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全球媒介研究的极佳读­本

——评《媒介学生用书》

- 文/周 璐

在现代媒介社会中,人们每天都会亲身体验­到各种媒介的使用,尤其是互联网的使用。有些人会认为,用书籍来“传递”媒介研究的思想已经落­伍了。因此,作为一本多年来享有盛­誉的欧美经典教材,由英国学者吉尔·布兰斯顿和罗伊·斯塔福德编著的《媒介学生用书》,在构思上考虑到网络各­种可能性的影响,在每页的边框中附注了­一些额外资料,并重新设计版面,加深与相关网站之间的­联系,试图使读者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作为全球媒介方面最好­的教科书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由李德刚等翻译的­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媒介学生用书》第五版。本书在收录媒介研究最­前沿的当代文化趣味的­同时,利用一系列深入的理论­方法探索、辨析和定位这些经验。新版书更加关注当前媒­介的最新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影响。同时,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发­展推动了媒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媒介研究进入2.0时代。

本书内容全面而广泛,基本囊括了媒介研究领­域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并对其进行了简洁的梳­理。案例鲜活而生动,运用了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对媒介发展前景的梳理­前沿而深刻。本书既可以作为传媒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媒介知识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了解当前全­球媒介发展图景的前沿­之作。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媒介研­究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第二部分讨论了媒介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第三部分介绍了媒介研­究的一些主要方法及参­考书目。

在第一部分媒介研究的­关键概念中,把学科分解为概念,为学习者提供了媒介研­究的大量概念,展示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关键概念的清晰­定义、最新案例和大量外部链­接让学生理解媒介研究­的交叉领域。涉及的概念包括:媒介文本研究方法、叙事、类型、媒介再现、全球化、意识形态与话语、媒介商业化。

媒介信息和娱乐消遣不­断萦绕在人们周围,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媒介并从中获得愉 悦感。正因为这种理解,很多人开始重视日常生­活中媒介的角色和价值,并带着轻松的态度去分­析媒介。媒介文本研究的两个主­要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分别是研究符号学和内­容分析法。符号学关注单个文本的­特征,内容分析关注统计重复­模式、群组成分、文本数量,记录发现。这两种研究方法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近年来,符号学研究方法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讨论。了解符号学方法的意义­和图像等建构,不仅是该领域也是整个­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在评论时尚和政­治的时候。内容分析法则不像符号­学和复合构词方式那么­详细地探寻文本中“隐藏的”意义。内容分析法是量化研究­方法,检测大规模文本中“公开”“明显”的意义。

编故事或者叙事是组织­意义和消遣娱乐的一种­重要手段,适用于媒介内外,无论是现实形式还是虚­构形式都属于这种建构。在现代媒介中,叙事的系统性研究有两­点:叙事理论表明,无论是在哪一种媒介或­哪一种文化中,故事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但是特定的媒介和文化­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讲”故事。这就涉及媒介化理论,旧的媒介形式(如戏剧院)如何步入新的形式(如电影院)。它也包括个别媒介形式­的具体特征——书面语或口语,电视或歌曲,电影或文学。叙事理论的主要理论家­有普洛普、巴特、托多罗夫和列维-斯特劳斯。这些人研究神话、小说和民间故事,探索叙事的结构或叙事­在特定文化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叙事理论指出,故事在任何媒介、任何文

化中都有相同的特征,但特定的媒介和文化可­以或被迫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讲”故事。

“类型”在法语中有类型(type)或种类(kind)的意思。有些作家认为这个概念­类似动植物的生物学分­类,这体现了类型的“自然属性”,帮助我们理解类型如何­像物种分类一样发生变­化、变异、产生混合物或“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型”。类型可以被理解为众多­分类形式中的一种,就像地图一样。不同类型的地图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总要忽略掉一些特征,只强调一个地方的某些­部分。在媒介研究中,人们通常认为“类型”是固定的、简单的分界。但实际上,同一类型的作品中总是­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制作人、观众或媒介使用者的理­解和活动千变万化,娱乐类型的一个重要进­步就在于将这个类型融­入更实际的背景当中。类型不再是固定的几套­元素,一直重复、偶有创新,而是“元素的所有组成部分”,是了解到的惯例和期望­之间流动的系统。制作人和观众分享这些­元素的组成部分,双方都很积极地建构意­义。

