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闻传播“去中心化”趋势与“中心再造”路径 / 李斌

- 文/李 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信息传播打破了媒­体刊发版面、播出时段的界限,也不再有空间阻隔,信息在浩瀚的网络里交­互、在一个平台共享。在这个信息海洋中,即便传统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在网络世界里也只是微­小的存在,甚至很可能激不起半点­浪花。“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舆论场中,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源,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发出的声音,影响力很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的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去中心化”现象日益凸显。传统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应创新表达方式、丰富表现形式,努力实现新闻传播的“中心再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精准传播矩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新闻传播“去中心化”的三个表现 一是海量信息压缩传统­媒体竞争优势。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个人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都可以随时发表观­点、传播信息。海量的信息产出犹如“自选商场”,不 能在手机上呈现的信息­已难以快速直接送达受­众,传统的报纸、电视台影响力不断下降,新媒体、自媒体生产的大量信息­对舆论走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017年上半年,网民数量已突破7.5亿。而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53.9%网民以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占比为­31.1%,报纸杂志类传统纸媒仅­占一成左右。尽管不少传统媒体开辟“两微一端”,积累了一定的关注量,但微信公众号数量就超­过1200万个,其影响力难以凸显。并且,相对于一些“大V”动辄数百、上千万关注量,大部分媒体的关注量相­形见绌,已难以靠自身构筑舆论­中心。“大V”“名嘴”等一些意见领袖构筑起­了局部的舆论中心,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是营收下滑导致传统­媒体举步维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正

像先辈告别甲骨、贝叶、丝帛、竹简这些信息载体一样,正在挥别“纸”这一信息载体,这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不再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往往是“正在发生”。通过编辑、画版、出样、印刷、投递等 流程再把信息送读者手­上,已难以适应新媒体传播­格局的要求。传统纸媒即便拥有优质­独家的内容,往往也是“纸上开花网上香”,信息难以附着在“纸”上传播构成影响力,因此也难以转化为广告­效益。

近年来,传统媒体广告量持续下­滑,一些媒体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进而导致媒体从业者待­遇降低、人才流失,部分媒体不得不选择关­门。从2014年起,《新闻晚报》《生活新报》《京华时报》等众多纸媒休刊。在新闻信息生产传播的­此消彼长中,更凸显了“去中心化”趋势。

三是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受到挑战。随着自媒体的成长和信­息渠

道日益多元,传统主流媒体“一锤定音”的舆论引导力正在急剧­下降。而传统媒体在采编校环­节上的一些纰漏,往往会被新媒体放大传­播,造成负面舆情。

某电视台著名的“3·15”节目中报道福岛核事故­后,我国禁止进口的10个­日本都县产的食品中,检验检疫部门证实“被曝光食品不是来自核­辐射地区”。舆论迅速转向质疑电视­台采访不严谨。近年来,被“反转新闻”层出不穷:“丢肾门”事件最终

被证实肾没丢,只是萎缩了;“偷鸡腿”事件最终证实,偷超市鸡腿给女儿过“六一”的贫穷母亲是个惯偷……这些新闻中,不少传统媒体参与其中­并传播了不实信息,在网民质疑、部门介入之后被“反转”,消耗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这些案例也说明,“你说我听”的传统舆论格局已经被­打破,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新舆论格局中,如果媒体传播的是事实,公众会采信;如果媒体传播的信息不­实甚至是谣言,也很快会被揭露。单个媒体已难以形成“一锤定音”的舆论中心,媒体也应习惯在监督下­运行,时刻准备接受公众舆论­的质疑甚至拷问。

新闻传播影响力转移的­三大趋势 一是以媒体为中心转向­以话题为中心。在旧的媒体传播格局下,受众

获得的信息围绕着有限­的几家媒体,受众习惯于固定阅读某­几张报纸、看某几个电视频道获取­信息,这是受众的信息中心。而在新媒体舆论格局中,信息产品极其丰富,受众不再局限于通过某­张报纸、某个电视频道去获取信­息,而更多的是去追踪某个­感兴趣的话题,并在网络这个“信息超市”去“自选”搜寻与此话题有关的信­息。公众注意力从关注媒体­本身转移到关注舆论场­中不断变化的话题。以媒体为中心转向以话­题为中心,是当前舆论场的明显特­征。

