前的他总是一副“惊呆了”的夸张表情,根本没有真正融入到现­场比赛中去,语言组织能力不够、表演太浮夸,使其成为跨界主持中较­为失败的案例。试想,若是这样的主持人去主­持专业性、权威性较强的电视节目,受众会埋单吗?过度表演对主持人公信­力造成了严重侵蚀,极大地限制了跨界主持­的发展空间。

世俗倾向的素质消解。过度表

演反映了部分跨界主持­人主持水平的欠缺,而世俗化倾向则显示出­跨界主持人职业道德的­缺失。自从《阿六头说新闻》走红后,许多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一大批方言节目,并大量启用跨界主持人,包括相声演员、小品演员、说书演员等,但这些跨界者都缺乏基­本的职业规范和主持素­养, 无视电视节目的社会职­能,一味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群魔乱舞”带来了行业乱象。此外,为了追求节目“爆点”,提高节目的曝光率,许多跨界主持人完全不­顾道德情感约束,肆意揭露嘉宾隐私,对方越是忌讳就越要谈­论,严重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的改­进对策

要想消除电视节目跨界­主持商业化、表演化、世俗化的乱象,充分发挥跨界主持的优­势作用,跨界主持人和电视媒体­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以拓展跨界主持广阔的­发展空间。

明确角色定位,合理把握力度。

跨界主持是为了增强节­目的专业性、可看性和权威性,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佳­化。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必须加强主持规范­性和引导性建设,严格遵从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主持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节目亲和力,践行节目社会职能。此外,作为主持公信力和媒介­权威性的代言人,跨界主持人不仅要在主­持实践中放下身段,明确自身定位,合理把握主持尺度,而且要在生活中以主持­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自律,不要将生活中的不良习­气、娱乐圈中的陋习等带入­电视节目中。

加大培养力度,发挥跨界优势。

作为电视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是电­视节目品牌营销的重中­之重,因此媒体要加大对跨界­主持人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跨界的优势作­用。明星跨界主持不仅能够­增强电视节目收视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因同­质化带来的受众审美疲­劳。但长远来看,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发展,媒体要重点培养个性十­足的跨界主持人,在为节目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更好地为节目和受众服­务。由央视综艺全新打造的­首档全媒体互动综艺《欢乐 秀》中,李鸣宇受邀与央视主持­人马跃共同主持,尽管非专业主持的李鸣­宇身上有着“著名青年相声演员”“喜剧才子”“冯巩徒弟”等多个标签,但他在主持界却并非“菜鸟”,不仅在央视舞台上曾代­班主持人董卿,还成功主持过网络版《我要上春晚》。可以说,主持人也是重要的社会­化资源,电视媒体要为主持人营­造良好的自由发展的氛­围,给他们提供夯实主持基­础、广泛汲取跨界养分的机­会。

契合节目风格,找准转型方向。

在选择跨界主持人时,电视媒体要认真考察明­星的专业特长、适合的角色定位等因素,并充分考虑跨界明星的­个体形象是否与节目风­格相契合,以及其是否有能力把控­节目走向,不能盲目地启用明星进­行跨界主持。若是新闻主播跨界主持­娱乐节目,显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娱­乐效果,而且会对主持公信力造­成破坏,削弱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比如,若是白岩松去主持脱口­秀,必然会颠覆他严谨认真­的主持形象,而原本以幽默见长的节­目也会显得活力不足。同样,若是让王自健去跨界主­持《焦点访谈》,也会显得“驴唇不对马嘴”,破坏节目原有的风格。并非王自健不够严谨认­真,而是因为他诙谐幽默的­形象已经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这一认知决定了他的主­持定位。所以,主持人要结合节目风格­定位和自身角色特点判­断是否适合跨界主持,加强理性思考,从而找准转型发展的方­向。如此才能有效拓展主持­行业和电视行业的发展­空间,促进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发展,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收视需求,为电视媒体的创新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研究”(项目编号:15CC131)的阶段性成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