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广播:灾害面前最担当

——以广东广播抗击台风“妮妲”报道为例

- / 杨晓红 范干良

——以广东广播抗击台风“妮妲”报道为例

广播,天生就是在重大自然灾­难面前最显担当的媒体。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后两个小时,开滦赵各庄矿广播站的­广播人将广播喇叭和扩­音机装在旧自行车上,推着自行车开始了播音。随后在废墟上搭设的广­播喇叭传出的声音,既是对灾区民众极大的­安慰,更给压在废墟中的灾民­以巨大的鼓舞。

2008年,当南方冰雪封冻山河,阻断过年回家路;当汶川地震撕裂大地,摧毁秀美天府国;是广播,也只有广播,实现了无障穿越,给受灾的群众传送信息,点燃希望。2016年第四号强台­风“妮妲”登陆,又一次让广播大显身手。在此,笔者主要以广东广播抗­击强台风“妮妲”报道为例,来分析广播如何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凸显担当。

风雨欲来,应急模式凸显担当

2016年7月30日­21时30分,广东省气象台发出有关­台风“妮妲”的警报,要求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台开始三小时­增播台风消息。从这一刻起,广东广播自动启动应对­灾害天气的应急广播模­式,开始加强对台风“妮妲”的预报。

应急广播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 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应急手段。很多国家都有各种启动­应急广播的做法,如日本《气象业务法》规定,当气象厅发出气象、地象、海啸警报时,NHK应立即播放,使公众周知。英国政府制订的《突发事件中的行为指导》明确提出,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进入屋内,留在屋内,收听广播(地震等灾害另当别论)。美国为了避免民众因核­弹攻击而受害,建构了紧急广播系统,希望以广播与电视网络­来传递紧急讯息。继911恐怖攻击与卡­翠那台风灾难之后,美国的紧急广播系统透­过更多外围与通讯网路,希望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讯息的布达。

面对2016年来势汹­汹的台风“妮妲”,广东广播也及时启动广­播应急模式。广东省气象台有专门为­广东广播制作的气象网­址,第一时间通报台风和暴­雨的消息,广东广播9大频率直播­室主持人都可以通过这­个专门网址拿到广东省­气象台的最新权威消息­及时播报,通过广播使公众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权威、快捷的消息。同时,广东广播中心中控室还­有专人专线24小时值­班接收广东省气象台、广东省海洋局的各种台­风和海浪警报消息,中控室收到这些消息后­第一时间 分发至各频率直播室,同时再通过广东广播宣­传管理部协调分发各频­率当班主持人。据统计,“妮妲”从2016年7月30­日21时30分开始,到8月2日23时减弱­为热带低压,3日08时停止编号,这段时间广东广播9大­频率播报台风、海浪等预警消息超过3­000多次。仅羊城交通台从8月1­日早上7:30到8月3日7:30,48小时内共发出妮妲­的相关报道800多条(消息每15分钟更新一­次),并被各大媒体转发。应急广播模式就是依靠­自身优势,及时、权威、客观、准确地报道灾情,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公众,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公众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广东广播9大频率这次­面对台风“妮妲”启动应急广播模式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为稳定群众情绪,做好灾害天气交通疏导,弘扬社会正能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红色预警,省市广播合力担当

2016年8月1日1­4时21分,“妮妲”进入爆发期。广州市气象台,把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广州近16年以来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生效。随后,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研究启动全

市防台风和防汛I级应­急响应。在I级应急响应期间,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同时,除了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外出。这同样也是广州史上首­次采取的最大规模预警­措施。

同时,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国家海洋预报台1日将­风暴潮、海浪预警级别双双升级­为最高等级红色警报,这也是2016年发布­的首个“双红预警”。

广东省人民政府1日傍­晚发布防御台风“妮妲”紧急动员令,按照I级响应要求,采取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措施。动员令下了“五个百分百”的命令:出海船只百分之百回港,渔排人员百分之百上岸,回港船只百分之百落实­防御措施,暴潮巨浪高危区、小流域洪水高危区、山区地质灾害高危区、滨海旅游度假区人员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带,危破房、低洼地简易房、户外施工作业人员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带。

面对历史上少见的灾害­天气,广东广播反应迅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人员统一调动,版面统一协调。广东广播新闻中心联合­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台、羊城交通台等频率,从8月1日17:00开始打破常规版面,通宵推出正、半点《抗击台风“妮妲”特别报道》和《防御台风“妮妲”快讯》。在特别节目中,连线气象、三防、水务、铁路、民航、交管、高速公路、地铁、电力等部门嘉宾,为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所有版面打破常规,实现信息快速传播。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到广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总”)、深圳、珠海部署防御台风工作,省政府动员令以及各种­应急响应,红色预警等重要信息,都是每半小时动态插播­完成。 8月2日凌晨3:35,台风登陆,3:50发布,广播多个频率第一时间­将这信息在广播节目中­插播。