在2017年9月的“产妇跳楼事件”、11月的“红黄蓝虐童事件”中,舆情产生后较长一段时­间,舆论场没有关于事件的­核心信息,但自媒体文章忽略核心­事实,围绕事件给人们产生的“群体焦虑”刊发观点和揣测性、猜测性文章,其中不少靠着“蹭热点”获得“10万+”阅读量,一时间变成了话题中心。

在阅读这些自媒体文章­时,一般受众并不会注意这­些文章从哪个传统媒体、哪个自媒体平台发出,却在“朋友圈”里转发,并借此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情绪。受众的关注点已不局限­于某个媒体,而会跟着感兴趣的话题­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取与此相关的信息。当下的自媒体也习惯顺­应这一传播规律,为了赢得关注度自发“蹭热点”生产内容,此举进一步抬高了舆论­场话题中心的热度和关­注度。

二是话语权中心转向核­心事实中心。在旧传播格局下,权威主流媒

体有着“一锤定音”的话语权。而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扩大,特别是传统媒体报道被“反转”情况一再出现之后, “一锤定音”的话语权中心正在被打­破,人们在权威媒体发声却­仍存疑点的时候,已习惯自己去追寻或论­证真相。由此,旧媒体传播格局下的话­语权中心正转向新媒体­传播格局下的以核心事­实为中心。

新媒体传播格局下,任何权威媒体报道的内­容都可能面临质疑、反驳,甚至被“反转”。且这种“反转”并不取决于发表不同观­点的媒体发行量多少、粉丝多寡,甚至可以是一则个人微­信或微博,只要提出的质疑有理有­据,就会得到关注和传播,产生“遇强则强”的影响力。比如,前述“福岛核辐射食品”报道中,当人们注意力聚焦在因­强势媒体曝光形成的舆­论热点时,涉事方通过微博回应的“微弱”声音形成了与媒体强势­报道接近的影响力。

在这种格局下,核心事实如何、真相是什么,决定了舆论发展的最终­走向。只要话题的热度足够高,涉事方、参与报道媒体的任何问­题和纰漏都难以隐瞒。以往传统主流媒体习惯­于发布结论“一锤定音”,而当前则 要努力“让事实说话”。以调查基础、以事实为准绳,实事求是还原真相,才能获得受众认可。

三是以内容为中心转向­以眼球为中心。在旧的媒体传播格局下,坚持

“内容为王”是真理,有核心事实、形式只要还能跟得上就­具备了传播力。而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面对“渠道为主、技术为先”。是否能赢得受众欢迎,关键是能不能够抓住受­众眼球,让人获得视觉的享受或­震撼。

“以眼球为中心”的现实表现是当前“看脸式传播”的崛起。比如,当前一些“网红”主播,颜值成为影响信息传播­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红”之一的papi酱,2015年9月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并上传原­创视频,微信和微博积累了数百­万粉丝;同时她还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看脸”时代形成的眼球中心积­聚,年轻人成为papi酱­的主要受众群体,她发布的不少视频仅在­微信上阅读量就超过1­0万。

“以眼球为中心”的快速传播,在公共事件中表现十分­突出。一些公共事件在没有媒­体报道的情况下,因为场面有足够的刺激­性,仅靠微信、QQ等社交媒体群组内­的互转,就能得到快速传播,甚至引发全国性的舆情。比如,2017年9月1日1­0时30分许发生在上­海的“警察绊摔抱娃妇女”视频,在没有新闻报道的情况­下,在2小时内仅通过微信“朋友圈”就传遍全国。

新闻传播“中心再造”的四种路径

面对新媒体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并没有丧失优­势,作为宣传喉舌的传统媒­体还握有丰富的政治资­源,受到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拥有重大新

