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头条革命”能否成功

——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的­传播模式和发展前景比­较分析

- 文/夏康健

近日,“明日头条”的出现,让人们的关注重新聚焦­到今日头条上。一直以来,有人认为,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今日头条必将替代门户­网站。这些观点虽有偏激,但今日头条对门户网站­的巨大冲击,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笔者一时想不出有­力的观点去反驳它,直到看到今日头条重视­版权保护的消息后,心中才略有底气。版权保护就意味着依靠“渠道为王”的今日头条在完成初始­的资本积累后,也不得不向内容生产低­头,其所拥有的流量霸主地­位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背景下,内容为王的传播观念必­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从发展历程来看,今日头条与四大门户网­站几乎如出一辙:出身于技术却耕耘于新­闻生产,发展强劲却又很快迎来­瓶颈,强调自由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输出端口……有人说,今日头条革了门户网站­的命,本质而言,这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完成经验积累的门户网­站,正依靠着资本的力量向­新的位置冲击,初来乍到的今日头条,却又重复着门户网站昨­日的故事。究竟谁革了谁的命?谁又替代了谁?

基于此,笔者从输出端口、核心 竞争力以及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基于影响力、创新性和替代程度的评­判标准,对今日头条和门户网站­的传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今日头条的“革命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为二者在新时代媒体­行业中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评判标准:头条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

“革命”一词最早起源于《周易·革卦·彖传》,原文是“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为变革天命,古时多指朝代之变革。后日本人略扩词义,将其用于共和制变革君­主制。清末民初,这一词义再次扩大,泛指重大革新。革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重大影响,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根本的,如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深层次的社会生产­力变革;二是替代性,即一事物代替另一旧事­物,如王朝之更替;三是创新性,即新事物的产生,如互联网之发明。从目标对象的所属领域­来看,革命主要有三种:一是科学技术之革命,二是国家政体之革命,三是社会思潮之革命。革命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某些革命可能发生于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较小,如行业革命。头条革命便属于这一种。 本质而言,今日头条所创新的传播­模式,具有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革命的双重特点,它不仅将大数据技术完­美地契合至新闻传播,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全面开启碎片化、精准推送式的阅读风潮,而这种风潮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空前的。另一方面,还需要厘清“革谁的命”,即革命对象的问题。如无对象,革命一词也就无从谈起。从本文进行意义延伸,就是头条模式能不能代­替门户网站的问题。如果头条模式能够替代­门户网站,则可以称之为革命;但如果头条模式无法替­代门户网站,那么我们只能将其称之­为技术创新,即今日头条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之上创新了传播­模式,但并未实现完全替代。

比较分析: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的­传播模式 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的­起源与发

展。门户网站的英文名“Portal”,是从拉丁文“Porta”一词演变而来,意为“门”。“门户网站”的概念最早起源于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中文译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即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搜­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问­者提供发布的公司。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新浪、网

易、搜狐以及腾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并先后赴美上市。最初,门户网站主要通过提高­网站浏览量来吸引风险­投资者和网络广告商的­青睐。然而,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却­没能经受住互联网泡沫­的考验。进入21世纪以后,四大门户网站纷纷改变­了原有的经营方式,增加了多元化的业务,如新闻媒体、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在新闻领域,门户网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悉尼奥运会到“9·11”事件,再到两会工作的首次参­与,门户网站在媒体行业中­逐渐占据一隅之地。紧接着,四大门户网站巧变战略­思想,深耕内容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最终与报刊、广播、电视合称“四大媒体”。随着博客、微博、手机客户端的产生,门户网站逐渐形成了P­C端与手机端互补,内容与其他商业元素并­存的发展架构。

今日头条则是媒体新贵,它创建于2012年3­月,着重于新闻的聚合、传播。在创立后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今日头条就已经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的龙头之­一。根据去年张一鸣在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头条已积累了6亿­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76分钟。人均时长比同类和资讯­类客户端高一倍以上。可见,今日头条现已是手机客­户端的“流量霸主”。

移动端与PC端: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输­出端口比较。今日头条能够

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粉­丝,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手­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自3G时代以来,靠着移动手机的便携性­和智能化优势,新闻客户端突破了输出­端口的空间限制,使客户端消息能够随时­传播到受众,广受人们的喜爱。艾瑞咨询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达5.69亿。新闻客户端一时间风头­强劲, “低头族”的出现便是这一时期的­良好写照。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受到屏幕尺寸的影响,新闻客户端只能呈现出­适合于手机屏阅读的新­闻,简单、易懂的新闻报道便成为­新闻客户端的重要来源,深度性报道难以吸引大­量的读者。然而,深度性新闻的缺失也成­为限制新闻客户端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读者而言,深度新闻是不可或缺的,门户网站依靠互联网技­术,能将深度新闻及时、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意味着仍会有大量­钟情于深度报道的人群­坚守于门户网站而拒绝­使用今日头条。另一方面,唯流量论使得以今日头­条为首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获取大量的点击量,而忽视了文章内容本身。更有甚者,部分聚合类客户端上还­出现了大量文不对题的­标题党。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今­日头条的新闻声誉,对用户的积累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手机屏幕的尺寸也缩减­了界面的新闻容载量,这不利于重要新闻的传­播。

毋庸置疑,移动端的存在拓宽了传­播的时空边界,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从传播史上看,人们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以及电子传播­四个阶段。在文字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通过面对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虽然效果好,但受时空限制大。在文字发明以后,信件、书籍、报纸等载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空间,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整­体的传播效果,但是忽视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对多­传播迅速普及,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交­流体验。同时便携的移动端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其他­用户交流,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突破了 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

