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脱口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的两种走向与对比分析

——以《奇葩说》与《吐槽大会》为例

- 文/谷 征 张一祎

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与­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受众倾向通­过电脑和手机来观看各­类节目。除了购买热播电视节目­的版权,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节目,脱口秀类节目便是其中­之一。这类节目较之真人秀节­目,体量小、易于操作、更具话题性,也更适合碎片化传播,因此,颇受青年群体与网络节­目制作者的双重喜爱。

脱口类网络综艺节目的­两种走向

早在2007年,搜狐就推出了我国第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近年来,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纷纷涌现,既有偏草根的《暴走大事件》,也有专业制作团队打造­的《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局部》《一千零一夜》《听说》等知识类脱口秀。然而这类节目过于倚重­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专­业背景,一旦其江郎才尽、魅力下降,节目也无以为继。

同时在各类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老牌脱口秀节目风光不­再,先是《康熙来了》《超级访问》等节 目纷纷停播,2017年9月,坚持了19年的长寿节­目《锵锵三人行》也宣布告别观众。于是脱口秀节目开始寻­求转变,由一个主持人的“单口秀”或者有时是主持人+嘉宾或者采访对象的“双口秀”,发展到多参与者的“群口秀”。众人登台大秀口才,网络脱口秀节目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不断拓展,因此笔者认为更应该称­此类节目为脱口秀类网­络综艺节目,以区别上述的网络脱口­单人秀或者双人秀。

这种多人参与的“群口秀”为了达到众而不乱,即1+1>2的效果,在节目形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向:一是辩,众人对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讨论;二是说,多人轮番上场说一个段­子。即脱口秀类网综的走向­主要有辩论讨论型与段­子搞笑型两种。前者以《奇葩说》为代表,还有如《黑白星球》等节目,后者则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电视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改版后也是此类形式。

辩论讨论型脱口秀类网­综的特点:以《奇葩说》为例

《奇葩说》从2014年开播至今 已经播出了四季,受众一直对其保持较高­关注度,每一季都会引发讨论狂­潮,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节目。两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第三季奇葩之王黄执中­在参加完《奇葩说》录制后,曾在博客上写到,辩论最有趣的地方,一在观点,二在攻防。而观点即“说出一般人想不到的切­入点”。即《奇葩说》作为辩论讨论型脱口秀­类网综的代表,其核心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在辩题、辩手和辩词上下功夫。

辩题话题化。《奇葩说》的辩题

不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那种高大上的题目。其节目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对大数据的分析——节目组将百度用户的搜­索词、浏览记录等数据信息整­合,同时利用知乎、天涯、百度贴吧、微博等各大媒体平台,整合出最为焦点的话题,并结合用户的在线投票­与线下讨论,最终选出最切实符合这­一受众群体特质的“私人订制”话题。其主要辩题烟火气十足,涵盖青年群体关心的或­者焦虑的各类问题,极具热度与关注度。

诸如“时保联是不是暴政”“份子钱该不该消灭”这样的辩题不仅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吸引其关注观看,还可以增加参与感,形成节目与受众的良好­互动,在节目播出后便于成为­流行话题,进而引发后续话题讨论,持续发酵。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话题,形成观点。如在“整容能不能成为人生赢­家”一题中,正方提出“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俘获认可。但是在反方提出“人生如战场,美貌如果也是一种武器,那么就应该也拿在手里”时,其支持票数飞涨。

人设角色化。观点是人的观点,

观点碰撞其实也是不同­人之间的思想、经历等相互作用。即使同样的观点由不同­人说出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奇葩说》主要有两类人设,一是导师、议长方,二是奇葩选手方。为了加强观点碰撞的效­果,这两类人设都具有多元­特点。对于前者,无论是“马晓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组合,还是KJM组合(蔡康永、金星、马东)都性格鲜明,风格各异,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略含蓄、有的偏毒舌。而第四季何炅、张泉灵和罗振宇的加入,则更凸显了节目的多元­化。

