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现状及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近年来,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迅猛,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一些较为典型的企业也­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盈利­模式。目前来看,移动阅读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用户付费、IP增值、广告收入、硬件销售、图书出版发行和用户打­赏等。未来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路径应在把握好内容、技术、资本三个核心要素的同­时,布局泛娱乐产业、建立知识付费平台、开发社群阅读服务。 关键词:移动阅读 盈利模式 产业格局 发展路径

- 文/鲁玉玲

近年来,随着中央“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网信事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97.5%,手机成为个人接触互联­网的首要设备。

网络基础环境的优化和­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为人们的­日常闲暇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移动阅读、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移动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娱乐产业进入­繁荣期。近十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共同建设书香社会”的理念进一步在全国推­广,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移动阅读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随着移动阅读用户数量­的规模性增长,移动阅读市场迅速壮大,移动阅读产业逐渐形成,其盈利模式也在众多 巨头企业的摸索中逐步­建立。

一、我国移动阅读产业格局­现状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移动阅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库易观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18.6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移动阅读市场推出的各­类移动阅读应用产品,根据其运营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互联网巨头“BAT”旗下集团所推出的移动­阅读

产品。如腾讯旗下阅文集团推­出的QQ阅读,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微信­读书,阿里巴巴旗下阿里文学­的书旗小说,百度旗下百度文学的熊­猫看书等。依靠互联网巨头强大的­资本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些移动阅读APP在­很短时间内就占领了主­流市场。

2.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的­移动阅读产品。以中国移

动的咪咕阅读、中国联通的沃阅读和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

为代表,这些公司通过利用自身­的用户优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初­就获得了不俗的市场收­益。

3.创业型移动阅读公司开­发的移动阅读产品。主要

以掌阅iReader、塔读文学、多看阅读(2012年被小米收购)等移动阅读创业公司开­发的产品为代表。这些公司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期,起步较早,专业性较强,创新动力足,市场占有率较高。

4.电商网站图书频道推出­的移动阅读产品。如京

东、当当、亚马逊等主要电商网站­开发了如京东阅读、当当云阅读、Kindle等移动阅­读APP,但总体来说,这些移动阅读产品的开­发在其发展战略中并不­占主要位置。

5.传统门户网站开发的移­动阅读产品。目前市场上

较为活跃的是网易推出­的网易云阅读、网易蜗牛读书以及豆瓣­推出的豆瓣阅读。这些移动阅读产品的开­发都探索出了较为独特­的方向,但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6.有声阅读。以喜马拉雅FM、得到、蜻蜓FM、

懒人听书为代表的移动­有声APP平台的读书­类内容成为移动阅读市­场热门,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选­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声阅读,这似乎为移动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

由此可见,移动阅读产业虽然兴起­不足十年,但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从主流市场来看,几大移动阅读平台的发­展战略逐渐明晰,移动阅读开始被纳入大­型集团整个文娱产业生­态布局之中,对IP、作者等资源的争夺显而­易见,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移­动阅读市场的准入门槛。

二、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随着移动阅读市场的日­益成熟,产品开发不断深入,许多企业的盈利模式也­由自发转向自觉,它们在产品开发之初就­对盈利模式进行了自觉­设计,并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对我国目前的移动阅读­市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以内容为核心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依然是主要­特征,其中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六种。

1.用户付费。用户付费阅读是当前移­动阅读市场

的主要收入来源。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广大网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其付费意识,人们越来越接受并愿意­为自身享受到的互联网­服务买单。目前市场上的移动阅读­产品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付费形式:一是按内容付费,这是最普遍的付费形式,大部分移动阅读APP­都具有这一功能,用户一般可以通过低于­纸质书的价格购买到一­本、一套或部分章节,这些产品以文本形式或­音频形式呈现书籍内容。二是按时间 付费,许多移动阅读产品为用­户提供了VIP特权服­务,用户通过包日、包月、包年等方式进行订阅,在有效时间范围内可获­得读库中的所有内容,这类似于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如亚马逊推出的Kin­dle unlimited、QQ阅读的包月书库等­都是这种模式,网易最新上线的蜗牛读­书也以时间为付费维度,但将时间缩小到了一小­时,以“每天免费畅读一小时”破局,打出了“本本无价,只卖时间”的消费口号,倡导深阅读,试图通过降低用户的试­错成本来吸引潜在用户,可视为移动阅读产品付­费模式的又一创新。

2.IP增值。IP价值的爆发使其一­跃成为移动阅读市

场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根据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数达到3.44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了3975万,占手机网民总数的45.6%。网络文学是IP的主要­源头,在IP产业链中,移动阅读处于上游层面,通过IP授权,将产业生态扩张到游戏、影视改编、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可实现版权增值,为移动阅读产业带来不­菲的收益。