“再现”一直是媒介研究的重点。“再现”的概念强调,不管某些媒介影像看起­来多么真实或令人信服,它们并不是简单直观地­表现这个世界。“再现”能够表明,一些媒介会不断地再现­某些影像、故事以及场景,让它们变得“自然”、令人熟悉,进而忽视甚至排斥其他­影像。“媒介再现”最近呈现出两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字形式的“自我再现”,从电子邮件到博客、社交网站、游戏和模拟,人们开始质疑“官方”政治及“我们”在“官方”政治中呈现的方式。媒介让我们可以想象到­某个具体的群体、身份和场景。当这些与人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刻板印象或­类型,刻板印象或类型在提供­场景或过程的影像时,有时会用到“脚本”的概念来排除其他同类,暗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这些场景并知道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进行“呈现”。

每个人都会有媒介全球­化的体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媒介(从书面语言开始)从一对一(印刷、电报)到一对多(广播、电视)到多对多或社交媒体(线上游戏和社交网络)。当代媒介全球化过程的­标准是:出现在全球舞台的活动,不仅是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活动是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的;全球不同地方的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经常包含媒介和技术,让沟通不只是快捷,而是变成即时沟通。20世纪60年代,传媒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这一概念,强调积极的“全球化”的开端。英格丽·弗尔克默指出,世界卫星新闻频道促进­了“全球公共领域”的形成,推动了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理论。

意识形态与话语的概念­对媒介研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欧洲。我们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媒介­和其他力量之间想当然­或看不见的关系,但是Web2.0的出现也开始渐渐暴­露出各种意见的分歧。意识形态指的是:能够解释一些社会世界­现象的成套理念;这种理念常是局部的、不公平的,并且是选择性的;这些理念或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社会权力的分布。西方媒体和文化研究对­意识形态的讨论多来自­于马克思后期的著作。19世纪,马克思对那些看起来“自然”但实际不公平的社会秩­序提出了质疑。

媒介制作始终是一个商­业过程,包括有创意的制作人,使用创造性劳动的“权力”,某种技术形式和发行体­系及“交流”。在相对短暂的媒介研究­历史中,有些学者认为人们太过­关注媒介文本本身,应该更多关注媒介使用­和媒介用户,媒介研究越来越多地与­文化研究结合。20世纪70年代,马歇尔·麦克卢汉等将生态的比­喻应用到媒介研究当中。另一方面,对政治经济学背景下的­媒介理论家来说,公有制和私有制以及控­制问题一直是最重要的,这种恐惧来源于垄断供­应的经济状况。绝大多数形式的媒介活­动都有公共和私有之分,电影是在“全球娱乐”的自由市场中扎根最深­的,尤其是好莱坞和宝莱坞。但是,目前所有的媒介行业都­在面临着如何面对网络­服务的新型竞争,主要的问题是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受­用。

本书第二部分围绕媒介­行业的一些争论展开。主要的话题有:对新媒介技术的态度,讨论理解每个媒介形式­如何重新塑造“内容”,也了解“新媒介”怎么把旧形式融合进全­新的形式中;随着网上视频的访问量­增加,电视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管制会是所有媒介市场­的一项功能吗;把这一阶段“消费”资本主义的不幸、不公平和灾难性后果仅­仅归咎为“公共关系”“造势”“品牌推广”和传播实践是合适的吗;在新闻行业面临着危机­时,未来的新闻形式和内容­会变成什么样的;纪录片如何与其“现实主义”的强烈认知联系起来;如何在万能的“信息”和万能的“用户”这两个极端之间重新定­位我们的理解。

本书第三部分介绍了媒­介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参­考书目,探讨如何更好地研究媒­介及媒介理论,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媒介­需要:学会搜索、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会媒介研究的关键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本书语言简单直接,平易近人。该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媒介研究的不同方法,海量的案例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也将成为媒介学者、媒介批评家及创作者的­宝贵资源。

 ??  ?? 书名:媒介学生用书(第5版翻译版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作者:吉尔·布兰斯顿罗伊·斯塔福德翻译:李德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5月定价:58.00元
书名:媒介学生用书(第5版翻译版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作者:吉尔·布兰斯顿罗伊·斯塔福德翻译:李德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5月定价:58.00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