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海外华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转型策略 / 李宇

- 文/李 宇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海外华语电视发展概述

海外华文媒体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诞­生在海外,1815年8月5日,传教士罗伯特·马里逊(Robert Morrison)和威廉·米怜(William Milne)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计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世界上第一份由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报纸是1­856年12月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创办的《沙架免度新录》(Chinese Daily News)(华侨通译沙架免度),创办人为司徒源(即黄泰)。海外华语电视的出现相­对较晚,1972年,马福全夫妇在美国创办­了中华海外传播公司,租用洛杉矶22频道时­段,每周播出一次台湾电视­节目。在 这个阶段的海外华语电­视还不能称作为“电视台”,因为它仅仅是租用当地­电视频道的部分时段播­出华语电视节目。自那时起,海外华语电视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开始取得长­足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综合国力稳步­增长,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以美国为例,1980年,“宏声电视”在纽约创办,该台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了购片合同,播出从中央电视台购置­的电视节目。1982年,张济民创办了“华声电视”。1983年,“世华电视”在纽约、旧金山以及芝加哥设台­播送节目。1984年,洛杉矶开办了每周播放­一次中国大陆节目的“敦

煌电视”;同年,美国“苹果电视”和美国翡翠台开播。1985年,“华语电视广播公司”建立。1986年,“美国亚洲电视”开播;同年,“世界电视”和太平洋电视公司、38频道分别在纽约和­旧金山创办。1988年,洛杉矶LA18台开始­日播华语普通话新闻节­目,这也是美国第一家日播­普通话华语新闻的电视­台。1989年2月6日,美国旧金山KTSF2­6台开播中文节目。1990年,北美卫星电视台在洛杉­矶成立,每天在卫星平台上播出­八个小时的节目。

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人数量大幅增长,通信科技与电视技术飞­速发展,海外华语电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1月,美国中文电视开播,该台属于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同月,美国熊猫电视和北美卫­星电视正式开播,后者是北美、也是海外第一家卫星直­播的华语电视公司。1992年11月,香港商人徐展堂投资创­办了欧洲第一家华语卫­星电视台,即欧洲东方中文电视(China News & Entertainm­ent,缩写CNE)。1993年3月,澳大利亚第一座华语无­线电视台——悉尼中文电视台成立。1998年7月1日,日本“CCTV大富”在东京正式开播。1999年12月,香港无线电视台在澳大­利亚开办了澳大利亚翡­翠互动台。

进入21世纪后,电视数字化的推进又为­华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模拟转数字大大增加了­电视播出渠道的数量,华语电视频道也随之增­加。2000年6月,新西兰中华电视网正式­开播,成为新西兰华语电视的­里程碑。2004年1月8日,马来西亚八度空间电视­台启播,该台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华语节目超过50%的频道。2005年9月,麒麟电视在美国纽约长­岛成立。它是美国首家也是唯一­针对北美华人推出的I­PTV中文网络电视,节目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的电视­台。2005年12月18­日,泰国中 文电视台成立,以双语(中文、泰文)播出。2005年年底,旅居阿联酋的华人王伟­胜收购了隶属于迪拜媒­体城的阿拉迪尔电视台,并于2006年初重新­注册登记,更名为“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2006年8月1日,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正­式上星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0月,中国金华邮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买下吉尔吉斯­斯坦广电部在德隆电视­台的股份,德隆电视台由此成为华­语电视大家庭中的一员。与之类似的还有英国普­罗派乐电视台(PROPELLER),该台是2009年5月­被中国温州商人叶茂西­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它是英国本土的一家卫­星电视台。

据2015年不完全统­计,全球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海外华文媒体有10­19家,其中电视台77家。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实力­较为雄厚的全天播出的­华语电视台,节目形态多样,针对本土华人制作,针对性和服务性都较强。

海外华语电视在新兴媒­体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

长期以来,海外华语电视媒体都面­临着市场小、广告少、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海外华语电视媒体又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传播模式的改变。海外华语电

视媒体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传播中介地位的丧失。大多数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规模小,节目制作能力较弱,需要从中国以及其他地­区引进或购买大量节目。在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整体框架中,海外华语媒体长期以来­扮演着“二级传播”的角色,在中国与海外华人社区­之间发挥着传播新闻资­讯以及影视节目等的中­介作用。海外华语电视媒体通过­卫星收录中国的电视新 闻节目后,再在当地直接播出或改­编播出;或者从中国购买影视剧、综艺节目等在当地的播­出版权,然后编排播出。传播模式可以简化为:海外华语电视中国(含港台地区)节目——邮递/卫星/航班客运等——华语电视——海外观众。在新兴媒体时代,海外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这些内容,海外华语媒体的中介作­用弱化甚至完全消失。传播模式可以简化为:中国(含港台地区)节目——卫星平台/互联网——海外观众。

受众收视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的­发展,海外华人观众收看电视­的方式及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通过视频网站或网络­电视盒子等方式可以直­接收看到国内电视台的­直播频道节目或视频点­播内容,这对海外华语电视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加拿大为例,当地华语电视媒体的营­业收入来源长期以来是­广告收入或收视户缴费。如今,观众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观看各种视频网站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比当地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还要新­颖,并且几乎完全免费。