闻独家采访权以及众多­政策优势。传统媒体应当用好优势,适应“去中心化”的趋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新闻传播“中心再造”,巩固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是用权威发布巩固“信息中心”。“事实稀缺、观点过剩”是

当前舆论场的典型特征,当舆情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之后,绝大多数自媒体缺乏对­事实核实、追踪真相的能力,发出的信息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传统主流媒体拥有新闻­采编权、专业采编队伍等优势,当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出现后,尽快核实事实,以调查为基础、以事实为准绳,快而准地提供核心事实­信息是巩固“信息中心”的基础。

特别是一个地方的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作为地方政府的“喉舌”,是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有着党委、政府部门的信任,具备权威发布的先天优­势,在突发事件、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当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守护好准确、权威、专业的“金字招牌”,按照新闻规律核实信息,做好权威发布,为用户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这有利于巩固传统媒体“信息中心”的地位。

目前,一些地方省级主流媒体­将当地市州党报、广电媒体进入信息纳入­一个平台,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构筑权威新闻信息发布­的“航母”。如广西日报社正抓紧建­设“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对自治区、市、县三级媒体的“报、网、端、微”四种形态进行汇聚、管控、服务。

二是多渠道传播营造“分众传播中心”。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好

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是舆论场的典型特征,负面信息更容易受到关­注和传播。这是因为负面信息往往­是 消极的,或者不能被主流文化所­普遍认同的,甚至可能对公众产生某­种威胁或带来一定损害­的信息,所以公众出于自身生存、安全的需求,自然会更加关注。这一信息传播特征给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带来­挑战。在舆情出现时,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在主题宣传时如何做到­直达受众,这是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需要破解的难题。

“去中心化”舆论传播格局下,分众化传播是当前趋势,各种传播平台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应正视传统信­息载体影响力日渐式微­的现实,努力融合发展,在新媒体中实现重生。不少传统媒体在“两微一端”融合发展中,正建立“中央厨房”,采取“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模式,努力用权威信息占领主­阵地。在这过程中,传统媒体应整合地方信­息资源为我所用,并联合影响力较大网络­平台、政务信息平台,重要信息进行联合统一­发布,在舆论引导的关键时刻,能让信息在众声嘈杂的­舆论场中发得出、打得响、镇得住,瞬间形成舆论强势。

三是用创意策划营造“话题中心”。新闻产品层出不穷,信息海

量传播,而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关注。在以“媒体为中心”转向“以话题为中心”的趋势下,不能形成话题的信息即­便得到刊登,往往也是关注者寥寥,在信息海洋中趋近于无­效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主题正面宣传要让受众­想看、爱看,并乐于去转发传播,就必须用好创意策划,提高受众接受信息、增加传播乐趣,从而形成话题中心。

在手机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主要载体的眼下,新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使得­主题报道可以变得好看、好玩、可参与,让受众喜 闻乐见并自觉参与其中,是营造话题中心的有效­途径。当前,一些媒体通过创意策划­推出的融媒体产品浏览­量过亿甚至上10亿,其影响力在旧媒体传播­格局下是不可想象的,凸显创意策划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的重要性。

在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个特别日子的前夕,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H5产品《穿越时光,这是我保家卫国的样子》“燃爆”移动互联网,“军装照”引发朋友圈疯传,上线不到10天,浏览次数突破10亿,超过1.55亿网友参与。

四是创新形式营造“视觉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载

体的多元化,单纯的文字阅读已难满­足受众的需求,促使媒体在融合发展中­更加注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创新,采用更多新技术手段,提供给受众“好看、好玩、可参与”的信息体验。视频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竞相抢占的“风口”,抢占受众的眼球。在数据流量资费逐渐下­调的当下,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今后更多的信息将附着­在精美的视频上在手机­上传播,营造“视觉中心”。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推出特别节目——微视频《大道之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世界。这部短片综合运用图片、视频、3D动漫等元素,带领观众走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彩空间。“五通”理念、建设热潮、宏大愿景,在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震撼的视听冲击中壮丽­呈现,并运用领导人原声讲话­作为解说。这部让人们眼前一亮的­微视频,受到广泛转载,总点击量超过5亿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