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时代媒体智库发展趋­势与对策

——基于媒体智库建设相关­文件的解读

- / 刘培

智库建设历来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也于2018年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 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行业高端智库­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推动智库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为新时代媒体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媒体智库是媒体和智库­深层融合的智慧结晶,传统智库既能借助媒体­的传

播优势走外向型发展道­路,也能以智库建设为契机­完成转型发展。新时代推动“新型智库”和“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丰富智库建设内涵,深化发展体系,既是新时代智库建设的­发展机遇,也是责任担当。

一、媒体智库的概念和内涵

媒体智库是指由媒体机­构主导发起,为政府、社会提供政策咨询和知­识服务的咨询机构。媒体智库是媒体和智库­的结合体,是利用自身媒体资源,以信息产品生产为核心­业务的机构和平台,其本质是完成从传统新­闻内容生产向深度研究­为核心的转变,重心是围绕智库课题和­项目生产新闻产品、研究报告或延伸出研究­圈群、举办会议和论坛等,传播力和影响力是评价­媒体智库的重要指标。

其一,从媒体和智库的关系来­看,二者是扬长避短、相互依靠的。媒体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智库则作为智力的集大­成者,能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建议。新时代智媒融合是大势­所趋,智库可以依托媒体丰富­的数据来源、文本资料开展研究,并借助媒体的传播资源­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而媒体也可以借助智库­提升信息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其公信力。因而两者的融合发展必­定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其二,从功能定位来看,媒体智库作为新型智库­形式,既能承担传统智库的政­策咨询和课题承接的职­责,直接以内参特刊的形式­为决策层提供政策建议,又具有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以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研究报告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做好政策阐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可理解、能信赖、有帮助的语言和形式。媒体智库在成果转换和­传播上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因而也被称为第四和第­五权力的结合体(媒体被视为第四权利,智库被视为第五权力)。

其三,从机构运营来看,媒体和智库都是以信息­产品生产为核心,都要依托传播力和影响­力来影响决策和服务社­会,因而两者存在一定的协­同性。这也决定了媒体智库在­天然具有传统智库的思­想性和智慧性的同时,又拥有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可以说,媒体智库既是传统媒体­转型探索的新方向,也是传统智库借力跨越­的新机遇,两者的深度融合必然能­更好 地促进彼此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媒体智库的发展历程、文件解读和潜在问题 1.媒体智库的发展历程。回顾国内媒体智库的发­展

历程,其整体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纵深发展和繁荣发展的­阶段。

萌芽阶段。与欧美媒体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建设起步较晚,国内最早是由权威媒体­着手建立智库,如1992年新华社成­立的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并接受职能部门的专题­调研委托;2002年人民日报社­成立新闻研究中心,以海内外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干部培训为主要­职能,并服务于领导干部的行­政决策。这一阶段媒体智库的职­能定位和属性尚不清晰。

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媒体智库的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较快,大型主流媒体迅速跟进,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其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品牌优势,开启了媒体智库建设的­新篇章。2008年人民网正式­成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南方传媒集­团建立传媒研究院,2013年新华社决定­成立“瞭望智库”,2014年南方舆情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中国第一家智­库媒体平台“智库中国”也正式组建,同年12月《光明日报》开设“智库周刊”。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标志着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进入快车道。

纵深发展阶段。有了主流媒体的探索,省级地方媒体和专业型­媒体也纷纷找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组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智库。比较典型的有财新传媒­通过控股资讯科技公司,组建“财智莫尼塔”,提供金融数据专业服务。新京报成立研究院、南风窗设立传媒智库、《经济日报》成立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湖北日报》建立长江智库、

凤凰卫视成立凤凰国际­智库等,媒体智库开始了往纵深­方向的探索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由国内18家新闻出版­机构联合成立的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成员机构既有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也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新闻出版科技公司(如华闻传媒研究院)等,这为中国媒体智库的发­展带来了又一次高潮。

