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两会进行时》为例

- 文/王 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还是在视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一系列讲­话或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一再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一论断和要求为全国­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指­明了新时代媒体工作的­基本导向,也是媒体及从业人员的­根本遵循。

全国两会报道是各大媒­体角力的重要领域。如何让会议报道摆脱成­见出新出彩,考验着媒体的修为和功­力。近几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两会报道的节目规划、选题策划、内容构建、表达呈现、采摄编播等各环节,聚焦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认同不认同作为考量的­标准,在新闻传播的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努力从内容、形式、平台、渠道等多方面发力,精准把握新闻的传播落­点,为人民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两会新闻资讯。在强手如 林的媒体竞争中,中国教育电视台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核心价值观,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观­众朋友的认可和好评。

俯身向下,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

为打好全国两会报道这­一重大新闻战役,中国教育电视台早策划­早部署早实施,在春节前部署“新春走基层”大型系列报道时,就将两会报道一同规划、一同布置,以教育和大民生为主线­进行选题规划及人员调­配安排,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与两会深度报­道形成关联无缝衔接。台长袁小平等台级管理­人员直接带队走基层参­与采访报道,让“新春走基层”和两会的深度报道把关­更严、导向更准、内容更实。

在播出规划上,全台整体调整节目编播,充分配置时间版面,统筹安排好新闻中心几­档不同类型新闻节目两­会报道的版面和结构。在新闻联播类节目《中国教育报道》、新闻杂志类节目《e视界》中开设《两会进行时》主题报道板块,设置《跟着代 表委员去调研》《主播跑两会》《两会声音》等专栏,集中版面资源报道两会;同时在周末版新闻政论­性节目《长安街》的基础上,周一到周五加开《两会会客厅》新闻访谈节目,邀请代表委员为观众朋­友解读两会内容,畅谈教育民生话题。通过有效整合本台资源,全方位大篇幅大力度报­道两会,突出了重大战役性报道­的重点,最终形成两会报道的传­播强势,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两­会内容的及时全面了解。

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教育电视台除了完­整准确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重要活动­特别是有关教科文等的­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民­生等重点内容外,也把镜头对准基层,把时间和版面留给基层­代表和委员,留给人民群众,使两会报道形成会内会­外结合、会上会下联通的新格局,贴近了群众、贴近了基层、也贴近了实际,既出活又出新出彩。

紧贴人民需求,在新闻传播供给侧改革­发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何提高“抬头率”?“小胖墩”“小眼镜”扎堆怎么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咋整?中医毕业生就业难出路­何在?务工人员回乡致富路如­何铺就?……诸如此类的问题,相关的代表委员都一一­回应支招。对于这种媒介多终端的­跨屏互动,观众很激动, “真没想到能在直播节目­中直接与代表委员对上­话!”让民情民意直通两会驻­地,大家表示很赞!

加强编辑与配置,以贴心服务契合群众资­讯新需求。对基层有心,对

群众有情,才会让节目更具贴近性­和服务性,观众才能更爱看。除了增强会内会外自采­新闻报道贴近性和可视­性外,《两会进行时》还要求编辑多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换位思考的姿态,紧盯人民群众对两会报­道的信息渴求,加强编辑配置,及时梳理整合编发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为观众答疑解惑,不仅通过报道让观众“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尤其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十九大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多:宪法修改、国家机构改革、监察法草案审议等,都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如何让观众和网友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其“急切欲知却未知”的内容?《两会进行时》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除了及时报道两会最新­动态新闻外,还在编辑配置上大做文­章,做好主新闻的链接延伸,通过新闻链接和权威解­读,从不同侧面做好解读报­道,期间先后播发《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划重­点》《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亮点》《宪法有哪些修改?》《宪法跟你的一生到底什­么关系?》《十大关键词解码国务院­机构改革》《透视监察法草 案六大焦点》等;特别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中还提纲挈领,通过提取一些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数字,用图表动画等进行可视­化处理,“数”读政府工作报告:先后编发了《亮眼数字展现成就与变­革》《暖心数据透出民生情怀》《数字“加减”折射发展之路》等一组稿件,节目直观形象,让观众能够轻而易举看­懂报告内容,从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些配置解读,选题紧贴民生、紧贴群众的信息渴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和传播价值,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两会报道更具百姓情­怀,更有民生温度。

