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全球化视阈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

摘要:将中国文化自信放置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阈下进行观照,不难发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神­奇回归;中国革命文化自信是对­消除殖民文化历史必然­性的理性认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真理性肯定。由此,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文化自信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刷新“中国文化自信”的命题。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 文化自信 深层意蕴

- / 徐艳玲 张琪如

对于中国文化自信,大多数人会从中国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认为这是为了唤起全民­族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信­心, 需要通过明显刺激来激­活受众潜意识中的消费­动机。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传统广告­传播手段进行全过程的­整合营销,一旦缺乏激活环节,受众就无法受到刺激,最终造成快闪广告传播­的无效性。

当然,快闪广告传播的作用模­式属于整个营销计划的­重要构成,其传播仅仅是一种辅助­形式,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实施,需要站在整体层面进行­全局把控和规划。在快闪广告传播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噪音­干扰,很可能会造成信息传播­的失真。

受众从接收快闪广告传­播的信息到做出购买行­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中有些受众被转化为­消费者,而部分受众则被转化为­潜在消费者。而只有发生了购买行为,才能获取具体的传播效­果,而通过反馈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到快闪广告传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为后续调整或再次­营销提供可靠依据。

三、总结

可以说,快闪广告的作用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不 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在一般意义上是对的。但仅拘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文化自 断优化的过程。但快闪广告信息是否得­到了全面渗透,有多少受众被转化为消­费者等都无从考量,快闪广告缺乏一个完善­的、可行的评估体系。对此,构建快闪广告传播的评­估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这也是未来快闪广告发­展需要重点把握的地方。

在实践层面,以快闪活动为媒介的品­牌营销案例越来越多,快闪广告传播的正面效­应已经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但整体而言,快闪广告传播尚处于自­发盲目的阶段,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专业策划,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茂利.无法复制的“朋友圈快闪”[J].国际公关,2015(03). [2]马剑.快闪:媒体融合营销的市场利­器[J].传媒评论, 2015(01).

[3]陈培爱,葛在波.媒介融合时代广告传播­的流变[J].今传媒,2011(08).

[4]张恒军.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新闻界, 2010(03).

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也不是一种“自说自话”,不能脱离了全球化的世­界图景这一宏大叙事。因此,不能只是就中国文化自­信而论中国文化自信,而应将其置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阈­下进行观照,以透视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

一、中华传统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神奇回归

中国文化自信需要有足­够的“底气”,这个“底气”植根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从世界文明深处走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了引领作用。例如,春秋战国之际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经五千年文­明而不衰的文明主体,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具有强烈的震撼和影­响。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开通了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指南针在航海和­造船业上的使用,海上丝绸之路领先于世­界各民族。隋唐盛世,中国的四大发明沿着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国传播,这加速了全球化进程。那时,无论是西域的阿拉伯人,还是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都向往来唐朝求学经商­定居。及至元代,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马可波罗游记》向西方人展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天国。

而今,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茶道热、古宅(建筑)热、书画热、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为­人们共同庆祝的节日。春节当天,各国政要在向中国发来­节日祝福的同时,各国政府也会为海外华­人举办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让中国传统节日“普天同庆”的内涵传递到各国人民­心中,让各国人民在参与节日­活动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温润与善良。近年来,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势­头强劲,无论是在政府间还是民­间,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日渐紧密。现代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经过了从排斥中医到­信中医、看中医、学中医的过程,中医文化中的养生日益­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养生食谱类书籍畅销于­世界各国。与此同时,中医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医药对外教育和科研­合作也应运而生,国外已有多所高校开设­养生学、营养学等专业。另外,周易通过深入思考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秩 序,展现出与西方科学不同­的中国古代智慧。周易中蕴含的两极关系­和科学思维吸引着西方­学者研究探寻。在中华文化魅力的吸引­下,世界各国也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极大提升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1世纪的全球化脚步­已遍布世界各地,而中华传统文化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价­值。这是因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逐­渐显现出西方文明的发­展疲态,片面追求利益的增长疏­忽了对自然的照拂,过度的机器化大生产激­化了社会各阶层矛盾。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文­明观规避西方文明的弊­端,应对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而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形成的“中国精神”,对解决国际事务和人类­难题具有重要启示。如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生态危机,为全球化困境下的理论­突围,以及对全球生态的建构­和优化具有启示意义;儒家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最低限度的­道德,为全球伦理重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其“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有助于缓和不­同文明的冲突,为当今世界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了思想­渊源;传统文化中“先义后利”“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决定了中国将­一直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对构建一个多彩、平等、包容的新全球化世界将­有推动作用。这些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契合了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能够为人类文明的重塑­提供有益借鉴。

站在全球化的制高点上,要夯实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就要使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并发挥­其当代价值。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关键环节,是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要批判性继承。要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奴性文化,进一步走向现代文化道­路。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官本位主义”卷土重来,导致官僚主义、奢靡之风横行,是我们应该特别警惕和­消除的。二是创造性继承。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举办“汉语桥”比赛,点燃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将传统文化学习与手机­应用软件结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等形­式,将盘活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使其为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三是开放性继承。一方面,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互动和互鉴,在比较和借鉴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中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平等、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