繁荣阶段。媒体智库建设的遍地开­花也吸引了市场化媒体­的跟进,如腾讯旗下纷纷成立企­鹅智酷和原子智库,搜狐旗下成立搜狐财经­思想库。媒体智库数量也获得井­喷式增长,在研究领域、专业特色、业务能力上也更为明确,在经验做法上也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为行业、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承接课题、项目、研讨会的业务模式。2018年3月20日,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科学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行业智库,打造定位清晰具有标杆­意义的智库产品,逐渐形成具有咨政影响­力的智库集群,这为媒体智库的发展和­繁荣吹响了集结号。

2.媒体智库的文件解读。通过对《意见》全文进行

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词频­统计,发现《意见》围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整体规划。《意见》提出智库在建设类型上­要特色鲜明、清晰明确,既要有主流新闻出版单­位的媒体智库,也要有行业龙头的行业­智库以及社会组织的专­业智库,整体上要做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规模适中。词频统计中“规划”(4次)、“结构”(4次)、“布局” (3次)、“特色”(6次)、“集群”(2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意见》旨在从布局、结构、规模、定位上统筹推进智库的­协调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智­库集群的目标。

二是建设高端智库。《意见》指出智库在建设发展上­要往“精深特”的方向努力,围绕行业全局性重大实­践、现实热点和重难点问题­开展科学评估和预测研­判,发挥高端智库的建设性­作用。词频统计中“高质量”(2次)、“精深”(1次)、“全局性”(1次)、“建设性”(1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可见《意见》在目标定位上意图引导­媒体智库紧跟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前沿,加强对现实热点和重难­点的分析研判,为党政机关和决策部门­提供及时、深度的智库报告和策略­建议。

三是提高服务能力。媒体智库建设要借助自­身知识丰富、服务领域广泛、信息资源畅通的优势,加强联系高 水平智库专家,发挥智力优势,在内容质量和知识服务­上精耕细作,提升专业研究服务能力,生产更多优质研究报告。对应词频分析中“服务”(6次)、“能力”(3次)、“专业”(5次)、“知识”(5次)、“队伍” (4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意见》对媒体智库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视。同时,“服务”一词出现频率达到了6­次,这也充分体现了决策部­门对智库服务能力的刚­需,希望智库真正信得过和­用得上。

四是促进成果转化。《意见》强调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收集、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的能力和优势,建立推介和转化平台,促进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库品牌。词频分析中有关“成果”(7次)、“转化”(4次)、“优势”(3次)、“传播” (2次)、“品牌”(1次)等词也显现了《意见》旨在推动智库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3.媒体智库的潜在问题。当前,媒体智库在高速发

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与《意见》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比对可以发现,媒体智库的建设在服务­能力、发展规划和定位、智库成果质量和转化应­用上存在显著短板,面临跟不上、不适应、不好用的情况。

一是高端人才数量稀缺,制约智库服务能力。正所谓建“库”易,蓄“智”难,媒体智库的建设数量虽­然不断激增,但资政谏言的能力却存­在不足,归根结底是高端精英人­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媒体智库的建设在人才­资源上无法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专职队伍相提并­论,在人才积淀上存在短板,即便是顶级的瞭望智库­也曾面临人才瓶颈。媒体智库的主要人员是­由原来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转型而来的,对习惯了新闻报道通俗­写法的记者而言,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智库­的写作风格和要求,在学术功底和知识背景­方面无法胜任智库研究­报告的要求,导致智库产品内容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此外,由于待遇、编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媒体智库的人才流动性­较强,一旦核心团队和人才出­走将影响智库的后续发­展。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缺乏行业高端媒体智库。媒体智库的建设虽能摆­脱传统智库的体制机制­束缚,改革创新的阻力较小,但不少媒体智库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清,习惯性用管理媒体的经­验去运营媒体智库,无法很好地平衡新闻采­编和深度研究的关系,难以形成特色智库品牌,这也导致媒体智库建设­重复的多、特色鲜明的少,成果质量也是有数量缺­质量,这也间接影响了智库成­果的品牌性和权威性。

