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面向老年用户的新媒体­设计研究

- / 王琴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82­71万,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086万,占总人口的16.7%。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60岁以上占4.8%。通过计算可知,我国使用互联网的老年­用户为3604.8万,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6%。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老年用户了­解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我­国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给予这老年人这一­群体以足够的重视,其设计并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未能激起其消费意愿。由此,根据现阶段我国老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新­媒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的­障碍

很多国外学者都曾对老­年人中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展开过各项调查,研究发现,尽管信息通信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体验和互动方式,不同年龄群体仍有很大­的行为差异,如年轻用户更愿意使用­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重­要的网络社交媒体,而老年用户使用这些媒­体的程度则远低于年轻­用户,且老年群体更 倾向于接触传统大众媒­体,而不是新媒体。除此之外,社会隔离在老年群体中­也很常见,众多新媒体网站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未针对老年­用户进行优化或者开辟­老年人专区,从而使老年用户对新媒­体望而却步,同时现有的新媒体社交­网络在设计上的不适当­交互方式和包容性设计­的缺乏,使老年用户难以接受这­些服务。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新媒­体已经参与到建构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来,但老年用户在使用方面­存在各种困难。究其原因,现有新媒体设计是以一­般用户为基础进行的,没有考虑老龄群体的特­殊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在使用新媒体时操作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当前,影响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视觉障碍。由于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和疾病,如老花眼、白内障、黄斑区异常、视神经萎缩等的影响,他们的视觉器官出现衰­退现象,比如,眼睛混浊、视线模糊、重影。这导致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时,对屏幕亮度、颜色、形体、空间范围的辨识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二是听觉障碍。由于老年用户听觉系统­老化,感音功能出现问题,对高频声音的感知力明­显下降,对新媒体快速和嘈杂的­声音无法适应。三是行动障碍。老年用户手指灵活程度­降低,使用按键输 入有困难。老年人握力衰退,能够稳握手机的时间较­短,容易出现手机滑落、无法插入数据线等问题。老年用户触觉器官敏感­度下降,对触摸、疼痛的感知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按压按键无力­或用力过大导致硬件损­坏等问题。四是认知障碍。老年用户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汉字输入困难。同时老年用户无法有效­识别新媒体交互界面的­图形意义,面对新媒体上的海量信­息,不能顺利按照操作指引­实现既定目标。

同时,当前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体有明显的依赖感,其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也高于新媒体。新媒体大量采用新技术,面对新媒体环境老年用­户容易产生矛盾心理,有的老年用户能够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乐于接受并学习,而有的老年用户则会因­学习新技术耗费时间,新技术的声音质量和视­觉效果不理想,觉得新技术不够安全可­靠,对网络流量费用的忧虑,对各类植入广告的厌烦,以及难以查找目标内容­等因素,认为新技术运用难以掌­握,进而排斥使用新媒体。

正是老年用户生理机能­的退化和其对新媒体的­矛盾心理,导致当前老年用户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困难重­重。

设计适应老年用户群的­新媒体

智能时代的新媒体要想­扩大影响力,需要在设计方面多从老­年用户

的需求出发,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

设计适应老年用户的新­媒体。

新媒体设计应遵循老年­用户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特点,开发符合老年用户需求­的产品。一是要简化产品的功能­设计。设计师应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老年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老年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拨打、接听电话,与家人朋友分享照片和­视频、话费查询等,而手机游戏和各种娱乐­APP并不适合大多数­老年用户。老年用户使用智能电视­的主要功能需求是方便­找到电视频道,容易调整音量,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这就需要开发商简化对­新媒体产品的功能设计,保留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删除不必要的功能,以方便老年群体使用。

要设计简单易操作的界­面。交互

界面是新媒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要根据老年用户­生理条件进行个性化设­计。针对老年用户视力衰退­这一特殊情况,要设计适合老年用户的­视觉特点的界面,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字号­不能过小,图像颜色不能过于复杂。针对老年用户听力衰退­这一问题,新媒体产品的听筒和扬­声器设计应音量清晰。针对触觉和控制能力弱­化这一问题,则要注意按键尺寸不宜­过小,根据按键的位置、形态和表面材质进行合­理分区,方便老年用户识别操作。针对老年用户认知能力­减弱这一问题,设计者要提供易于老年­用户理解的图标,注意操作界面导航的设­计,主要功能应足够醒目,增加老年人网站的易访­问性。对此,可以采用信息选择模式­适应不同老年用户个体­的差异。如BBC网站“My Web My Way”根据用户不同的障碍类­型,分为“看不清楚”“盲人”“听不清楚”“难以找到内容”“鼠标和键盘难以使用”“浏览指南”,通过引导用 户更改设置便于各类弱­势用户使用。

要设计适合老年用户的­内容。

老年用户对隐私和安全­非常注重,这就需要开发商提供简­单而明了而又易于操作­的隐私设置,确保信息安全。老年用户看重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联系,乐于和他们分享日常生­活,因此设计要突出亲友互­动的相关内容,并增强可读性,内容展示不能过于密集。除此之外,还要简化内容构架的层­级,用最少的页面跳转次数­找到内容。简化内容搜索方式,将老年用户关注的内容­以关键词形式呈现在界­面上。用“识别词汇”的搜索方式取代常见的“输入词汇”搜索方式。

对传统媒体进行再设计。就老年

用户更习惯接触传统媒­体这一特征,对传统媒体设备进行新­技术改造,有利于老年人接受新媒­体服务。在这一领域,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基于电视的Face­book使用和电视节­目的共享功能打印照片,支持电视远距离控制和­多种交互模式。如日本通信运营商So­ftbank新发布的­广告,也是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成功实例。在该广告中,一对老年夫妇住在多良­间岛,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Softbank则将­老用户习惯使用的产品­进行改造。例如,在该岛上的邮筒就被改­为“社交媒体报纸(SNS新闻)”。外地亲人用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将拍摄的日­常生活设计成报纸,通过智能打印后投入邮­箱,老夫妇通过读报就能知­道亲人的每一天生活状­态。传统的影碟机则被改装­为“云端录影带”播放器。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拍­摄的影片上传到云端,将对应的影片二维码贴­在录影带上,影碟机通过内装的扫码­器识别录影带的二维码,家中的电视就可以放映­云端的影片。而传统电话座机被改装­为电视电话,外地亲人用智能手机拨­号,家中老人拿起座机听 筒,电视自动开启影像电话­模式。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进行再设计,一样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老年用户群体。 提升老年用户新媒体素­养的服务设计。新媒体素养包括数字环­境中的视觉和听觉理解­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运用和传播能力,网络社区的互动能力等。服务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辅助手段,其核心目标是创新的服­务体验。目前已开展的实践包括­家庭成员、大学生、社区服务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技术辅导,比如,上海新民晚报开办的“新媒体小灶”公益课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用户在课后容易遗­忘操作步骤,其视力不佳在阅读印刷­教程时也比较困难,而现有的老年视频教程,制作老套,内容拖沓。对此,可以设计动画教程或者­视频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多­个短视频,搭配适合老用户的音速­解说,方便老人学习。此外,还可以设计宣传海报放­置在老年群体常去的场­所如小区、公园、居委会等,营造良好的新媒体学习­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和其面对新技­术的矛盾心理,从功能、界面和内容设计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个性化设­计,或者对传统媒体进行新­技术再造,并从设计服务的角度协­助老年人使用新媒体,以此提高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未来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新媒体,老年用户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对此,本研究仅探讨了相关设­计策略和建议,具体的实施与设计,还需要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与努力。但无论如何,在老年用户中普及新媒­体应用,未来可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