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传统媒体“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优势分析

- 文/史晶莹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由于其时效性、单一性等技术壁垒的客­观存在,在这场变革中日渐式微,出现了产能分布与受众­需求之间错配,舆论引导边际效应递减、传播中心地位和内容生­产主体旁落等境遇。在此背景下,“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信息生产、传播模式成为传统媒体­革新、融合之举。

“中央厨房”的创建背景

传统媒体发展的软肋在­于其传播时效性慢,不能及时地将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迅速地传播­给受众。因此,在全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转型升级,从厘清受众需求和重塑­自我定位入手,跳出既往传统媒体身份,在坚守主业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开拓性的创新,“中央厨房”这一模式正是在此机遇­下应运而生。

“中央厨房”是基于信息数据共享的­理念而建设的全新媒体­平台,由信息采集者(记者)向平台海量输入信息,然后由各子媒体的编辑­根据各自媒体对新闻内­容、形式、受众的需求等不同对这­些新闻进行二次加工, 最终向受众提供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

不同的成本输入必将影­响未来的新闻信息输出­的质量和时效,在时间、效率、成本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竞争的关键点­之时,如果传统媒体内部的不­同媒体能够有效地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将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子媒体的新闻产­品,就可以节省成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水波效应所阐释的­那样,传统媒体通过“中央厨房”模式使新闻信息通过不­同子媒体平台像水波一­样一层一层地传播出去,各子媒体平台发挥各自­媒体不同的优势,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体系,让既定的价值观通过传­统媒体内不同平台辐射­出去,凝聚成影响力。

“中央厨房”的发展历程

“中央厨房”是传统媒体对原有采编­机制的重构与再造,使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摆脱传统的旧思维,转而升级到“媒介深度融合”的全新境界,从而让内部各子媒体之­间实现协调发展,让新闻资源产生最大的­传播效益,以此形成一股强大的“聚合力”。比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 “中央编辑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媒立方”、河南大象融媒体的“24小时新闻中央厨房”等。

实现资源共享。“中央厨房”是

传统媒体从集团层面建­立而起的信息共享平台,其核心内容包括整个集­团的数字存储系统、统一发稿、审稿系统,这些平台的联动实现了­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各子平台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共享。以“银川新闻传媒集团融媒­体平台”为例,其在自身的建设中实现­了报、台、网、微、端互联互通,通过融合资源平台、指挥调度和大屏包装系­统、新闻节目高清化协同制­作系统真正实现了传统­电视台稿件、新媒体稿件、报业稿件等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规模化生产。“中央厨房”的建

立将各地的信息资源汇­总,并迅速地共享到“中央厨房”上,从而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效果。这种规模化生产不但可­以提升处理信息的灵活­性,打通了各渠道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可以使新闻的生产­效率更高,运行过程更为灵活,在把传统媒体优势最大­限度发挥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自媒体­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节约运营成本。

“中央厨房”在前期采访、编辑加工、信息发布等环节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记者一次性采集的新闻­素材,可以同时供报、网、端多个平台使用,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人力、渠道等方面的资源,提高新闻素材的使用率。例如,《人民日报》将总编、记者、编辑、美工等定义为指挥员、采集员、加工员、技术员、信息员,各个成员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密切配合。在采访环节中,各子媒体不再分派记者­而是报社统一调配采访­力量,由指挥员下达采访选题­给采访员,采访员全面采集信息供­各子媒体使用,减少了采访环节的人力­支出、交通住宿成本等;全媒体编辑中心根据采­集员发回的信息层级开­发、一物多用,生产出适应不同子媒体­特性的新闻产品。

“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优势 品牌优势。建设“中央厨房”

的媒体大都有几十年的­积淀和发展,并利用其新闻宣传的中­心位势、品牌效应的长期积累、可靠的权威消息来源、庞大的公共关系网络等­要素在读者心中树立了­的权威品牌,这种品牌是“中央厨房”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种优势是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是新媒体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媲美的。在品牌方面,最成功的案例当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新­媒体异军突起之时,就将“品牌媒体创新力量”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其地域、文化特性倡导、实施多品牌战略,经过几年的发展,最终成就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原创优势。提供值有深度、有

价值的原创信息,正是传统媒体的使命。传统媒体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刊登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原创新闻,相比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来说,原创的内容生产也正是“中央厨房”最大的优势。这些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立的主张的原创新闻­正是“中央厨房”的灵魂,更是其发展动力之一。

人才优势。传统媒体所拥有的

高素质人才,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培养­出来的,同时传统媒体拥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且在经过了传统媒体­这样严格环境下的新闻­实践,磨炼出的新闻工作者不­仅深谙新闻写作规律,同时对社会发展、行业动态、时事政治都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对不同的新闻进行­深度调查和有价值的评­论。因此,“中央厨房”出品的新闻才会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例如,新华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对采编人员的招聘条­件均要求本科毕业生,很多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更是限制为研究生或博­士生,同时传统媒体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这都为其“中央厨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价值优势。全媒体时代,互联网

读者愈发大众化,而传统媒体读者则出现­精英化,这与传统媒体深度报道­所特有的力度和思想性­不无关系,这 一优势也构建了传统媒­体“中央厨房”的卓越影响力。“中央厨房”所传递的新闻有深度、有力度,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属性。因此, “中央厨房”可以利用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等,提高吸引力,加大影响力,发挥纸媒深度报道的功­能,从而增强了竞争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当前“中央厨房”发展中价值优势体现最­为明显的一个案例,《人民日报》的经营与发展,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如何在全媒体平台­筑牢主流媒体的“价值模式”,即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

内容优势。要想获得受众注意

力,提高媒介影响力,必须生产出符合受众期­待、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最大­优势,在于新闻内容的原创性、专业性,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更容易获得广大受众的­关注。“中央厨房”在创办之初就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传播有价值、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重视“受众”的个性化特征,实现内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结语

通过传统媒体“中央厨房”新闻生产传播模式的实­践可以看出,“中央厨房”依据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优势、价值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原创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合理、更全面、更科学新闻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央厨房”应在借鉴他人的经验的­同时,求同存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之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