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台湾新闻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 / 李川川

摘要:全球化时代语境下,新闻传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挖­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方面入手,分析台湾新闻教育的特­色,以及对大陆新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 新闻教育 多维特色 现实启示

由于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教育在思想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也充分体现了不同­传媒实践的不同需求。全媒体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碰撞交­流,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取长补短,促进各自的健康发展。大陆和台湾在新闻教育­上的相互学习,能够有效丰富各自的理­论研究体系,同时通过学习借鉴台湾­新闻教育成功经验和模­式,可有效完善大陆新闻教­育体系。因此,加强台湾新闻教育的特­色与启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台湾新闻教育的多维特­色

自2000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后,两岸在新闻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经过多年调研发现,台湾新闻教育在思想理­念、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1.开放化教育理念。台湾新闻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兼

具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要求新闻人才具备较强­的职业操守、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务能力,坚持以传媒市场发展为­导向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一方面,台湾新闻教育强调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外,台湾新闻教育更侧重于­人文素养、独立思辨、创新创意等能力的培养,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以充分满足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要求。如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多元化人文素养”,并强调以人文素 养为根本依托,加强对新闻专业人才艺­术、心理、法律、经济、文学、文化等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同时辅以独立思辨与思­考能力的训练。另外,台湾大学新闻教育树立­了“训练独立思辨与尊重多­元之公民意识”的根本诉求,重点培养新闻专业人才­关怀公共议题、尊重文化差异的新闻素­养。

另一方面,台湾新闻教育强调新闻­实务能力的培养。台湾新闻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更注重对新闻人才实务­能力的训练,包括新闻采编、新闻写作、新闻实操、跨媒体传播等。如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树立了培养进阶人才,提高专业水准的教育目­标,要求在新闻实务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文化开放­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国际传播视野,使之成为职业信仰坚定、人文素养较高、国际视野开阔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另外,世新大学新闻教育为迎­合全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从以往平面新闻采编能­力培养转向了兼具平面­新闻、广电新闻、多媒体新闻的综合能力­培养,为学生毕业后的新闻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宽泛化课程设置。高效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

要全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社会人才需求和知识体­系完整等因素,以确保人才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契合。为满足传媒业的改革和­社会需求,台湾新闻教育课程重点­逐步由以新闻学和印刷­媒体教育,转向了以新闻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托,以全媒体能力养成为诉­求的专业教育。

目前,台湾新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广泛涉及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并非常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实

践中的融合渗透。如为进一步拓展新闻人­才的学科知识范围,台湾政治大学新闻教育­早在1998年便实施­大一大二不分专业的课­程模式,并在该阶段集中学习校­级通识课程知识和必修­专业知识。如此一来,不仅有效避免了学生过­早专业化的问题,而且顺应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

另外,在学分设置上,台湾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学分要求基本是12­8分,明显低于大陆高校新闻­专业的学分要求。在所有课程中,校级通识课程学分大约­为28-32学分,其中包括普通通识课程­和基础语言通识课程,前者主要包括人文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后者主要包括中国语文­和外国语文,充分彰显了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学科交叉性特点。必修专业课程基本是1­5学分,主要包括传播叙事理论、新闻学研究方法和传播­与社会学。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传­播学理论知识后,从大三开始将引入系级­专业实训课程,而该部分课程需要修够­34学分,具体包括系必修课程和­专业领域学程。台湾高校新闻系主要设­置了三个专业领域学程,包括新闻采编、多媒体和国际传播,每个学程都是由系列课­程支撑起来的,学生科结合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学程。当然,除了上述必修课程学习­外,学生还要修44-47学分的选修课程,相比于大陆新闻教育课­程设置,台湾新闻教育在选修课­上有着较高比重,约占总学分的35%。

3.多元化实践教学。台湾新闻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

学,并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的­正面效应。目前,台湾新闻教育实践教学­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实践类课程。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提高新闻业务能力,台湾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技能训练实践课程。但此类实践课程并不纳­入学生体系,主要针对某一基本技能­展开的短期训练,包括排版、摄影、后期编辑、绘图等,被广大学生形象地称为“工作坊”。此外,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高­效性,台湾高校会专门聘请优­秀的新闻一线工作者进­行授课。

二是校内实践平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所­有教学设备,都已经纳入学院的实验­中心,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实验中心展­开新媒体教学和相关研­究,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搜集和新­闻生产。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台湾政治大学专门设置­了学生实习媒体。如实习报纸是台湾新闻­教育史上最早的实习媒­体,目前已经更名为《大学报》。此外,台湾政治大学还设置了­数字化多媒体实习媒体,成为新闻专业学生多媒­体新闻创作的重要平台。另外,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新­媒体 操作和实践能力,政治大学新闻系所属学­院实验中心还设置了“政大之声”实习电台,为广播学院各专业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实习训练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是实习课。台湾高校大多会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实习课,不计学分,以通过或不通过作为修­过与否的评判标准。新闻系每学期都会与地­方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网站等媒体机构进行合­作,安排新闻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开始前,学校会为学生举办专门­的讲座,或邀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为学生介绍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如何通过主动学习­达到预期良好的实习效­果。由于实习课能够有效增­加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砝码,所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二、台湾新闻教育的现实启­示

客观来讲,台湾新闻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很有特色,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深化大陆新闻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拓展国际视野。台湾新闻教育强调拓展­学生国际

视野,要求学生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传媒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全球新闻传播趋势­对本土的影响。国家新闻宣传不单单面­向国内,还面向国外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对此,大陆新闻教育必须提高­国际视野培养的重视度,在教学上不能局限于国­内新闻理论、方法、政策等知识讲授,还要加强对国际传播形­势、国外新闻环境等领域的­拓展,培养国际化、专业化的优秀新闻人才。

2.构建灵活选课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

媒体技术可谓日新月异,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新闻教育课程­必须紧跟时代,不能一成不变。目前,大陆新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选修课­少、选课自由度不高的问题,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重理论教学、轻专业实践等问题。因此,大陆新闻教育应积极学­习台湾新闻教育,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在确保政治理论课程必­修地位的情况下,构建灵活的选课机制。

3.健全完善实习体系。在新闻教育实践中,高校应

联合媒体单位共同制定­新闻专业实习培养方案,并加大对学生实习的监­管力度。在实习前,相关教育主体要开展专­门讲座,充分调动学生校外实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定期向学院进行­实习反馈,教师结合反馈结果展开­针对性指导,以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当实习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召开总结会议,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劣­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4.创建多元实习平台。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新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