IP价值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几大巨头已开始全面布­局泛娱乐产业生态。在版权运营方面,阅文集团可谓一马当先。2015年年初,腾讯收购了占据网络文­学市场半壁江山的盛大­文学,将其与腾讯文学整合,成立了阅文集团。阅文集团作为腾讯整个­泛娱乐生态布局的内容­库,发展战略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平台内容的扩增,从购买IP转变为自主­开发IP,通过IP运营及其衍生­业务实现业绩增长。阅文集团提出了“IP共营合伙人制”,在IP开发阶段就将作­者与合作伙伴深度捆绑,注重全生命周期的IP­联动,为其增容。在小说诞生的同时就确­定了改编为动画、漫画、影视剧、游戏的顺序和上线时间­节点,使读者保持在“同一世界观”的时空下消费该IP的­各种形式,提高用户转化率。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7月,QQ阅读已签约网文规­模达到116万部,已签约出版作品规模达­到10万部。而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也显示,阅文集团在获授权进行­改编的文学内容中所占­比重位居行业第一,均在65%以上。与阅文集团一起领跑移­动阅读第一梯队的掌阅­也注重IP的开发与原­创保护。

近几年,掌阅逐渐增加了动漫、游戏、听书和实体出版等板块,积极拓展产业链。2017年年初,掌阅联合百度文学、中文在线、阿里文学、磨铁文学等发起成立“原创联盟”,共同推出“精品内容全平台共享计­划”,旨在开发精品IP。凭借老牌数字阅读商的­用户积累和硬件优势,掌阅在移动市场的活跃­用户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下半年,掌阅科技和阅文集团先

后上市,资本的迅速扩张体现了­网络文学IP势不可挡­的能量。

3.广告收入。广告收入是移动阅读平­台较为传统和

实际的一种盈利模式。移动阅读平台凭借自身­的大规模用户和流量,促使广告主在阅读平台­上发布广告而贡献收入,这种营收较为直接。对于一些体量较小的移­动阅读平台,资本实力无法支撑其进­行大规模的IP开发和­运营,通过流量变现仍是其主­要盈利来源。广告投放是需要技巧的­一种宣传行为,出于对移动阅读终端硬­件产品的限制以及用户­体量方面的考虑,许多企业对广告投放较­为谨慎。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够非常清楚地为企业­展示用户画像,从而确保更精准而有效­地将广告投放给目标用­户。例如,喜马拉雅FM的热门节­目《晓说》与日产天籁进行合作,二者的用户群体高度匹­配,后者冠名《晓说》共计13期,节目总播放量达到4亿­次,使自身的品牌获得了大­量曝光。

4.硬件销售。硬件销售并非移动阅读­产业的主要

盈利来源,涉及的企业也较少,专业的终端阅读硬件能­够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同时打造产业链闭环。但硬件的开发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因而也考验着企业的资­本实力。亚马逊的Kindle­和掌阅的iReade­r是移动阅读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硬件产品,拥有良好的用户基础。阅文集团也在2017­年6月正式推出了QQ­阅读电纸书,以完善产业链,为用户提供多场景阅读­服务。

5.图书出版发行。随着移动阅读产业发展­的进一步

深化,出版融合势在必行。移动阅读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和IP资­源,通过纸质图书的出版发­行能够对网文内容进行­二次销售,进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阅文集团旗下有聚石文­华、华文天下、中智博文三家图书公司,纸质图书出版发行的收­入目前是在线阅读和版­权运营之外的第三大营­收。

6.用户打赏。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粉丝经济”的

热潮,被关注者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往往可以让“粉丝”产生远远超出商品价值­本身的消费行为。随着IP价值的逐渐体­现,这一营销手段也逐渐被­移动阅读产业应用,用户打赏就是其主要应­用形式。特别是在网络文学领域,许多粉丝用户的黏性较­高,一本小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同时追读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新闻网就曾报道过­大学生书迷在百度文学­大楼前拉起横幅催更旗­下签约作者烟雨江南的­行为,并指出在网文圈里书迷“花式催更”作者的行为十分常见,体现了网络文学作者超­强的粉丝号召力。许多“大V”作者拥有广大的粉丝群­体,这些忠实的粉丝通 过对作者、作品进行打赏,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这些用户对作品的忠诚­度较高,抓住这部分群体进行开­发,能够延伸作品和作者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移动阅读平台带­来收益。

三、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探析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盈利模式也随之更新。早在几年前,移动阅读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用户付费+广告”,但随着IP市场的爆发,版权增值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模式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体验的升级,未来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路径将更加多元化,为此需要把握核心要素,探索差异化经营道路。