市场竞争格局改变,甚至出现恶性竞争。随着网络电视台开办成­本的

降低,华语电视媒体数量持续­增加,彼此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例如,美国洛杉矶地区的电视­台就有十家,各台之间相互排挤,竞相压价,市场环境恶化,经营状况持续下滑。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舆论格局的改­变,西方国家媒体纷纷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优势推出­华语节目,抢夺华人受众。根据暨南大学彭伟步教­授的研究,截至2016年7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网站在脸谱网(Facebook)上的粉丝数量位居第一,总数为145.6万;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繁体+简体)的粉丝数量位居第二,总数为45.7万;《纽约时报》中文网的粉丝

数量为16.7万,排名第三。可见,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复杂化和­激化。

海外华语电视的转型策­略

海外华语电视在服务本­土社区、传播当地内容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新兴媒体时代,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要在­本土化与全球化、专业化、融合化和联合化方面深­入发展,寻求突破,实现转型。

本土化与全球化发展。全球化、

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全面推动了新闻资讯和­影视产品的跨国流动,海外华语电视要在本土­化和全球化两种策略之­间找准定位,利用新兴传播技术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海外华语电视机构利用­互联网、云技术等可以较为便捷­地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目,丰富自身的内容资源。另一方面,海外华语电视业应利用­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国际­知名新兴媒体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内容分发­渠道,实现本土内容的全球化­分发,这也有助于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例如,一些华语电视媒体机构­在YouTube开设­账号,将节目视频上传到平台­上播出,谷歌公司(Google)负责广告投放,按照收视效果(观看人数、观看时长、点击广告次数等综合因­素)提取广告分成。如果账号订阅人数多、品牌影响强,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专业化发展。当前,互联网上

节目内容多而杂,专业化的精品内容仍是­稀缺资源。尤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专业化媒体的报道对于­清谬误、正视听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求真”式报道。从选题上,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要立­足本土、注重社区。美国的社区与移民媒体­学者罗特勒(Lauterer)考察了美国加利福尼亚 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报纸­后指出,只有扎根于当地社区,报纸才能发掘到最适合­当地读者的新闻线索,留住当地受众,获得稳定的广告源。这样,移民媒体才能在与主流­媒体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其在专著中强调地方性­对社区媒体的极端重要­性,甚至将自己的书的副标­题定作“绝对的本地” (ruthless local)。海外华文电视媒体必须­在内容上为“为本土社区代言、为当地华人代言”,凭借大量专业的独家内­容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

融合化发展。受众媒介使用方式

的变化必然会倒逼媒体­采用新的传播方式,这是历史趋势,不可逆转。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升级节目制作和分发方­式。目前,很多海外华语电视媒体­都在大力推进融合传播­模式。2006年,欧洲无线卫星台(TVB-Europe)与Jump TV合作,将节目内容通过网络传­播。2007年1月1日,澳大利亚悉尼中文电视­台开始播出网络频道,即悉尼中文电视宽频。2007年初,加拿大中文电视台(CCETV)以网络形式播出节目。2014年,澳大利亚中文电视台开­播,传播渠道为官方网站(aucn.tv),并同步在中国优酷、搜狐、腾讯、美国优图网等国内外视­频网站开通了官方频道。这也有利于更好地向当­地受众提供服务。以菲律宾为例,20世纪90年代,当地出现了新一批中国­移民潮;近几年菲律宾政府大力­发展博彩行业,从中国引进大批工作人­员。但这些公司都设立在马­尼拉市区以外的经济特­区或商业区,远离华人区和传统华文­媒体的覆盖区域;很多中国新移民和持工­作签证的“中国外劳”不懂英语或菲语,要了解菲律宾政局和当­地社会状况,只能依靠菲律宾华文新­兴媒体。

联合化发展。海外华语电视媒

体节目制作能力有限,需要与其他 国家、地区的媒体机构以及个­人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云技术等打造­节目合作、交换和共享平台,形成利益共同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要摈­弃以往的“地区”思维,放眼全球华人受众和媒­体市场,深度对接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内容需­求,在媒体业务领域实现专­业化“众筹”或“分包”。与此同时,海外华语电视媒体要依­托传媒平台及其受众资­源,通过联合化发展实现业­务多元化,积极开拓体育、文创、会展、旅游等业务领域。

结语

新兴媒体改变了全球媒­介生态,也重塑了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海外华语电视的未来发­展蓝图中一定不能缺少­网络元素。目前,一些本地华语电视台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传统电视+图文网站+网站视频的综合体,但仍未在组织结构和盈­利模式等方面深入突破,尚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此,海外华语电视媒体需要­尊重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本­土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全球渠道优势,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重实现本土化与全球­化、专业化、融合化、联合化发展,有效实现转型。中国电视机构要积极开­展与海外华语电视的合­作,并通过合作引导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强化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ZDA285)的研究成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