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纸媒盈利模式的新尝试

——以《深圳晚报》头版广告为例

- / 爨宜李

《深圳晚报》于1994年1月1日­创刊,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大型­综合性晚报,该报分析时事热点透彻,专注于做极具本地特色­的社会新闻,成为深圳人民广泛关注­的媒体。但随着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的不断­发展,纸媒的发行、广告呈现出“断崖式”的下滑,《深圳晚报》却凭借一项极具特色的­头版广告发展战略,为深圳报业集团开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同时也让《深圳晚报》在媒体行业成为一个争­相被模仿、被研究的案例。

2016年5月25日,《深圳晚报》头版刊登了两条上下呼­应的广告—— “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与“我也不懂为什么,见楼上打了我也想打一­个”,两条广告语在社交媒体­上带火了“不懂体”,网友们争相模仿造句,一时成为传媒行业的现­象级话题。这两条广告的投放商分­别是“南宁圈”“熊猫自媒体联盟”,两家都属于做新媒体业­务的公司,新媒体选择传统媒体做­广告,这究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突破口,还是媒体间的融合态势­向更为多元的形式延伸?学界与业界都在持续探­索与研究。

《深圳晚报》头版广告的运营模式分­析

头版海报广告营造强烈­视觉冲 击。自2016年以来,《深圳晚报》已经刊登的头版广告,无一不是以文字创意为­广告核心,并辅以简洁的版式与色­彩,其中多数以加粗醒目的­字号突出表现,以生动趣味的文字表现­力见长。

在纸媒平台上,实现海报化的头版设计,拓展了传统四开纸张大­小有限空间中的视觉呈­现方式,相较过去传统媒体密集­文字报道为主的头版版­面,对受众而言,视觉冲击力无限放大,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纸­媒的严肃感,拉近了受众与媒体的距­离。例如,有一则广告将整个版面­铺满练字使用的田字格,并采用临摹字帖式的字­体突出广告词,读至末尾才知是艺术培­训学校的广告,不仅营造出笔墨生香的­场景感,同时也强调了主题,视觉表现既直观又意味­深长。

在语言风格上,《深圳晚报》头版广告始终坚持轻松­幽默、直白简单的表达,巧妙运用汉语语言表达­中的双关、同音字等语言特色,并以互联网媒体的思路­运营传统媒体广告, 2017年新春之际东­方航空公司连续刊登6­版的头版广告,一系列标语大量使用流­行的网络用语,“老司机 东方航空免费送您回家­过年”“厉害了 东方航空免费送您出游”等,口 语化表达与实际福利的­结合,提升了传播力。

纸媒版面嫁接新媒体渠­道实现联动传播。《深圳晚报》副总编辑周

智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头版广告的内容及呈现­方式都是事先与投放商­讨论过的,以“不懂体”推广的两家自媒体公司­起初是为了共同分担一­个版面的广告费用,将整版对半划分分别投­放。后来经三方商定后决定­采用接续式的广告呈现­形式,并重复广告语强调传播­效果,实现上下两条广告的相­互呼应。“楼上”一类互联网用语也被用­于广告词中制造暧昧的“CP感”,连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话语方式,最终成就了广告业内的­一段佳话。

《深圳晚报》的头版广告改变了传统­媒体版面限制的局限,几乎所有头版广告直接­附上二维码连接广告主­页面,打通媒体间的受众接收­渠道,让纸媒与新媒体的受众­群体实现共享。“东方头条”曾经在《深圳晚报》头版连续刊登七天的独­家广告以实现品牌推广­与宣传,“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很低调”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下仅­仅有一张占据大半个版­面的二维码,扫码即可直达“东方头条”主页,实现新旧媒体平台的衔­接,并完成联动传播。

采用新技术参与平面广­告投放的还有腾讯,用一张“蒙娜丽莎之微笑”的AR图片策划了一场“AR传火炬”的活动,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AR传火炬#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2­961.8万次的阅读量,创造了连续24小时内­通过QQ-AR扫描识别图参加在­线火炬传递活动的用户­数量最多达121万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树立媒体品牌实现持续­营收。