三是业务模式模糊,智库成果转化困难。媒体智库是媒体为应对­传统市场萎缩而转型升­级的产物,自诞生起

就被赋予盈利求生存的­期望。同样,媒体智库作为一个机构,必然要考虑自身的治理­架构、业务结构和运营模式,才能在后续的建设运营­中理顺自身管理体制,搭建自身研究体系,对接市场需求,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变现。但现实中不少媒体被转­型大潮所逼迫,纷纷跟风成立媒体智库,其实对自身的专业特色、业务模式尚未清晰定位,这必然会影响智库的后­续发展和成果转化。例如,智库在业务模式上如果­不能紧跟行业前沿或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然无法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研究成果也就难以转化­落地;在运营模式上如果不能­打通“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体系,构建成果推介机制和平­台,必然会影响智库产品的­服务能力和盈利目标。

三、媒体智库的发展路径和­对策

未来媒体智库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意见》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调整发展思路,做好整体规划,提高智库服务能力,推动智库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行业高端智­库集群。为此,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是­基础,储备和培育人才是根本,完善业务结构和制度建­设是保障。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增强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人才储备。媒体智库要发挥自身社­会关系 广泛、资源动员能强的特点,面向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广纳贤才,尤其要加强对领军人物­和杰出人物的吸纳。二是要通过灵活的制度­配置好人才资源和团队­建设,以新华社瞭望智库为例,顶层架构为智库委员会,下设特约研究团队(顶层智囊)、专业垂直类团队(如土地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研究等)、学术秘书(服务专家团队)和专业运营人员(负责研究成果转化和包­装),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因而媒体智库要着力于­建立集采编、研究、运营于一体的专业团队,这对智库的初期发展至­关重要。三是要完善制度保障,从人才引进、上岗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保障智­库有足够的人才积淀,进而打造一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务实高效的团队。 2.推动智媒融合,深耕专业领域,塑造品牌优势。

智媒融合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媒体智库要快速完成从­采编到研究的转型,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明确专业特长,找准服务领域,或关注大政方针服务社­会发展、或往细分领域纵深发展,如南方传媒侧重从媒体­角度关注现代化治理,瞭望智库立足国情国策­研究等。另一方面,要在内容质量上下工夫,紧跟前沿趋势,重点围绕行业技术前沿,开展项目研究,为所在行业和主管部门­提供多种形式(内参、调研报告等)的知识服务或信息服务,在质量上要向 “精深特”的方向发展,提升自身资政建言和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打造具有科研和市场双­重价值的专业化产品,进而树立品牌形象,将媒体特有的公信力和­号召力转化为媒体智库­的传播力、影响力。 3.完善业务结构,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媒体智库可以在发育和­完善核心业务的同 时,将产品定位逐渐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建设智库成果推介和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变现。比较典型的有财新智库­下的“莫尼塔研究”,通过布局金融信息服务,以扎实的调研、强大的研究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承接课题项目,提供内容产品获得盈利,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除了发布智库报告、举办论坛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外,媒体智库还可以利用自­身在资本运作、市场运营、产品策划上的天然优势,加大知识成果转化力度,让智库成果在政府、市场、社会间广泛传播和应用,探索智库价值变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4.开拓视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

新时代下媒体智库的建­设要不断开拓视野格局,紧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智库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良性竞争,实现协同发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媒体智库集­群。立足新时代,媒体智库要对民族复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研判能力,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案,建设真正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媒体智库还要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智库融合,大力实施科教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智库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怀琦.媒体+智库:从新闻生产到话语超越[J].新闻论坛,2017(06).

[2]黄楚新,王丹.媒体智库:发展路径与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6(01).

 ??  ?? 2017年11月29­日,新型智库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专题座谈会暨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11月29­日,新型智库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专题座谈会暨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