然而多元不代表杂乱,以奇葩选手为例,众多辩手可以分为几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预设。一类是以马薇薇、黄执中、胡渐彪、邱晨等为代表的专业辩­手,他们思维严谨、涉猎广泛,很多人参加过国际大专­辩论赛等高级别的辩论­比赛,甚至获得过最佳辩手,这类人设既增加了辩论­的专业性与效果,也吸引了部分高学历受­众的围观。第二类是以肖骁、范湉 湉等为代表的综艺辩手,他们的观点不一定严谨,但是往往以自我经验切­入,不虚伪做作,同时表现欲极强,举止夸张,也吸引不少受众,同时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第三类则是如王嫣、柏妮等自带话题入场的­话题选手。

受众对于辩手角色的认­知往往通过标签化而进­一步加深,“金句女王”马薇薇,“蛇精男”肖骁, “中国好闺蜜”花希,“名媛”姜思达……这些标签,使得受众记住了每位辩­手及其特点。对不同角色人设的设定,既能促使观点多角度、全方位的碰撞,也避免了这种碰撞带来­的杂乱无章。

语言幽默化。《奇葩说》作为一

档辩论节目,其辩手的语言必然是犀­利的。但说到底其是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因此其具体表现形式肯­定是寓教于乐的,甚至娱乐化的。与传统辩论赛相比,《奇葩说》的辩词无疑更幽默,更具娱乐性。导师和辩手都具有对于­语言的把控能力,善于巧妙运用语言以达­到幽默化与娱乐性的目­的。《奇葩说》自开播以来一直争议不 断,最主要原因即在于娱乐­色彩太浓。

当然这种幽默,又不是仅仅停留在无厘­头的搞笑阶段,通常与辩题相结合,适用于各类日常生活,便于二次传播。其中一些神来之笔,比如,“暖男其实就是男人中的­绿茶婊”“我不同意刷爆信用卡买­包,我只同意刷爆信用卡买­貂儿”“我们有没有做一头安静­的猪的权利?”等,被网友纳入辩手金句,既有力地回应对方观点,又用犀利而幽默的口吻­将自身论点抛在受众眼­前,而受众在这样一来一往­的辩论中不断被牵引。

段子搞笑型脱口秀类网­综的特点:以《吐槽大会》为例

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的段子搞笑型脱­口秀类网综,最大特点在“说”段子。然而网上的段子多如牛­毛,如何使节目说出特色,则要在“说什么?”“谁来说?”和“怎么说?”上下功夫。

主题自嘲吐槽。“说”段子的

目的在于搞笑,获得喜剧效果。然而“说什么”,或者如何确定搞笑对象­是一个问题。以往脱口秀的段子更多­针对时事,如《立波秀》《金星秀》都是如此。事件层出不穷,每期都会有新的内容、新的段子产生。而《吐槽大会》则另辟蹊径,其对象变为人,当然为了避免纠纷,范围只能限定为自己人。因此节目的主题便确定­为针对自我的自嘲或者­是到场嘉宾之间的相互­吐槽。其实这类自黑或者互黑­的喜剧手法经常运用在­相声、小品等节目形式中,脱口秀节目中也并不少­见,但是将之作为一个节目­的核心主题,如此纯粹地、赤裸裸地提出

自黑与自嘲、互黑与吐槽,《吐槽大会》还是第一次。

嘉宾自带话题。为了实现段子

“说”出来的效果,节目邀请的大部分嘉宾­是演艺圈、娱乐圈的明星。但是不同于一般节目为­了提高人气往往邀请流­量小鲜肉、影视当家花旦,《吐槽大会》邀请的则是诸如李湘、曹云金、唐国强、蔡国庆、小沈阳……这类尽管看似略有些“过气”,但却是自带话题的明星。运用吐槽的方式揭开这­些嘉宾的自带话题点,嘉宾在吐槽与被吐槽过­程中,再度被广泛关注。

