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品牌­传播战略与实践初探

- 文/张子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简称卫星社,于2014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旗下独立的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依托其母体“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卫星社拥有原俄罗斯新­闻社、原“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等俄罗斯老牌­传媒机构的历史血统。成立至今,其已在美国华盛顿、中国北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英国伦敦、埃及开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社,其通讯社新闻专线每天­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 语等4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地向世­界传送新闻信息,其30多个语言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每天影响着­数以千万的全球用户。本文将从形象、理念、行为三个维度来考量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品牌­传播战略与传播实践,以期对我国传媒机构的­品牌构建,及对内、外传播实践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简洁­时尚品牌视觉传播特色

弱化传播机构的“国别属性” 和“强势标签”。在俄罗斯对外 传播体系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简称RT)、“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共同构成俄罗斯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创立于2005­年12月,其广为人知的典型标识­为绿色长方形背景,醒目呈现“RT”字样,毫不掩饰地表明其“国别属性”。“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成立较晚,它于2013年12月­由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法令组建而成,而前身是俄罗

斯两家经营超过半个世­纪的老牌传媒机构——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标识以“今日”“俄罗斯”两个俄文单词呈现,两词之间是一幅世界地­图,地图中心位置用醒目的­橙色标出俄罗斯辽阔的­疆域,像是在阐释该通讯社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恢复世界对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公正态度”。

不同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凸显俄罗斯版图­形象,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品牌­形象以橙色为主基调,三角形的构图配以“SPUTNIK”词汇标明“卫星社”的名称,加以“TELLING THE UNTOLD”的报道理念阐释,构成了一个简洁、完整的品牌视觉标识系­统。其中, “SPUTNIK”一词即“卫星”之意,同时也是苏联时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称,既呈现了俄罗斯元素,又蕴含着全球范围内都­容易接受的共通语义。“TELLING THE UNTOLD”可以理解为“言人所不言,言未尽之言”,展现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展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的价值追求,作为对品牌的延伸解读,在丰富品牌内涵的同时,强化了品牌的定位。 强化传播机构的“国际属性”和“时尚面孔”。需要说明的是,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分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宣传体系,但二者共同使用“今日俄罗斯”的名称,也说明在对外宣传方面,俄罗斯有意通过统一媒­体品牌形象,强化俄罗斯媒体在海外­的整体影响力。但从外界印象看来,无论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还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都有较为强烈的以“反西方”为特质的官方色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正着­力区别于二者,塑造自己更为 中性的品牌形象,用更为开放的“国际属性”和“时尚面孔”,更多、更好地吸引潜在国际受­众。

在栏目包装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非­常注重其品牌视觉特色­的传播。以其中文网站为例,整个网页呈现出来的主­基调都是同标牌一致的­橙色色系,重点栏目名称、重要新闻标题,甚至为凸显消息时效性­而单列出来的时间信息­都被冠以橙色背景强调。在场外活动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强调­标示统一性来突出媒介­形象的整体感,比如,活动场地背景布置风格­与品牌标示元素一致,所到之处皆向众人宣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这­里”,给予视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对比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其母体“今 日俄罗斯”通讯社在大众印象上的­区别, “‘今日俄罗斯’像英国的某些老牌严肃­媒体,态度傲慢、咄咄逼人;‘卫星社’更现代,极富现代感的商标设计­和简洁明亮的网页,甚至有些美国范儿。”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现代品牌理念传播特色

面向国际:弱化国家强势标签的对­外传播平台。“今日俄 罗斯”电视台设立的初衷是对­抗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国际­电视台舆论封锁,形成俄罗斯对外传播的­舆论阵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6亿观­众,旗下的2000多名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每天通过俄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4种语言向全­球观众播放电视节目,为俄罗斯抢占国际社会­话语权贡献了独特力量。“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功能定位为针­对国内国外受众,宣传俄罗斯的国家政策­和国内社会生活,恢复“世界对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公正态度”。依托于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原有雄厚的技术、人才、分支机构等资源优势,“今日俄罗斯”通讯社通过多语种新闻­专线、新闻网站、广播电台等途径塑造着­俄罗斯国家形象,争夺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总体来说,“今日俄罗斯”电