改播报为聊新闻,以清新文风满足观众视­听新口味。两会新闻报道

内容是严肃的,但传播表达可以是轻 松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今年­的两会报道期间,依然秉承了聊新闻的播­报语态,主持人在直播中聊新闻、说新闻,让节目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和生硬感,改变了拒人千里之外的­刻板印象。主播的亲近感亲和力增­加了,就像邻家帅哥小妹在和­自己拉家常,观众自然喜爱。节目凸现的亲和力和亲­近感在重大时政报道中­显得尤其珍贵,其鲜活度、感染力与以往的两会报­道明显不同,贴近性、可视性油然而生,观众的接受度、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主播聊新闻也形成了文­风改变的流程倒逼,从记者采写稿件,到编辑处理、主编主任审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改文风,坚决挤掉水分,留下“短新实”的干货,让每一条新闻报道言之­有物具备更高的传播价­值。同时将专业术语、统计数字、生涩词汇等进行口语化­转换翻译,在制作后期适当配置图­表动画等,加大可视化呈现效果,增强了节目的易受性,让群众爱听爱看并且能­够秒懂。采编播各环节、前中后各阶段共同发力,两会报道荧屏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节目也不再有疏离感。

传播供给端发力,以融合传播适应大众媒­介新习惯。当

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受众的媒介习惯已发生­重大变化,移动、随身、碎片化以及即时互动等­已成为大众获取资讯的­新的特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多渠道信息获取­需求以及这种新的媒介­习惯,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在节­目的传播供给端进行整­合发力,除了利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长安书院”手机APP及微信公众­号矩阵传播外,还与先进的移动传播

平台合作,加大两会报道节目在传­统网络和移动端的传播­覆盖力度,力求形成全视域广覆盖、多媒体多平台多渠道融­合传播。

《两会进行时》节目在网络及新媒体端­的表现不俗。在“今日头条”、网易、腾讯等网络平台的网络­点击量也呈大幅度上升­态势。比如,教育部长就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答记者问的电视­新闻,在直播完拆条上线后,又受到网友热捧,仅一个合作平台的视频­点击量就接近160万­次。又比如,自去年中国教育手机报­微信平台公众号运用H­5方式推出《总理邀你搭乘“强国号”航班,探访未来教育什么样》获得极大成功后,今年更是壮大新媒体团­队,强化移动端传播,创新性推出了《2018报告中的教育­哪里看?CETV画中看》《宝生部长来赶考,邀请你来做考官》等多个短视频、H5融媒体报道,款款精彩,单项阅读量也是接连上­升,较好地发挥了融媒体的­轻骑兵作用,扩大了两会报道的传播­效果。

不光是点击量阅读量的­提升,两会期间,节目在这些平台借两会­报道之势也圈粉无数。不少观众积极参加节目­互动,在网络和新媒体端留言,提出意见和看法,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尽显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据不完全统计,《两会进行时》电视栏目头条号总阅读­播放量超过365万次,在“网易号”“今日头条”的移动端推荐量超过5­000万次。

以人民为中心,两会报道更准更新更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并不断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补足了新闻工作的精神­之钙,采编人员积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内化­为新闻报道的自觉行为,节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握更 精准及时,选题选材角度更准,轻重主次分得更清,报道重点也更突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重点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传播主流核­心价值让老百姓爱看,大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两会报道中,无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报道、修宪的报道、讨论审议国家监察法草­案、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都做到导向正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体现出两会报道主旨和­重点。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让记者编辑不像以往­有的媒体那样去会上盯­明星、抓花边。不炒明星,不做花边,不做枝节,让两会报道的主题不走­样、不跑偏,内容也更实,体现出国家级媒体的专­业风范和责任担当。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记­者编辑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使大家的选题驾驭能力­明显增强,笔头不再生涩,文章不再空洞无物;另一方面也整体提升了­两会新闻的传播能力。由于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记者编辑更能自觉主动­地加强对受众信息需求­以及两会内容的双向研­究,努力“吃透两头”,在传播上把握好时度效:既尽力切中受众信息需­求,又准确报道两会上新鲜­的重要的内容,做到精准传播;既能第一时间发布重要­的两会动态新闻,做到及时传播;又能把片子做得简单直­观明了,让观众一看就懂,并能随时随地想看爱看,最大限度实现有效传播。

由于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指引,两会新闻报道也实现了­新的跨越。综观中国教育电视台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不仅原创报道比重大幅­度提升,而且从整体播出量也有­较大增长。两会期间,每天近半小时的《中国教育报道》以及近五十分钟的《e视界》几乎整版都是《两会进行时》及相关的内容,再加 上《长安街》栏目及《两会会客厅》每天近半小时的访谈,今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两­会报道时长差不多是以­往的两倍;从合作平台选用本台新­闻下载量来看,也有不小的提升,这意味着节目不仅在本­台播出,也受到其他台的认可选­用,传播效果进一步放大。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对于新时代中国媒体来­说,只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才能知道你的读者在哪­里、观众在哪里、听众在哪里、网友在哪里,才能明白你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在哪里。只有根植于中国大地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才能找准自己的传播定­位及发力点,提升本媒体的传播能力,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

无论是在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战役中,还是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仅收获了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而且还收获了队伍的成­长与进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台长袁小平经常提醒大­家,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弄懂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及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报道中想着人民,节目中关注着人民,才会采编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去引领导向,去成风化人;才能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