1.把握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内容。内容永远是移动

阅读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一切商业运营的基础。尽管移动阅读产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始终是基于优质内容­进行的延伸。目前移动阅读内容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网络文学占据强势主导­地位,而其他类型的阅读内容­有待开发,内容的垂直化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用户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服务好、质量高的产品的付费意­愿逐渐提高,对于内容价值的判断也­越来越自觉,2017年大热的知识­付费产品便说明了这一­点,有声阅读APP“得到”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就是源于其对用户内容­需求的准确把握。可见,移动阅读内容市场的开­发空间依然广阔,因而移动阅读企业都应­注意保护版权,维护好作者资源。对此,可以通过与作者签约、严格版权保护手段、完善作者福利体系等方­式来保障作者的权益。

二是技术。技术是移动阅读应用升­级发展的必要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行业,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数­字阅读方式。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使其更加智能化、场景化、便捷化,也可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随着算法的升级,移动阅读产品的目标用­户特征、喜好、行为习惯将被更准确地­进行细分,从而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改进。对于移动阅读企业来讲,要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也要作好准备,迎接新技术的挑战。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未来将改变­人类的社会分工,机器人将取代相当一部­分职业,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移­动阅读内容来源,进而改变产业格局。

三是资本。资本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

场改革,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取­得的瞩目成就,就与资本的推动密不可­分,这一行业无论在融资金­额还是在密度上,都远超过去几年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无论是行业独角兽­还是初创者,都能在资本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以阅文集团为例,在各方面资金的支持下,其市场规模以及用户数­快速增长,该公司在H股招股首日­认购金额即超161倍,由于市场需求的火爆,多家券商不得不紧急申­请新额度。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市场融资环境­较好,未来资本市场有条件为­新经济公司提供更好的­支持。移动阅读企业应该把握­趋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多资本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升级技术,做优做精内容。

2.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移动阅读市场的竞争将­日

益激烈,要想在这一行业站稳脚­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进行差异化竞争。从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以下三种较为明晰的­发展路径。

一是布局泛娱乐生态产­业。以阅文集团为例,对于资本雄厚、体量巨大、已形成产业闭环的大型­集团来讲,这是发挥其旗下板块联­动、最大化创造IP价值的­良好时机。腾讯以阅文集团为内容­起点,连接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影业、QQ音乐等腾讯系产品,开发泛娱乐产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同样是产业巨头的阿里­巴巴也看中了这一发展­方向,虽然阿里文学起步较晚,但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以及IP开发改编之东­风,其在发展之初就作为“阿里巴巴大文娱”垂直分支,着力培育优质IP,与阿里游戏、阿里影业、优酷联合打造“IP裂变计划”,体现了阿里大文娱的生­态布局理念。

二是建立知识服务付费­平台。2016~2017年,各类有声知识付费平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用户规模飞速增长,以“得到”“分答”“喜马拉雅”为代表的知识服务平台­的成功为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内容定位上,与腾讯、阿里所开发的网文、二次元IP不同,这些产品的内容更侧重­于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人的知识焦虑。知识付费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了作者、内容资源新的开发方式,许多“大V”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以文字和读者交流变­成了通过声音与读者互­动,增加了作者知识变现的­可能性。同时,作品的传播形式也有所­拓展,以声音进行传播非常贴­合当下互联网用户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能够填补其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三是发展社交、社群阅读服务。基于社交关系和社群关­系的阅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陌生,是十分符合互联网用户­特点的一种流行阅读方­式,主要表现为受众的互动­性、集群性加强。例如,微信读书就是基于社交­关系链而开发的一款移­动阅读应用。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开发“阅读+社交”模式,让朋友圈中对阅读感兴­趣的个体自动集聚成圈­子,满足了用户渴望分享读­书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进行社交的读­者的需求。社群阅读正是在这些基­于趣缘而连结的个体的­不断集聚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化阅读­形式。阅读社群中往往存在较­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员的阅读倾向和价值­判断,如“樊登读书会”和“罗辑思维”等社群将自身定位为“学习成长型群体”,将具有社交性质的移动­阅读产品作为社群服务­的平台或工具,通过会员费、知识变现、广告推广等方式来实现­盈利。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户基础已十分庞大,市场规模的增速将会逐­渐放缓。在既定体量中,各家企业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移动阅读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的探索,可以发现,该产业的创新速度非常­快,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产­品服务,都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变­革空间。 作者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

参考文献

[1]王晓文,崔旭,沈思.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2015(06).

[2]徐艳琴.媒介融合背景下实体书­店的营销现状及发展机­遇[J].东南传播,2017(07).

[3]张霞.微信公众号如何提升传­播效果[J].新闻与写作, 2017(07).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