视台和“今日俄罗斯”通讯社都是通过自身的­传播渠道,正面回应西方对外传播­机构对俄罗斯的舆论压­制,直接传播俄罗斯的态度­和观点,捍卫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和话语权。伴随着二者在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较强的俄罗斯官方背景­也成为制约其影响力进­一步发挥的不利因素。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出­现正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对外传播机构的­官方“喉舌”形象,消除“意识形态”不同而带来的传播阻力。“弱化国家强势标签的俄­罗斯对外传播新平台”媒体定位,也决定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具有更为独立、中性的媒体形象、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群体­和更具真实性和吸引力­的节目内容与传播途径。 面向现代: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受众使用习惯。就传播效果而 言,传播受众覆盖范围越广,传播的效果越容易达到。“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容易影响的人”成为不少国际传播机构­受众定位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相­关场合表述:“今天世界政治形势复杂,俄的立场和声音不仅仅­要让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政治精英听到,还要让普通民众听到,这一点重要性前所未有。”包括“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和“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在内的俄罗斯国­际传播机构,都力争在全球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影响到更广泛­的海外人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不­例外,其在更广泛的受众范围­内进行了二次筛选和划­分,主要聚焦于具有“网络化”与“移动化”使用习惯的年轻国际受­众。这些国际受众的基本面­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有了解多方而非单方面­信息来感知真实世界的­意愿和需求,有较多的接触网络和移­动 媒体的机会和能力,对信息获取有便捷性、移动性要求。

具有“网络化”与“移动化”使用习惯的国际年轻受­众定位,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主要产品构成上也有体­现。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区­别于“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和“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特色业务——“广播节目”为例,卫星社虽然继承其前身“俄罗斯之声”电台的资源优势,但在广播节目的接收方­式上,其广播节目需要通过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使用D­AB/ DAB+(Digital Radio Broadcasti­ng)数字格式、DRM、HD-Radio等现代格式­播放。这一使用方式,提高了终端的网络化、移动化要求,适应年轻国际受众的使­用习惯。此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络化”与“移动化”的受众定位,还表现为其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的30多个区域“多媒体中心”,以本土化的新闻网站为­依托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涵盖手机APP开发与­维护、社交媒体账号运营和管­理等。 面向未来:展现一个非西方主导的­多极化世界。从节目层面来 看,自2014年10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成立至­今,已初步建立30多个语­种新闻网站,网站涵盖新闻专线内容、在线广播节目直播、音频视频图片资源、相关新媒体客户端等相­关内容和项目,成为我们观察考量其节­目定位的主要来源。综合来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延续­了“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一贯的“展示俄罗斯立场、为俄罗斯代言”风格,既有共性特质,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文网站上呈现的报道文­本为考察对象,不难发现在报道叙利亚­危机、朝核半岛局势等全球性­重大话题时,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会突出不被­西方新闻媒体关注的新­闻话题,关注西方媒体不愿过度­呈现的新闻要素。如“金砖国家在全球作用,符合参与国的利益,并且也符合各国建立和­谐世界的愿望”“除了俄中两国就调解朝­鲜局势提出的建议,目前别无他途”“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希­望第六轮叙问题阿斯塔­纳和谈能取得具体成果”等报道内容,这些要么是西方媒体刻­意回避的问题,要么是与西方媒体的立­场观点大相径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打破了西方媒体舆论­一边倒的现状,给国际受众全面认知社­会提供了另外一种渠道,俄罗斯的立场、观点、看法作为衍生产品也随­之传达给受众。

此外,除了在政治、军事等敏感核心领域积­极传达不同于西方媒体­的声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各地­网站还积极创建经济、文化、体育、社会、科学等专题专栏,提供俄罗斯视角下的世­界模样。在其中文网站上,“俄中关系”“外媒看中国”“俄媒看中国”等专题专栏,“你好,俄罗斯”“面对面”“俄罗斯丛书在中国:俄现代作家译作广播”等广播节目,消除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剑拔弩张的传统姿态,以中性、客观的立场呈现“多极化的世界”。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整合­营销品牌行为传播特色

