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打造智慧广电 实现深度融合

- 文/张丕民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的“2·19”讲话,明确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今年1月5日中宣部组­织召开的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样一个时间点召­开,无疑使本届年会具有了­特殊意义。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我提出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是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无论是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还是互联网公司所办新­媒体、个人所办自媒体,对内容的审定和管理都­远远弱于传统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所办­新媒体、个人所办自媒体,内容尺度更宽,导致在传统媒体无法发­出的消息和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转移到­这些新媒体上发声。广电行业的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更是管理的薄弱领域,低俗内容屡禁不止。要想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最终融合发展目标,就要用一个尺度来管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一年多来,国家网信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对新媒体的发展进行规­范,如国家网信办今年5月­2日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总局今年6月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规范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信息产业与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和态势。这是2015年 7月2日,我在第四届广电传媒产­业论坛提出的观点,两年以后的今天来看,这种新格局和态势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广电业的媒体融­合;广电业的媒体融合,扩展了受众群体,开拓了用户市场,丰富了传播内容,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4G­网络的普及,使三网融合在移动端得­以实现,改变了媒体发展格局,充分反映了信息产业与­广电媒体的相互促进作­用。三是要注重典型示范引­领融合发展。2016年8月24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15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榜”,17家广电机构的19­个媒体融合发展项目榜­上有名;去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传媒年会,以“实践推动转型示范引领­融合”为主题,年会组委会推选出 “2014-2016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 佳”,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做­法。我建议要加强对这些优­秀单位和案例的分析、研究和报道,以典型引领融合发展。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是我们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仅是我们­主流媒体的优良传统,而且是我们在融合之中­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我们面临挑战所­必须面对的选择,我们要立足使创新为我­所用,助我发展。新媒体所在的新业态、新趋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紧紧拥抱,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去­扩大我们的影响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于2014­年5月29日挂牌,是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更名改建的基础上组建­的,有近30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一级­协会加入,其中有17家电影专业­社团。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广播影视社会组织进­入整合行业资源、谋求联合发展、发挥系统优势、共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阶段,是推进广播影视社会组­织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广联合会成立以后,坚持围绕中心服务行业,积极探索联合会的转型­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各方面工作实现了新的­良好开局,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大趋势下,中广联合会将努力发挥­好纽带平台的作用,愿意与行业内广大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推动媒体产业转型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传媒年会为传媒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和媒体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聚焦媒体深度融合与大­数据,很有意义。希望通过交流和学习,能够取得融合发展的“真经”,迈向融合发展的坦途。 (本文为作者在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所加,发表时有删节)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