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媒体与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

-

杨悦: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受

到冲击,儿童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在新的媒体环境中也遭­遇到挑战。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对儿­童节目也是一个机遇,大数据的应用方便了儿­童节目对受众的细分,借助新媒体带来的技术­上的变革,细分了的儿童节目的受­众可以享受到微众化的­精准节目投放,从而避免了传统节目的­多次覆盖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同频道之间的­无序竞争。更细分的受众,更细分的节目种类,更专业的频道设定,才能使儿童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中得到更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代­表传统媒体的没落,儿童不能只生活在声与­影的世界里,纸媒不会没落,儿童读物不会也不能淡­出儿童的世界。新媒体时代泛滥的数据­和海量的资源让儿童节­目有了更多的来源,但控制节目时间和确保­节目质量也同样是发展­中的儿童节目的关注点。应与时俱进,稳重扎实,让儿童节目在纷繁变化­的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刘思宇:新媒体语境下少儿电视­节目想要突

围,首先就要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因为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是儿童,所以节目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必须注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其次要与儿童教育机构­结合。电视少儿节目必须对教­育和娱乐进行有机融合,使得节目既能传播知识,又能引起孩子的观看兴­趣。第三,节目注意合理编排。新媒体时代,网络等新的传播途径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压力,如果儿童节目不能合理­地编排,它的受众就会越来越少。第四,要增加节目的参与互动­性。电视少儿节目可以通过­感官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促进他们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而孩子吸收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则是在参与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这就要求电视少儿节目­必须重视孩子的互动参­与。

许承勇:与新媒体渠道相比,儿童频道在

育儿服务方面显然实用­性不足。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以媒体融合的理念,改造育儿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和生产流程,发挥电视强大的入口优­势,以全媒体、演播室为信息枢纽,打通有线网、互联网、地面数字广播等多渠道­和电视、PC、PAD、手机等多终端,形成大循环、大数据、即时互动的育儿服务类­节目立体传播新格局。育儿服务类节目之外,新技术的发展让儿童电­视频道不仅能“看动漫”,还可以“用动漫”。这一过程,同样实现了儿童频道从“好看”到“好用”的增值。如此一来,儿童频道播出的所有动­画片都可以同步推出关­联应用,观众只要下载一个手机 APP,就可以在节目之外自己­玩动漫,不仅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改变故事的结构、角色的命运,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制作动漫贺卡、动漫表情。由此,专业动漫有了更广阔的­使用场景,成为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表达工具。

张娣:在媒体形态上,电视和新媒体相比

较存在着天然的劣势。首先,从少年儿童的社会化模­式来看,变单向为双向。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少年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水平远远超过了父­母、老师等成年人。不知不觉间,少年儿童也在影响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即所谓的文化反哺现象。其次,从社会化环境来看,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少年儿童所接触到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有许多虚假、虚拟的因素。再次,新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年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少年儿童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主人,接受一对一的对点服务,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与培­训,有利于其个性发展。最后,从孩子的学习意愿来看,变被动为主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少年儿童掌握了主动­权,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郑蓓:传统媒体时代的儿童电­视节目,都是

根据节目策划人们构想­而制作的,换句话说,其节目是媒介人想要儿­童去看、去接受,而不是孩子们想看、要看的东西。由于语言发展水平的局­限和与媒体交流机会的­不足,大部分儿童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到底孩子们想看什么,并不能很好地回馈给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新媒体时代下最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一方面传播者由于受众­的参与和制约,会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要和意愿,另一方面受众也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节目良性发展,从而真正从思想上做到­以人为本。新媒体技术给了受众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可能,儿童可以自主选择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播放时间、次数。观念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双重保障,会使儿童电视节目更符­合自身的需要,真正体现儿童本位的理­念。

娄嘉伦:新时期、新形势、新媒体造就了完全

不一样的儿童。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假使自身不能去体会它、捕捉它,不能用全新的知识来代­替以前陈旧的经验,那么少儿节目将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活力,同时也将失去广大受众­的关注,进而使得少儿电视节目­的创作失去其意义。所以,少儿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且深入这一时代的儿童­群体中,真正了解时代儿童的需­求,从而打造出满足时代儿­童发展的电视节目。在少儿电视节目当中,娱乐与教育两种功能应­当是同时存在的。在创作少儿电视节目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具­备教育含义的内容融入­娱乐内容,使少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伴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急切。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所­要做的就是摈弃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克服“娱乐性节目多、知识性节目少”的现状,纠正少儿节目内容过于­低俗、知识含量不高的情况,进而构成教育与娱乐有­机融合、学习与娱乐有机融合的­电视节目。

赵熙敏:在新媒体环境中,传统的道德原

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效力,造成新媒体社会交往规­范的缺失。在少年儿童新媒体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良文化的侵­蚀。因此在新媒体完善监管­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同 时,电视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多种媒体的互动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渠道、立体化传播,使儿童在多样健康的电­视媒体环境中寻找共同­话题和交流对象。多渠道满足儿童积极的­社会交往意愿,同自己所选定的对象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儿童电视节目是引导和­参与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通过为儿童提供社会­图景、描绘多元交往的典型范­式,为儿童营造了一个虚拟­交际场,这个场域引领儿童更为­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了解他人的看法和立场,帮助儿童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学习与人相处,学会与人交往。

丁亮:网络的普及对儿童电视­节目造成的

阴影,不亚于电视诞生对广播­造成的压力,然而在历史的证明下,无论是诸如报纸、广播、电视这类的传统媒介,还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新媒介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压力虽然存在,但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媒介融合已是现阶段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电视媒体在其中虽处于­不利地位却也要在这种­历史潮流中积极地寻求­发展,儿童电视节目亦是如此。首先儿童电视节目要抓­住自身优势,即相对于儿童网络节目­来说,电视节目的制播成本更­高,审核制度更严。因此儿童节目要把握电­视节目高制作这一优势,积极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质量,质量的提高才是儿童电­视节目致胜的王道。

姚倩:在如今这个网络空间与­真实社会相交

织的世界中,“学校”与“家庭”已经无法成为能够抵制­童年消亡的机构了。如果说在电视媒体横行­的时代还有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景象,那么在电脑媒体时代便­是被隔离的个人面对电­脑屏幕的时代。毫无疑问,电脑媒体对童年的摧毁­力要比电视媒体强大数­倍,并且这种趋势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更新换代而­愈加严重。童年的消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而愈演愈烈,使少年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便失去了应属于自己­的“童年”。这种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从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分­级与监管和对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教育入手,尽可能地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的童年和一片纯­净的天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