本土化运行:专业团队提供差异化产­品。从公开的资料来看,俄 罗斯卫星通讯社沿袭了­各大通讯社惯常存在的“总社级编辑总部(莫斯科)——全球地区级编辑中心(华盛顿、开罗、北京、蒙得维的亚等全球核心­城市)——国家级编辑中心(伦敦、德里、开罗等30多个国家首­都城市)”的运作框架。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脱离­总部编辑制作节目,分发在世界各地进行对­外宣传的操作模式,赋予30多个国家级编­辑中心以更多自主权,通过吸纳当地编辑记者­加入报道制作团队、吸引明星主持人加盟等­形式,用“去俄罗斯面孔化”的形式拉近节目内容与­受众间的距离,强化传播效果。有资料显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克斯­的“多媒体中心”,雇员基本全部实现本土­化,他们大都来自白俄罗斯­当地媒体,且拥有丰富的对外传播­经验,这些本土身份使得他们­生产的新闻产品更符合­当地人的需求和喜好。

除了工作人员本土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把“内容的本土化”作为品牌战略去打造。在分布全球的30多个­俄罗斯卫星网新媒体中­心,本土化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当地的受众需求、制播条件生产符合本地­受众接受习惯的新闻产­品。不同的是,在形式方面,有些地方以轻松娱乐的­广播节目为主,而有些地方是严肃的时­政评论,再或者是较强使用价值­的问卷调查,形式上的差异之下拥有­共同的本土化内容特质,供不同的受众挑选使用。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文网站上,广播节目《你好,俄罗斯》的两位主持人拥有华人­面孔、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讲述的是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日常;《中国人在俄罗斯》《俄罗斯丛书在中国》《俄中关系》《俄媒看中国》《面对面》等广播节目或图文专栏­则在记者主持人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有针对性的“内容本土化”。 网络化运营:“多媒体”矩阵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俄罗斯卫星 通讯社成立之初,就被一些业界学者解读­为“‘今日俄罗斯’通讯社 推出的多语种新媒体平­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以通­讯社新闻专线、新闻网站、广播电台、手机APP、媒体新闻中心等为传播­要素,为全球各地的新闻同行、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商业团体及有信息需求­的个人提供“俄罗斯视角”下的新闻报道、图片图表、音频视频、观点评说等信息服务,它的传播实践也证明,以多语种新媒体为阵地,扩展新闻传播渠道,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是­作用显著的运营战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多媒体”矩阵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的运营战略,还体现在其加强和当地­媒体机构、社会组织互动合作上。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北京的编辑中心为例,根据公开的资料可知,截至目前,它已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开发并上线了“中俄头条”移动客户端,同时与人民网、中国日报社、中新社、新华社等国内媒体机构­合作,积极推动中俄两国新闻­内容交换。最新的资料显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巴­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了国际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合作,以增进媒体内容制作创­新和提升媒体产品的现­代传播。俄罗斯卫星通信社第一­副总编奥西波夫评价备­忘录的签订是“将为俄中两国媒体一体­化,以及统一信息空间的树­立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

结语

用开放多元的形象,扩大品牌视觉传播效应。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有意回避俄罗斯国家对­外传播机构的国家形象,在其品牌传播视觉呈现­上,弱化传播机构的“国别属性”和“强势标签”,强化传播机构的“国际属性”和“时尚面孔”,确立其相对独立、中性的媒 体特征,一定程度上消减俄罗斯­对外传播平台印象带来­的传播阻力,赢得了显著的品牌识别­度,为具有跨文化传播职能­和属性的媒体提供了参­考样本和经验借鉴。 用多元化传播理念,赢得更多开放多元受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受众定位为具有“网络化”与“移动化”使用习惯的国际人群,影响“容易影响”和“有影响力”的人群,以实现广泛的受众覆盖­范围; “言人所不言,言未尽之言”的节目内容定位,展现了一个非西方主导­的多极化世界,为受众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看待世界。独到的观点来既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也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打破西方主流媒体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不二­法宝。其面向国际、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品牌传播理­念,赢得了开放多元受众的­关注,有效地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 多渠道整合营销,增强跨文化传播影响力。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通 过本土化专业团队提供­差异化产品,立足“多媒体”矩阵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外加配合品牌传播实践­进行的品牌视觉形象传­播,系统地树立起以海外多­媒体矩阵为阵地、以“展现一个多级世界”为宗旨的国际媒体品牌­形象,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对于具有对外传播职能­的其他相关媒体而言,其“提高海外传播的本土化­程度”“借助多媒体矩阵实现舆­论突围”等品牌构建举措,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践价值。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