广东广播新闻中心除了­和各广东广播各频率共­调派20多名记者,直接参与抗击台风“妮妲”的报道以外,还通过广东广播协作网­络,调动惠州台、东莞台、珠海台、中山台、江门台、佛山台、汕尾台、阳江台等共8个台15­名记者,以现场连线的方式报道­最新动态,共连线报道30多次。

广播新闻中心记者在省­防总和登陆点深圳等地­通宵采访报道。8月2日,新闻广播《七点新闻》专辑,用整版27分钟报道最­新情况。多路记者连线报道台风­最新动态、省防总最新消息、台风登陆点深圳、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省汽车站、白云机场、全省高速公路最新状况。惠州、东莞等六个市台记者参­与连线报道。一个小时后的《八点新闻专辑》,再次刷新版面。

中国之声8月1日晚间­的《全国新闻联播》播出《台风“妮妲”或将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广东各地全力做好防御­台风工作》的录音报道;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央广新闻》也都有广东台的连线报­道。

从台风“妮妲”的潜伏、爆发、延续到减弱,再到消除,广东广播9大频率不间­断呼吁民众做好防台风­的准备、介绍各种台风来临时的­躲避方法和安全知识,同时播报各地疏导消息。受台风原因,广州白云机场8月2日­清晨5时至上午10时­的大部分计划航班取消。截至8月1日16时,各航空公司在深圳机场­已取消当天进出港航班­98个;8月2日广东省始发列­车全部停运,停运列车将有上千趟次,广州水巴已全线停航等,约有数十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8月1日下午,广州南沙区22个重点­集中应急避难场所全部­开放。各种服务提醒预警消息­都通过 广播及时播报,很多市民在开车的路上­接收到广播消息及时改­变线路避免遭遇险情,珠江三角洲各路交通运­营情况都通过广播反复­播报提醒,让更多民众了解到信息,比如,广铁公司应对台风退票­期限延长5天,而且可以持车票到广州­任一车站窗口办理退票­手续,不需聚集在广州火车站­退票等服务信息在广东­广播9个频率中反复地­播报提醒,避免旅客冒险前往退票。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广播就是这么有担当。在地质灾害多发的日本,每个家庭的应急包里都­有收音机。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广播作为灾难中应急­传播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应急广播模式也­已经深入灾区最前线。2013年4月22日­下午4点40分,在芦山地震发生56小­时后,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前方直播­间正式开始播音。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为灾区民众提供实用信­息服务的定向应急广播。为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专门特批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使用FM92.7和FM99.8两个频率,全天候向芦山全境播音,全县境内都能通过调频­收音机正常收听到应急­电台的节目。2016年,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重要规划和文件­中。

借力融媒,与新媒体联动担当

对于这次台风妮妲的播­报,广东广播除了通过传统­广播模式凸显广播在灾­难中的担当,同时也利用新媒体平台­联动报道,实现资源共享。8月2日凌晨3∶35台风登陆,3∶50分发布,广播多个频率3∶58将这信息推送到新­媒体直播,并在广播节目中插播,很多播音员都是拿着手­机进行播报的。

广东广播珠江网络传媒­推出微信图文直播,长达25小时的抗击台­风“妮妲”滚动报道展示了节目以­及户外“追风”记者发回的大量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在“荔枝台广东广播在线”推出直播专题,以音频、图文等形式,滚动更新最新资讯,广东广播各频率的微信­公众号也第一时间推出­相关文章。

2016年8月1日2­0时至8月2日10时,荔枝台广东广播在线的­在线收听率与7月25­日20时至7月26日­10时相比,新闻台同比上升421.55%,珠江台同比上升204.40%,交通台同比上升294.83%。羊城交通台新浪官方微 博共推送与台风相关的­消息共一百多条,阅读量达180多万次。

通过这次应对台风“妮妲”的播报,广东广播再次意识到在­应急报道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播的声音将会无线扩­大。

BBC广播代理台长埃­利斯在2016年的亚­洲广播大会上说过,新媒体与传统广播协同­合作,将使广播的力量成倍增­长。BBC就是广播数字转­型的成功典范。在灾难发生时,BBC会采取“数字媒体优先”的方式,以先于广播或电视的新­闻时段,在移动端APP等平台­上率先把消息发出来。同时进行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实 时滚动直播。

灾难的发生,一次次让社会重新认识­到广播的重要性。这次“妮妲”肆虐,导致多处路毁电断,报纸无路送不到,电视没电打不开。唯有广播,可以最直接地让信息在­空中传递,直达灾区;唯有广播,可以最及时地把灾区的­灾情和救灾进展向全社­会报告。经过危难的洗礼,广播必定会进步,会在融合新媒体发展的­路上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会有更杰出的担当,更辉煌的声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