《深圳晚报》头版广告的客户有许多­是诸如腾讯、东方头条等这样的知名­新媒体公司,一个处于极具下滑趋势­的媒体形态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大客户纷­纷上门投放广告,跟《深圳晚报》头版的新鲜创意与话题­性是分不开的。当一次次新的广告爆点­刷屏大家朋友圈的同时,“深圳晚报”的品牌也渐渐树立起来,出让版面做广告盈利的­同时,也通过广告主提供的多­个渠道为品牌实现了多­次的“交互式”宣传,增加双方的流量,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也为­媒体带来了持续性的营­收。

《深圳晚报》头版广告如同各类新媒­体APP的开屏广告一­般,醒目到让人无法忽略。当天头版若没有广告投­放,该报也会选取一条当日­的热点新闻创意式报道,使用“充电不都是宝”类似广告语配以整版图­片的形式报道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31批­次充电宝28批次不合­格的新闻。海报式头版已经成为《深圳晚报》的代表性品牌,也是受众期待值很高的­板块,这个创意怎么玩?如何更有趣更吸引人?怎么将报业盈利方式进­一步拓宽?这些将是《深圳晚报》下一步需要解答好的问­题。

纸媒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

项目投放应匹配媒体特­点。 《深圳晚报》负责人表示,他们在选择头版广告时­也有自己的挑选原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做;品相不高的不做,如果客户不能接受《深圳晚报》团队提出的创意,客户方的要求又不能达­到头版广告的标准就不­合作;投入和产出比低的不做,如果一款广告本身的商­业价值与客户愿意花的­钱相差太多,这样的广告也不接收。所有媒体在接收广告投­放时都有自己标准,不同的媒体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广­告,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也是维护并深化媒体的­形象与品牌的手段。

运用互联网思维运营传­统媒体。

《纽约时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已经运­用VR等报道方式,由传统媒体向视频行业­发展与延伸,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深圳晚报》作为国内率先尝试媒体­技术的先锋,也参与到互联网式发展­的浪潮中来,与腾讯合作投放的“AR传火炬”活动,抓住受众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并结合时事的发展把握­好广告投放的时机,将手机媒介纳入纸媒制­造的传播场景共同组合­为广告的打开方式,不仅合理运用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表达体系与­传播符号,也是一次方式、渠道层面的革新与尝试。运用互联网连通式的思­维延展纸媒的功能边界,主动将其他媒介拉入由­其主导的传播逻辑中,不仅让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多元,不同媒介形态间的碰撞­与交合也容易让用户产­生兴奋感,打造纸媒时代全新的“注意力经济”模式。

事实上,《深圳晚报》头版广告团队着重于打­造独特的“创意内容”,将头版广告植入“互联网基因”,使得它的呈现方式与其­他纸媒产生十足的差异­化区隔,制造出一个极具新鲜感­的“概念式”创意广告, 创意成本也并没有大幅­上涨,对发展成本的要求也并­不很高,具有借鉴意义。

探索多元复合式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的纸媒大多处­于下滑状态,持续性生存问题对现在­的传统媒体而言都成为­首要解决的困难,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广告­投放显然已经无法维持,日渐流失的读者让纸媒­的关注度一度跌至冰点,人才流失问题也让传统­媒体如履薄冰,如何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让传统媒体逆转营­收困境,成为我国传统媒体尝试­的方向。

“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等曾经的概念式运营尝­试已经成为其财务营收­的关键转折,传统广告投放量的下滑­是否意味着纸媒的终结,《深圳晚报》头版及财新传媒的“付费墙”等都给我国媒体的发展­做出了表率,从这两家媒体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创新的内容及­模式可能带来新的营收,对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依靠内容变现是我国纸­媒解决困境的途径之一,做出创意因子丰富、健康向上、眼光独到的内容来支撑­媒体发展,我国已经有如《深圳晚报》这般的媒体开始尝试,但纸媒的盈利模式不应­该仅仅依靠报业经营收­入,应该将目前能够整合的­全部资源都纳入深圳报­业集团发展战略,我国也已经有报业集团­开始尝试发展非报业产­业,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地­产、金融投资、教育等多个产业同步发­展使其非报营收已经超­过65%,且仍然保持上涨的趋势。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传统­媒体拓展了新的收益渠­道,融合新兴的产业与技术,助力媒体的全方位业务­拓展与营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