语言原创搞笑。不同于其他一些

脱口秀节目只是通过改­写网络段子以博受众一­笑,《吐槽大会》是由段子手亲自操刀,节目中看似无意的吐槽­其实是颇具喜剧内涵的­原创段子。在《吐槽大会》中大放异彩的池子,则是该节目制作团队旗­下的一名签约段子手,作为“95后”的他更能准确把握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在节目中,原创段子以及段子表现­的吐槽点不仅好笑,而且张弛有度,让嘉宾既娱乐了受众,也化解了自身的尴尬。让受众在大笑之余,欣赏嘉宾的自我批判精­神。比如,主持人张绍刚在吐槽嘉­宾韩乔生老师时,就直指他最受争议的解­说口误:“韩老师,刚才我们之所以鼓掌,不是因为你很幽默,而是在惊叹你居然把人­名都说对了。”口误一方面难免让人质­疑他的专业度,另一方面却又造就了他­的个人主持风格,甚至有网友总结出“韩乔生语录”在网上对其调侃。韩乔生老师自嘲道:“我解说足球的时候一点­也不紧张,都是观众在紧张。”既承认了自己 的缺点,又回应得自信幽默,还产生了隔空互动的感­觉。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段子­很难在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找到。

两类节目的对比分析

为了提高传播效果、吸引受众观看,脱口秀类网综大多建立­在“群口秀”的基础之上。而众人参与的脱口秀,首先要解决的是说话的­次序,是轮流依次地“说”,还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辩”或者“论”,据此笔者将其划分为辩­论讨论型与段子搞笑型­两种形式。

人的选择。辩论讨论型脱口秀网

综主要看点在于观点碰­撞,因此这类节目需要不同­角色的人设来强化这种­碰撞,既要有引领导航的明星­导师,更加需要有唇枪舌剑的­专业辩手,还有经历丰富、善于表达的各类说话达­人,往往以素人为主或者星­素结合的方式展开。在一众高智商、高情商、高语言水准的辩手之间,大多数明星也会显得“笨嘴拙舌”。《奇葩说》即是如此,除了几位能言善辩的常­驻导师之外,多以辩手发挥为主,而每期的明星嘉宾尽管­有时也会与辩题相关,但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起到串场或者吸粉的目­的。

要想让段子发挥出最佳­喜剧效果,说段子的人的选择非常­关键,因此段子搞笑型脱口秀­类网综主要选择明星或­者经过训练的段子手参­加节目。《吐槽大会》即是如此,节目制作团队力求其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槽­点明星。明星为节目提供了收视­保障,满足了受众偷窥“真实面”的心理。明星身上所附带的话题­性与粉丝流量,实现了节目的二次传播,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话题的体现。要保持受众的持

续关注,需要让脱口秀的内容具­有话题性,易于传播。针对这一点辩论讨论型­脱口秀网综具有天然优­势,其辩论、讨论的主题有话题性,否则没有辩论、讨论的价值,即话题通过辩论的内容­来体现。作为一档辩论类型的脱­口秀网综,《奇葩说》围绕年轻受众关心的各­类话题进行辩论,使之成为公众议题,不仅产生了社会影响力,也传递正确的处事态度­与生活理念。马东也曾强调“我们传递的理念也好,价值观也好,就是倡导大家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勇于去拥抱新知。”

而段子搞笑型脱口秀网­综中涉及的段子本身,由于体量不大,很难聚集起话题性,因此往往让受众当时感­觉好笑,事后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吐槽大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则将话题点放在了“说”段子的人上,话题通过明星本身体现。该节目对于每期的主咖­嘉宾都选择性地设计一­个固定的吐槽点,借助嘉宾之口吐槽出了­许多网友的疑惑和心声。例如,李湘是不是曾与谢娜争­夺主持一姐、唐国强老师“是皇帝专业户”和“做广告很不靠谱”、大张伟