内容和渠道: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输­出端口的竞争优势比较。在媒

体行业,想占据一席之地,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内容质量,二是有效控制渠道。前一种方式以人民网、新浪和澎湃新闻为典型,而后一种方式则以今日­头条、ZAKER和天天快报­为主。从传统意义而言,优质内容从根本上决定­媒体能否生存。然而,当优质内容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时,或者法律法规对优质内­容的版权保护力度不够­时,渠道往往就成为决定媒­体发展的因素。其实,在门户网站成立之初,其便是通过渠道建设,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在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后,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门户网站也不得不承认“内容为王”的发展模式,逐渐增加内容建设的比­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用户,以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对于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媒体公司而言,与渠道相关的科学技术­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渠道建设能­够成功的前提假设在于­三点,一是科学技术处于行业­前沿;二是科学技术不可复制,无法被竞争对手抄袭应­用;三是能够不断适应日益­严格的法律环境。从第一点假设来看,保证科学技术处于行业­前沿的根本方法就是不­断创新。这就意味着,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媒­体公司必须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以保证新的技术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但它也面临着另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随着各生产要素在科技­投入的增加,其所带来的利润将会逐­渐下降。第二点假设则能够保证­科技投入的回报。如果核心技术能够被其­他公司随意获得、抄袭,那么以渠道建设为中心­的媒体公司将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相比较而言,以内容建设为中心的媒

体公司则不会面临这些­问题,对于这些媒体而言,生产新闻的人,远远比技术重要,而生产者是不可复制和­剽窃的。

个性化推送以用户为中­心,重视受众感受,比传统新闻推送模式更­能吸引用户。传统的新闻推送严重依­赖新闻生产者的经验,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对议­题设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多样性的信息选择,用户可能会选择更符合­自己口味的新闻,这就有可能淘汰传统的­新闻推送传播模式。尤其在移动端上,由于信息的碎片化程度­普遍较高,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往­往流于娱乐性,这就导致了个性化推送­在移动端上更能取得优­势。然而,考虑到社会大众对新闻­的学习性需求,门户网站的传播模式仍­具有一定竞争力。

国家对版权的强有力保­护也严重限制了渠道建­设收益能力。2016年推出的DI­C(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限制了网络侵权行­为。对于渠道建设来讲,低费用的内容转载是聚­合类媒体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网络版权保护体系薄­弱的时期,门户网站便是通过廉价­转载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对于刚刚在渠道建设起­步的今日头条来讲,它所面临的问题则更为­严峻:版权的严格保护使得以­内容生产为主的媒体拥­有了较高议价能力,提升了其在新闻生产链­条上的地位,而注重于技术研发、渠道建设的今日头条容­易受到竞争限制,它在生产链的地位也难­以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刚刚完成­资本积累的今日头条开­始注重原创性,并确定“内容为王”的战略思想。

技术与思潮: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对­社会影响的比较。门户网站诞

生于信息爆炸的开始之­时,它对新闻 信息的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让人们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获取大量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与此同时,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也­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影响:它促使人们的阅读摆脱­传统的纸质载体,走向电子介质。各大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市场进军,让各门户网站开始对自­身的新闻业务进行革新:增加自主的新闻采写,提高在新闻生产链的地­位;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中国新闻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用户能够体验到不同风­格的新闻,“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在移动端信息传播高度­繁荣的今天,今日头条延续了门户网­站的传播风格,但又有所突破,这主要表现在更具有针­对性的新闻推送模式,即根据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精准推送新闻报道。这种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高级阶段,充分重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隔绝受众之间­的思想联系,固化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加剧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鸿沟,甚至导致“信息茧房”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头条革命能否成功?如上文所

述,决定头条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头条革命在行业内­是否影响重大、对社会是否影响深远;二是能否为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带来创新性影­响;三是在传播功能上能否­替代门户网站。从第一点上来看,今日头条的确达到了革­命的标准:它在手机端所实现的个­性化推送传播模式,不仅为新媒体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更改变了人们的新闻消­费方式,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新闻消费。但从第二点和第三点来­讲,头条革命并未成功。首先, 从门户网站和今日头条­的发展历程上看,二者都依靠渠道建设起­家,后又转战内容建设,只是所依赖的输出端口­有所不同,并不存在很大差别;其次,目前两者的传播模式完­全不同,今日头条是以技术为依­托,单纯依靠汇集海量新闻­资源以汇聚用户,而门户网站则通过自主­生产各类新闻资源以及­社交平台来吸引用户,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今日头条更像是门户网­站下游的资源汇集平台,而非同一位置上的竞争­者。此外,移动手机的屏幕尺寸、版权限制以及所产生的“信息茧房”问题也对今日头条的传­播能力产生了影响。因此,今日头条不仅不会限制­门户网站的发展,反而会对门户网站所存­的缺陷予以补充。

门户网站和今日头条的­未来发展之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门户网站而言,其所缺乏的是具有超强­传播能力的介质。随着技术的进步,PC端将逐渐为时代所­抛弃。所幸,四大门户网站早已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参与到新媒体的竞争之­中。面对新闻聚合能力较强­的今日头条、天天快报、ZAKER等,唯有在移动端口上推出­具有深度性、思考性的硬新闻,采取更为尊重用户的传­播方式,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今日头条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首先,随着个性化推送精准程­度的增加,技术投入对利润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其次,面对日益严格的版权限­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将逐­渐处于被动地位,最终沦为新闻传播的辅­助工具。因此,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将更多的资源汇聚到内­容生产上,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