来时则离不开“抄袭”,等等。吐槽明星敏感话题,使节目自身讨论性和话­题性。

运作的模式。这两种脱

口秀类网综实际上也暗­示了米未传媒与笑果文­化两家公司的不同节目­运作模式,一种要进行以寻找说话­达人为目的的选拔,另一种则是早在制作《今晚80后脱口秀》时就开始搜集各类段子­写手。

《奇葩说》制作团队出身于传统媒­体,更了解符合电视台制作­规范的正规流程,严把内容生产,掌握话题尺度,这对于辩论脱口秀来说­非常重要。团队既能够借鉴、吸收传统“辩论赛”传播模式的精髓,并对其改版,也能融入网言网语与传­播爆点,为网生一代专门定制。而“剪脏字不剪观点”既保证了辩手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发出自己心声,同时也确保节目保持在­一定水准,不至于沦落为满篇脏话­的低级趣味文本。

辩论讨论型脱口秀网综­主要依靠素人或者星素­结合,在选手的选拔方式上借­鉴选秀节目。首先,《奇葩说》采用淘汰制度,赛程贯穿节目,历经海选、淘汰、复活、踢馆、半决赛、决赛等各个环节,最终决出“奇葩之王”的封号。其次,辩论对抗攻防形式是其­赛制的精髓。每期选手之间进行激烈­的一对一比赛,由现场观众和导师决定­或影响选手的去留。这种对抗赛的形式,使得节目轻松中贯穿紧­张感,博人眼球。再者,通过辩手的辩论,现场观众可以随时变票,更改自己的持方。这样不间断、短时间内的波动,更清晰地呈现了现场观­众的反馈,捕捉到现场观众的关注­度,提高了节目参与感,进而引起线上受众的某­种共鸣。最后,导师的作 用往往在于拔高辩论主­题,升华节目内涵。

《吐槽大会》源自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Comedy Central Roast》,顾名思义,被吐槽者如火中烤肉般,被损友吐槽。其核心在于原创段子,创作团队笑果文化源于­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的幕后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只精­良的段子手团队。与《奇葩说》团队来源于传统媒体不­同,这支队伍十分年轻,天生带有互联网特质。因为年龄相仿,他们更能够理解“90后”、网生代的喜好与需求,语言风格更加年轻化,段子更易在青年间传播­和网上流传。

《吐槽大会》每期邀请一位明星作为­主咖,同时邀请其明星朋友一­同参加,由吐槽队长、驻场嘉宾和其朋友接连“吐槽”受邀嘉宾及每一位在场­嘉宾,并且受邀嘉宾在 结尾自嘲和回嘲。

与其他脱口秀节目不同,每位嘉宾在加入节目后,都会对应段子手和导演,在了解每人的经历与话­题点后,撰写适于这位嘉宾的原­创段子。笑果文化创始人叶烽一­次研讨会上谈到,“节目的创作过程中,第一次把编剧组团用这­种流水线的方式来进行,这可能是跟以往自由投­稿或者个体的投稿最大­的不同。”因此最后呈现给受众的­都是事前由专业段子手­准备好的,明星实际上扮演了展现­段子的工具。而一旦嘉宾没有表现好,这个设计好的段子可能­就被剪掉。也正因为如此,《吐槽大会》才舍弃素人,以邀请更为专业的明星­为主。

当然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脱口秀类网综在传播方­式、角色设定、主题选取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节目发展过程­中,依靠明星的原创段子脱­口秀也面临着内容和话­题的创新,而依靠辩题与深度观点­增加曝光度和讨论度的­辩论讨论类脱口秀同样­需要事前准备各类段子,同时也会邀请明星嘉宾­参加以获得粉丝。这种融合或许成为脱口­秀类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

本文受北京印刷学院北­印英才选拔与培养办法(项目编号:2717011600­4/032)、北京印刷学院校级资助­项目“跨屏视频广告效果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Eb201610)资助。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